首页 理论教育 闽粤赣边区主要方言比较揭示了客家族群在汀江流域的地位

闽粤赣边区主要方言比较揭示了客家族群在汀江流域的地位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主要通过对汀江流域及至整个闽粤赣边区各主要方言及其使用主体族群认同的比较来识别客家族群的实体,确认在汀江流域地区客家是最主要的地域社会集团。第五章从汀江流域地区由“化外”向“化内”的转型和当地诸多族群的一体化及汉化过程,对汀江流域地区居民的族群及民族认同演化的一般过程及其机制进行总体考察,其中对“客家”称谓的由来予以考证。

闽粤赣边区主要方言比较揭示了客家族群在汀江流域的地位

本书由八章构成,第一章和第八章分别为序言和结语。

第二章主要通过对汀江流域及至整个闽粤赣边区各主要方言及其使用主体族群认同的比较来识别客家族群的实体,确认在汀江流域地区客家是最主要的地域社会集团。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通过对汀江流域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考察,分析客家的以流动性为特征的文化基因和生业形态的流动性特点,论证客家文化所具有的不同于一般农耕文化的特征。(www.xing528.com)

第五章至第七章围绕客家的族群及民族认同的演化展开讨论。第五章从汀江流域地区由“化外”向“化内”的转型和当地诸多族群的一体化及汉化过程,对汀江流域地区居民的族群及民族认同演化的一般过程及其机制进行总体考察,其中对“客家”称谓的由来予以考证。第六章着重从宋代矿业与客家话的关系,论证宋代矿业对汀江流域地区诸多族群以汉化为方向的一体化过程的推动。第七章首先分析明代以来汀江流域地区科举事业的发展及其背景;继而从同姓居民宗族构建、异姓居民共同体形成和客家的“祖先同乡说”的形成和传播三个层面,分析汀江流域地域社会如何在科举事业的影响下逐渐由“化外”向“化内”转型及当地居民对中原的向心意识如何在此社会背景下逐渐向汉族认同发展;最后通过对蓝、雷、钟三姓氏居民的科举事业与汉化过程的分析,在为科举作为地域社会由“化外”向“化内”的转型和居民汉化的重要助推力提供补充证据的同时,说明在汀江流域繁多族群一体化及汉化过程中,只有地区格差,而无姓氏差异。

最后第八章,作为本书的结语,在对客家的流动性特征予以概括之外,还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客家的族群及民族认同的变动及其背景加以分析,以作为对客家的族群及民族认同流动的多样性的补充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