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砌体的一般要求
砌体可分为:砖砌体,主要有墙和柱;砌块砌体,多用于定型设计的民用房屋及工业厂房的墙体;石材砌体,多用于带形基础、挡土墙及某些墙体结构;配筋砌体,在砌体水平灰缝中配置钢筋网片或在砌体外部的预留槽沟内设置竖向粗钢筋的组合砌体。
砌体除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外,还必须有良好的砌筑质量,以使砌体有良好的整体性、稳定性和良好的受力性能,一般要求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厚薄均匀,砌块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墙面垂直;要预防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要注意施工中墙、柱的稳定性;冬期施工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6.2.2 基础砌筑
1)砖基础
砖基础由垫层、大放脚和基础墙构成。基础墙是墙身向地下的延伸,大放脚是为了增大基础的承压面积,所以要砌成台阶形状。大放脚有等高式和间隔式两种砌法,如图6-3所示。等高式的大放脚是每两皮一收,每边各收进1/4砖长;间隔式大放脚是两皮一收与一皮一收相间隔,每边各收进1/4砖长,以此往复。大放脚的底宽应根据计算而定,各层大放脚的宽度应为半砖长的整倍数(包括灰缝)。
在大放脚下面为基础地基,地基一般用灰土、碎砖三合土或混凝土等。
(1)砖基础组砌形式
砖基础砌筑应采用一顺一丁或称为满条满丁的排砖方法。砌筑时,必须里外搭槎,上下皮竖缝至少错开1/4砖长。大放脚的最下一皮砖及每一层砖的上面的一皮砖,应用丁砖砌筑为主,这样传力较好,砌筑及回填土时也不易碰坏。并要采用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砖法,不得采用挂竖缝灰口的方法。
砖基础的转角处应根据错缝需要加砌七分头砖及二分头砖。图6-4为二砖半(620mm)宽等高式大放脚转角处分皮砌法。砖基础的十字交接处,纵横大放脚要隔皮砌通。图6-5为二砖半宽等高式大放脚十字交接处分皮砌法。
图6-3 基础大放脚形式
(2)砖基础施工
基础垫层施工完毕经验收合格后,便可进行弹墙基线工作。弹线工作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图6-4 大放脚转角处分皮砌法
图6-5 大放脚十字交接处砌法
①在基槽四角各相对龙门板的轴线标钉处拉上麻线(施工放线用的一种绳子),如图6-6所示。
②沿麻线挂线锤,找出麻线在垫层上的投影点。
③用墨汁弹出这些投影点的连线,即墙基的外墙轴线。
④按基础图所示尺寸,用钢尺量出各内墙的轴线位置并弹出内墙轴线。
⑤用钢尺量出各墙基大放脚外边沿线,弹出墙基边线。
⑥砌筑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其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
砖基础砌筑时,应按皮数杆的分层数先在转角处及交接处进行盘角,每次盘角应不超过五皮砖,再在两盘角之间拉准线,按准线逐皮砌筑中间部分,如图6-7所示。
内外墙砖基础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斜槎或称踏步槎,斜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墙高的2/3。当砖基础的基底标高有高有低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接。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大放脚的高度,并不小于500mm,如图6-8所示。
图6-6 基础弹线
1—龙门板;2—麻线;3—线锤;4—轴线;5—基础边线
图6-7 砖基础盘角
图6-8 基础高低接头处砌法
砖基础砌筑时如有沉降缝,其两边的墙角应按直角要求砌筑,先砌一边的墙,要把舌头灰刮尽,后砌的墙可采用缩口灰砌筑。掉入沉降缝内的砂浆、杂物应随时清理干净。
砖砌大放脚如遇洞口时应预先留出位置,不得事后凿打。洞宽超过300mm时,应砌平拱或设置过梁。
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灰缝中砂浆应饱满。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所有砌体不得产生通缝(在同一竖直水平面上,上下有三皮砖竖缝相交小于20mm)现象。
大放脚砌到最上一皮后,要从定位桩(或标志板)上拉线,把基础墙的中心线及边线引到大放脚最上皮表面上,以保证基础墙位置正确。
