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写作的规律-《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大学生写作的规律-《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四体相继相成的规律。这一规律指的是在写作主体进行创作时,离不开“四体”中的任一元素,当存在某一因素运用不当时,都会导致写作行为出现中断现象,因此,有必要保证写作过程中明确写作主体、写作内容、写作技巧的运用以及写作面向对象,保证上述元素形成统一整体。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要确保知和行的融会贯通,进而在对写作规律有明确认识的情况下,保证写作行为活动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写作的规律-《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写作是一个人思维的外在表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其不同的风格特征,这里指的是写作行为的共同规律,概括而言,大学生写作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语言和思维的协调运用。写作具有实践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写作通过语言文字完成,即是需要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实现思维结果向物化的转移,从写作欲望到布局构思到句式、词语的选择直至完成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思维的运用。文章内容中条理性的体现关键在于看写作主体是否具备有条理的思维逻辑,只有在确保思维清晰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文章语序的规律性,得到高品质的创作作品。语言运用的好坏,一定程度上由写作主体思维能力强弱来决定,与语言结构规律性的体现联系不大,需要在保证思维清晰的情况下,按照语言运用规则来完成写作。因此,在学生进行语文写作时,势必要遵循语言与思维协调运用的规律,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在传达信息时,要做好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工作,这一过程主要是借助思维的运用来完成的,可以说思维在语言表达上起到主导作用,要注重思维在语言运用效果上的决定作用。

二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四体相继相成的规律。这一规律指的是在写作主体进行创作时,离不开“四体”(主体、客体、载体、受体)中的任一元素,当存在某一因素运用不当时,都会导致写作行为出现中断现象,因此,有必要保证写作过程中明确写作主体、写作内容、写作技巧的运用以及写作面向对象,保证上述元素形成统一整体。正是在多个写作因素相互制约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写作系统,为写作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写作主体即指处于写作状态下的个体,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写作欲望,进而进入写作行为这一过程,这时写作主体的感受、行为等与其他处于常态的人有明显差异。对于学生来讲,当其成为写作主体后,将对周边事物更加敏感,并希望通过情感的融入来提高作品层次,以便引起受众共鸣。写作客体则指的是被描述的对象,通常将与写作主体存在某种联系的客观事物称作是写作客体,包括一切被描述的精神世界以及物质世界等,写作客体是多样化的,需要创作者结合写作需求,从客观事物中收集相关写作信息。写作载体主要是指进行写作的工具,包括语言文字符号和由文字符号及写作结构结合而成的写作成果。文章主要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从创作过程来看,其又是精神产物的物化形态。可将写作载体看作是形成写作行为的、借助语言材料文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并传递信息的系统,由主题、材料、语言等多个基本要素组成。写作受体指的是写作行为的接受对象,即文章接收者,写作受体通过阅读文章来接收信息,需要完成认识文字、转换文字信息等过程。由此可见,写作受体在接收信息时,主要是基于对语言符号的认识。为了确保写作行为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有必要加大对上述写作因素的掌握,并能在明确写作主题的条件下,获取高质量文章,是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时要严格遵循的规律,以免出现写作行为中断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www.xing528.com)

三是知行融会贯通的规律。知与行的融合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作者要在明确认识融会贯通道理的基础上,处理好借鉴、创造之间的关系,对文章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借鉴已有的优质文章,在吸取其中优点的同时加入创造性内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利用先进的写作经验,来指导大学生写作实践,可保证写作行为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在已经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来实现理论的消化和吸收,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在实践基础上,理论知识可无限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便是在反复认识和实践中提高的。写作要做到继承和借鉴,同时离不开革新和创造,需要在上述行为有效完成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要确保知和行的融会贯通,进而在对写作规律有明确认识的情况下,保证写作行为活动的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