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是关于概念、判断、推理的科学,它属于思维训练的内容,它与人的认知能力有关,人的认知能力强,它对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把握就好一些,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观察、思考和表现事物规律的能力。读书有规律,这就是读书的逻辑;记忆知识有规律,这就是记忆的逻辑;教学有规律,自然是教学规律。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掌握系统的逻辑知识,而逻辑思维训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逻辑知识修养,二是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这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十分重要。因为思维能力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思维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靠语言来表达,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解决语言的过程中,思维活动十分活跃,需要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替进行。在表达语言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复杂而紧张的思维活动参与。如果没有分析比较,就不可能准确地选择词句;如果没有抽象概括,就不可能言之有序,前后统一,合乎逻辑。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睿智的逻辑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真正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学生有效思维的天堂,一定是弥漫着一种浓烈的思维文化氛围的阵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着引导学生建立形成正确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任,而这一职能就要求教师先要具备睿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教师而言,逻辑思维能力是完成大学语文创新教育工作的基础,如果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那么教师也就无法完成大学语文创新教育工作,更不能够保证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实际效果,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大学语文教师要以睿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具备整合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善于总结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并且将其上升成为一种全新的知识体系,以此引导学生在脑中形成语文思维逻辑,将语文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教师要具有创新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具有变通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雷雨》等作品时,可以从其中找到精彩的环节,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体会作品内容;而在讲解《祭父》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见闻或者经历展开讨论,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多角度全面化地培养学生。大学语文教师一旦具备了睿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运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真正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也会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具有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丰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处理好逻辑与语文内容融合的关系。语文重在语言,逻辑重在思维,如果不注意逻辑融入语文,很容易相互割裂,要想方设法将逻辑知识渗透到语文的全过程,贯穿在词语解释、作业、作文、演讲等学习活动中,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思维训练,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就极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旁听其他优秀教师示范课来观察体会优秀教师的教学思维逻辑,对于自身的思维逻辑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为大学语文创新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身的使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比如,某校教师定期去向校内执教经验丰富的大学语文教师讨教,并且旁听其他语文教师的课程,感受其他教师的思维逻辑,并且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从而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认识,丰富自身的研究内容,为研究工作提供全面的参考,有效避免研究方法的单一和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真正地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必须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发展教育信息,更新教学内容,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习,形成综合性的发展。(www.xing528.com)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大学语文创新教育工作也需要教师具有睿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通过课堂内外的讲授和指导,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知识的实际,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社会人才。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多个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工作文献进行研究发现,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极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的知识素养以及表达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保证教师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促进大学语文创新教育工作日益完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