砌完砖基础后应及时做防潮层。防潮层一般应设在首层室内地面(±0.000)以下一皮砖处,即-60mm。防潮层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加适量的防水剂(按水泥用量的3%~5%)经机械搅拌均匀后铺设,铺设厚度不得小于20mm。
铺设防潮层前,应将墙顶面未黏结稳固的活动砖重新砌牢,清扫干净后浇水湿润,并应找出防潮层的上标高面,保证铺设的厚度。基础完工后要及时双侧回填。
2)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是用毛石与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砌成。所用毛石应质地坚硬、无裂纹,强度等级一般为MU20以上。砂浆宜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5。
(1)毛石基础形式
毛石基础可作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按其断面形状有矩形、阶梯形和梯形等,如图6-9所示。基础顶面宽度比墙基底面宽度要大于200mm;基础底面宽度依设计计算而定。毛石基础的标高一般砌到室内地坪以下50mm,基础顶面宽度不应小于400mm。
毛石基础的扩大部分,如做成阶梯形,一般情况下,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阶梯形剖面应每砌300~500mm高后收退一个台阶,收退几次后,达到基础顶面宽度为止;梯形剖面是上窄下宽,由下往上逐步收小尺寸;阶梯形基础每阶高不小于300mm。矩形剖面为满槽装毛石,上下一样宽。
(2)毛石基础施工
图6-9 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砌筑,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应采用水泥砂浆,对于地下水位较低的,考虑到可塑性的利用,宜用混合砂浆。灰缝厚度一般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再用碎石块嵌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
砌筑基础前,必须用钢尺校核毛石基础放线尺寸,偏差不应超过规范规定。
砌筑施工工艺如下:
①砌筑第一皮石块。第一皮石块砌筑时,应先挑选比较方整的较大的石块放在基础的四角作为角石。
角石要有3个平面大小相差不多,如不合适应加工修凿。以角石作为基准,将水平线拉到角石上,按线砌筑内、外皮面石,再填中间腹石。
第一皮石块应坐浆,即先在基槽垫层上摊铺砂浆,再将石块大面向下砌,并且要挤紧、稳实。砌完内、外皮面石,填充腹石后,即可灌浆。灌浆时,大的石缝中先填1/2~1/3的砂浆,再用碎石块嵌实,并用手锤轻轻敲实。不能先用小石块塞缝后灌浆,这样容易造成干缝和空洞,从而影响砌体质量。
②砌筑第二皮石块。第二皮石块砌筑前,选好石块进行错缝试摆,试摆应确保上下错缝,内外搭接;试摆合格即可摊铺砂浆砌筑石块。砂浆摊铺面积约为所砌石块面积的一半,位置应在要砌石块下的中间部位,砂浆厚度控制在40~50mm,注意距外边30~40mm内不铺砂浆。砂浆铺好后将试摆的石块砌上,石块将砂浆挤压成20~30mm的灰缝厚度,使石块底面全部铺满砂浆。石块间的立缝可以直接灌浆塞缝,砌好的石块用手锤轻轻敲实,使之达到稳定状态。敲实过程中若发现有的石块不稳,可在石块的外侧加垫小石片使其稳固。切记石片不能垫在内侧,以免在荷载作用下,石块发生向外倾斜、滑移。
③砌筑拉结石。这是确保砌石基础整体性的关键。毛石基础同皮内每隔2m左右应砌一块横贯墙身的拉结石,上下层拉结石要相互错开位置,在立面的拉结石应呈梅花状。拉结石长度:基础宽度等于或小于400 mm时,拉结石长度与基础宽度相等;基础宽度大于400mm时,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小于基础宽度的2/3,每砌完一层,必须对中心线找平一次,保证砌体不偏斜、内陷或外凸。砌好后外侧石缝用砂浆嵌勾严密。
④基础顶面。毛石基础顶面的最上一皮应选用较大块的毛石砌筑,并使其顶面基本平整。
每天收工时应在当天砌筑的砌体上铺一层砂浆,表面应粗糙。夏季施工时,对砌完的砌体应用草苫覆盖养护一星期,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⑤勾缝。毛石基础砌完后,要用抿子将灰缝用砂浆勾塞严实,经检查合格后才能填回土。
⑥砌筑高度控制。毛石基础每日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
6.2.3 砖墙砌筑
1)砖砌体的组砌形式
