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中的“人文”,可以作为“人文科学”进行分析(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道德等),而“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进而可以了解到人文素养即为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文知识对人的熏陶感染经过个人内化升华后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气质及修养。大学语文教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陶冶情操、感悟人生、丰富感情、完善人格,促进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优化,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人格、气质、修养的培养上,并通过优秀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个人素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为今后工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教材版本不同,其中的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并将这一内容与教学工作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学讨论会议,教师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在其中融入适当的传统文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多讲解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使大学语文教学具有丰富人文知识素养的意义。
由于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科学性,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文学、哲学、历史、宗教、文化、思想道德等内容融入其中,并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教学工作具有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部分古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精神品格和理想,为了使教学工作达到丰富人文知识素养的目的,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古代文学的教学,因为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古代汉语知识相对欠缺。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典论·论文》《左传·襄公一十四年》等具有高尚理想的文学作品融入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出大学语文教学开展的意义。现代文学中同样有许多人文素养极高的文学家,例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他们的作品是人文素养教育不可多得的典范。还有部分当代作品展示了社会中的矛盾与人文知识,进而为了丰富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这部分文学作品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文知识素养能力。(www.xing528.com)
由于大学阶段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具有德育功能,学生能够通过相关文本了解文章中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信念,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实践证明,空洞的政治说教是苍白无力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感化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繁花似锦。另外,在教学中为了发挥出丰富人文知识素养的作用,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离骚》《苏武传》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够丰富人文知识素养,并促进其提高道德修养。并且由于大学语文教材具有理想情操教育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选择适当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提高为人处世能力。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没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工作难以丰富人文知识素养,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合理选择文本内容,并帮助学生自主思考自身的不足,弥补缺陷,扎实基础,完善知识,提高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