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区建筑的外部形态是高速公路外部景观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人的视域变化,还应该加强对建筑形式意义的关注,通过象征表现、包含、提炼、引喻融合等体现建筑的历史传统及文化民族地域风俗等。
(一)收费大棚具有“门”的作用[35]
任何一个边界,相对确定的范围系统,如果其本身是对外开放的,它必然有同外界关联的通道。这个通道在内外之间界面上的出入口常常称作“门”。汉语大词典对门有多种注释。其一,房屋、围墙、车船等出入口;其二,房屋、围墙、车船等出入口能开关的障蔽装置;其三,稽查、征税的关卡;其四形状或作用像门等。
在现实中许多建筑都具有“门”的概念。门在建筑上被定义为分隔且连通两个空间的建筑构件,可以分为三大类,依附于建筑的门、依附于建筑群的门和作为城市设计要素的门。
收费区建筑作为高速公路上的城镇出入口,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建筑形态上都具有“门”的作用和概念(图5.29)。收费区还可以承载、传达丰富的城市信息,据此可以大致判断一个城市的规模、经济及文化地位等(图5.30,图5.31)。另外“门” 的形态还有强烈的意象特征。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牌楼门,俗称牌坊,是“门”一种独特的形态,它既不与围墙相连,也不设框槛门扇,不具门的防卫功能,而是一种纪念性、表彰性、标志性的建筑,它主要起标定界域、组织入口前导、烘托气氛的作用。
图5.29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收费区
图5.30 济广高速公路平阴收费区
图5.31 日照高速公路收费区
(二)地域文化下高速公路收费大棚的设计
收费大棚的设计也需要满足以下功能的要求。首先,收费大棚的布置应根据交通工程专业设计人员提供的收费广场平面图进行设计。其次,收费大棚结构体系的选择满足经济和坚固的要求,主道收费大棚的净高应大于或等于5.5米,主线收费大棚的净高应大于或等于6米。大棚的净宽应大于或等于16米,收费大棚的正投影面积应覆盖收费岛面积的60%。再次,收费大棚的结构承重柱应布置在安全岛内部,横向柱距应大于或等于7米,承重柱直径需要小于或等于70厘米,不可过大,不可影响收费管理员的视线。收费站的建筑设计风格可以分成以下几类:高科技风格、地方风格、流行风格。
1.高技派与当地文化的结合的设计
高技派又称为重技派,高技派风格始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当时美国建造了很多超高层的建筑,原先的混凝土结构已无法满足要求,为减轻建筑的荷载,钢结构开始大量采用。20世纪70年代建筑设计又开始应用航空和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因其建筑的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强调当代工业技术的巨大成就,在建筑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夸大,并推崇朴素的机械美,在室内大量暴露结构构件和风管等,强调工艺技术。[36]西方的高技派于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开始是在建筑外立面幕墙上使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到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中,逐渐成为一个设计潮流,形成一个建筑风格,但是膜结构维护成本较高,耐用性比较差。淮南市窑河收费站的罩棚采用膜结构(图5.32),收费站罩棚的风格属于高技派的风格,罩棚的造型与当地窑河水域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图5.32 淮南市窑河高速公路收费区
图5.33 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收费区
2.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
地方风格和地域建筑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建筑创作需要建筑师了解我国各地的建筑空间特点和材料特点,在创作过程中尊重本地区的文化,利用绿色建筑的理论和持续可发展的理论创造出有内涵的建筑,这些建筑尊重本地的建筑文化,同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如北京机场高速收费区(图5.33),其楼牌和中国传统的建筑琉璃瓦相得益彰,充分显示了京城的皇家气象及其文化。
3.现代建筑风格当地文化结合的设计
现代建筑风格重视功能和空间的组织,发挥结构构成的形式美,尊重材料的特性,建筑造型简洁。现代建筑风格比较适合交通建筑,立面简洁大方,很好阐释了现代交通的理念。
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的需求,这是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做法。而现代人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已让人感觉到了无可复加的挑战和压力。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种彻底放松,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精神,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単和自然的心理,现代建筑风格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也是合理的。收费站罩棚的设计很多都采用了现代建筑风格,简洁大方,能够很好控制造价和后期维护成本。
建筑师不是简单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在实际的情况下,简化传统建筑的构件,提取与当地文化有价值的元素,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地方风格。比如黄塔(桃)高速公路岭南璜茅收费区大棚(图5.34),就是挖掘该条高速路穿越安徽南部黄山自然风光及地域文化设计成蘑菇形状,简洁大方,别具一格,富有创意。
图5.34 黄塔(桃)高速公路岭南璜茅收费区
4.与地域文化结合的设计
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追求。同简单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舒适度,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采光通风。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抽象化,建筑立面只能看到传统建筑的影子,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空间结构有意遵循了传统的布局,延续了传统,但不守旧,吸收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建筑师应该为当地人们创造一种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现代空间品质的空间环境。这就要求在建筑材料上尽量使用现代材料,可以釆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为了保持和地方文化的联系,还需要在建筑的形式方面考虑,借鉴一些当地建筑的立面色彩等。在高速公路收费区景观设计中,要体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宗旨,将建筑美与景观美相融合,在创造建筑内部空间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设计,将建筑设计的范畴扩大,将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统一考虑。具体到某一罩棚的设计,就是提取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抽象化,罩棚的立面可以看到传统建筑的影子。如京港澳高速公路邯郸收费大棚(图5.35),设计以“汉阙”为主题,四根高达10米有余的汉白玉立柱上,清晰地浮雕出“将相和”、“胡服骑射”等四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将邯郸悠久的古赵历史文化融入其中,被当地群众形象地喻之为“赵国门”,成为该市新的标志性建筑。
图5.35 京港澳高速公路邯郸收费区
【注释】
[1]杨满良.北方的古驿站[N].黑龙江日报,2011.12-15(012).
[2]赵明.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www.xing528.com)
[3]陈培.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与合理规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4]Dominique Fourdrinier, Othmane Kortbi and William E.Strawderman .Bayes minimax estimators of the mean of a scale mixture of multivariate normal distributions.Journalof Multivariate Analysis,Volume 9, issue, January 2006:74-93.
[5]蔡赫.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6]石东浩、周江.国内外高速公路服务区比较[J].中外建筑,2013(7).
[7]崔洪军、刘孔杰.国外服务区建设及研究现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6).
[8]刘毅.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规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9]石东浩、周江.国内外高速公路服务区比较[J].中外建筑,2013(7).
[10]韩立波.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1.
[12]韩立波.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
[13]张文成.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14]张峰.西北地域文化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15]赵爽爽.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16]蔡赫.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17]刘恒丽.新疆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18]石东浩,周江.国内外高速公路服务区比较[J].中外建筑,2013(7).
[19]张峰.西北地域文化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6:13-14.
[20]赵爽爽.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21]赵爽爽.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22]吴波.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23]张峰.西北地域文化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硕士学位论文,2009.
[24]张向荣.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C].艺术工学与创意产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25]李欣欣.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中的景观设计研究——以承秦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7.
[26]赵明.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27]吴波.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28]胡正凡、林玉莲.环境心理学(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9.
[29]胡正凡、林玉莲.环境心理学(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9.
[30]丁鼎,裴小明.依山念月,双龙嬉水——宁常高速茅山服务区设计实践[C].江苏城市规划,2012.3(208).
[31]李克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之文化内涵[D].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32]曹海波,王贵山,李智.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探讨[J].节能与环保,2009(2).
[33]赵明.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34]赵明.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35]赵明.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36]张颖蔚.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筑风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