用普通砖砌筑砖墙,常用的砌体的组砌形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五顺一丁、全顺砌法、全丁砌法、两平一侧砌法、空斗墙等,如图6-10所示。其中五顺一丁砌法与三顺一丁砌法基本相同,只是在两个丁砖层中间多砌两皮顺砖。
图6-10 砖墙各种组砌方式
(1)一顺一丁砌法
由一皮顺砖与一皮丁砖相互交替砌筑而成,上下皮间的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这种砌法各皮间错缝搭接牢靠,墙体整体性较好,操作中变化小,易于掌握,砌筑时墙面也容易控制平直;但竖缝不易对齐,在墙的转角、丁字接头、门窗洞口等处都要砍砖,因此砌筑效率受到一定限制。
(2)三顺一丁砌法
由三皮顺砖与一皮丁砖相互交替叠砌而成。上下皮顺砖搭接长度为1/2砖长,同时要求檐墙与山墙的丁砖层不在同一皮以利于搭接。这种砌法出面砖较少,同时在墙的转角、丁字与十字接头、门窗洞口处砍砖较少,故可提高工效。
(3)梅花丁砌法
在同一皮砖层内两块顺砖一块丁砖间隔砌筑(转角处不受此限),上下两皮间竖缝错开1/4砖长,丁砖必须在顺砖的中间。该砌法内外竖缝每皮都能错开,故抗压整体性较好,墙面容易控制平整,竖缝易于对齐。但因丁、顺砖交替砌筑,且操作时容易搞错,比较费工,抗拉强度不如“三顺一丁”;因外形整齐美观,所以多用于砌筑外墙。
(4)全顺砌法
每皮砖全部用顺砖砌筑,两皮间竖缝搭接长度为1/2砖长。此种砌法仅用于半砖隔断墙。
(5)全丁砌法
每皮砖全部用丁砖砌筑,两皮间竖缝搭接长度为1/4砖长。此种砌法一般多用于圆形建筑物,如水塔、烟囱、水池、圆仓等。
(6)空斗墙砌法
空斗墙仅做围护用。有眠空斗墙是将砖侧砌(称斗)与平砌(称眠)相互交替叠砌而成,形式有一斗一眠及多斗一眠等。无眠空斗墙是由两块砖侧砌的平行壁体及相互间用侧砖丁砌横向连接而成。
2)砖砌体的施工工艺
砖砌体的施工过程有抄平、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勾缝、清理等工序。
(1)抄平放线(也称抄平弹线)
①基础垫层上的放线
根据龙门板或轴线控制桩上的轴线钉,用经纬仪将基础轴线投测在垫层上(也可在对应的龙门板间拉小线,然后用线坠将轴线投测在垫层上)。再根据轴线按基础底宽,用墨线标出基础边线,作为砌筑基础的依据。如果未设垫层可在槽底钉木桩,把轴线及基础边线都投测在木桩上,如图6-11所示。
基础放线是保证墙体平面位置的关键工序,是体现定位测量精度的主要环节,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错位。放线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环节:
图6-11 基础垫层上放线
a.龙门板在挖槽过程中易被碰动,因此,在投线前要对控制桩、龙门板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b.对于偏中基础,要注意偏中的方向。
c.附墙垛、烟囱、温度缝、洞口等特殊部位要标清楚,防止遗忘。
②基础顶面上的放线
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完成之后,应进行一次基础砌筑情况的复核。利用定位主轴线的位置来检查砌好的基础有无偏移,避免进行上部结构放线后,墙身按轴线砌时出现半面墙跨空的情形(如图6-12),只有经过复合,认为下部基础施工合格,才能在基础防潮层上正式放线。
在基础墙检查合格之后,利用墙上的主轴线,用小线在防潮层面上将两头拉通,并将线反复弹几次检查无搁碍之处,由一人在小线通过的地方选几个点画上红痕,间距10~15m,便于墨斗弹线。若墙的长度较短,也可直接用墨斗弹出。先将各主要墙的轴线弹出,检查一下尺寸,再将其余所有墙的轴线都弹出来。如果上部结构墙的厚度比基础窄,那么还应将墙的边线也弹出来。
轴线放完之后,检查无误,再根据图纸上标出的门、窗口位置,在基础墙上量出尺寸,用墨线弹出门口的大小,并打上交错的斜线以示洞口,不必砌砖,如图6-13所示,窗口一般画在墙的侧立面上,用箭头表示其位置及宽度尺寸。同时,在门、窗口的放线处还应注上宽、高尺寸。
主结构墙线放完之后,对于非承重的隔断墙的线也要同时放出。虽然在施工主体结构时隔断墙不能同时施工,但为了使瓦工能准确预留马牙槎及拉结钢筋的位置,同时放出隔墙线是必需的。
图6-12 基础有偏移
图6-13 基础顶面上放线
(2)摆砖样
摆砖样就是根据墙身的长度和组砌的方式,在弹好线的基础顶面上按选定的组砌方式先用砖试摆,核对所弹出的墨线在门窗洞口、墙垛等处是否符合砖模数,以便借助灰缝调整,使每层砖的砖块排列和砖缝宽度均匀合理。摆砖时,要求山墙摆成丁砖,横墙摆成顺砖。摆砖结束后,用砂浆把干摆的砖砌好,砌筑时注意其平面位置不得移动。
(3)立皮数杆
皮数杆一般是用50mm×70mm的方木做成,上面画有砖的皮数、灰缝厚度、门窗、楼板、圈梁、过梁、屋架等构件的位置及建筑物各种预留洞口和加筋的高度,作为墙体砌筑时竖向尺寸的控制标志。
画皮数杆时应从±0.000开始。从±0.000向下到基础垫层以上为基础部分皮数杆,±0.000以上为墙身皮数杆。楼房如每层高度相同时画到二层楼地面标高为止,平房画到前后檐口为止。画完后在杆上以每五皮砖为级数,标上砖的皮数,如5、10、15、…,并标明各种构件和洞口的标高位置及其大致图例(如图6-14)。
皮数杆一般设置在墙的转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及墙面变化较多的部位,当采用里脚手架砌砖时,皮数杆则立在墙外面(如图6-15)。如墙面过长时,应每隔10~15 m立一根。立皮数杆时可用水准仪测定标高,使各皮数杆立在同一标高上。在砌筑前,应检查皮数杆上±0.000与抄平桩上的±0.000是否符合,所立部位、数量是否符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4)盘角及挂线
墙体砌砖时,应根据皮数杆先在转角及交接处砌3~5皮砖,并保证其垂直平整,称为盘角。然后再在其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中间部分。盘角主要是根据皮数杆控制标高,依靠线锤、托线板(如图6-16)使之垂直。中间墙身部分主要依靠准线使灰缝平直,一般“三七”墙以内单面挂线,“三七”墙以上双面挂线。
图6-14 皮数杆
图6-15 设皮数杆位置
图6-16 托线板用法示意图
(5)砌筑、勾缝
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否则,砖将从砂浆中吸收水分,从而影响砂浆的水化作用。严禁砖砌筑前浇水,因砖表面如有水膜会影响砌体质量。
砖的砌筑宜采用“三一”砌法。“三一”砌法又称为大铲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平。这种砌法灰缝容易饱满,黏结力强,能保证砌筑质量。除“三一”砌法外也可采用铺浆法等。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宜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宜超过500mm。
勾缝是砌清水墙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用砂浆随砌随勾缝,叫做原浆勾缝;也可砌完墙后再用1∶1.5水泥砂浆或加色砂浆勾缝,称为加浆勾缝。勾缝具有保护墙面和增加墙面美观的作用。为了确保勾缝质量,勾缝前应清除墙面黏结的砂浆和杂物并洒水湿润,在砌完墙后,应画出10mm深的灰槽,灰缝可勾成凹、平、斜或凸形状。勾缝完毕还应清扫墙面。
(6)楼层轴线的引测
为了保证各层墙身轴线的重合和施工方便,在弹墙身线时,应根据龙门板上标注的轴线位置将轴线引测到房屋的外墙基上。二层以上各层墙的轴线,可用经纬仪或垂球引测到楼层上去,同时还需根据图上轴线尺寸用钢尺进行校核。
①首层墙体轴线引测方法
基础砌完后,根据控制桩将主墙体的轴线,利用经纬仪引到基础墙身上(如图6-17),并用墨线弹出墙体轴线,标出轴线号或“中”字形式,即确定了上部砖墙的轴线位置。同时,用水准仪在基础露出自然地坪的墙身上,抄出-0.100m或-0.150m标高线,并在墙的四周都弹出墨线,作为以后砌上部墙体时控制标高的依据。
图6-17 首层墙体轴线引测示意图
图6-18 二层以上墙体轴线引测示意图一
②二层以上墙体轴线引测方法
首层楼板安装完毕、抄平之后,即可进行二层的放线工作。
a.先在各横墙的轴线中选取在长墙中间部位的某道轴线(如图6-18),取④轴线作为横墙中的主轴线。根据基础墙①轴线,向④轴线量出尺寸,量准确后在④轴立墙上标出轴线位置。以后每层均以此④轴立线为放线的主轴线。
同样,在山墙上选取纵墙中一条在山墙中部的轴线,如图6-18中的C轴,在C轴墙根部标出立线,作为以上各层放纵墙线的主轴线。
b.两条轴线选定之后,将经纬仪支架在选定的墙体轴线前,一般离开所测高度10m左右,用望远镜照准该轴线,在楼层操作人员的配合下,在楼板边棱上确定该墙体轴线的位置,并做好标记,如图6-19所示。依次可在楼层板确定④、C轴的端点位置,确定互相垂直的一对主轴线。
图6-19 楼层轴线引测
c.在楼层上定出了互相垂直的一对主轴线之后,其他各道墙的轴线就可以根据图纸的尺寸,以主轴线为基准线,利用钢尺及小线在楼层上进行放线。
(7)各层标高的控制
基础砌完之后,除要把主墙体的轴线,由龙门桩或龙门板上引到基础墙上外,还要在基础墙上抄出一条-0.100 m或-0.150 m标高的水平线。楼层各层标高除立皮数杆控制外,亦可用在室内弹出的水平线控制。
当砖墙砌起一步架高后,应随即用水准仪在墙内进行抄平,并弹出离室内地面高500mm的线,在首层即为0.5 m标高线(现场叫五零线),在以上各层即为该层标高加0.5m的标高线。这道水平线是用来控制层高及放置门、窗过梁高度的依据,也是室内装饰施工时做地面标高、墙裙、踢脚线、窗台及其他有关的装饰标高的依据。
当二层墙砌到一步架高后,随即用钢尺在楼梯间处,把底层的0.5m标高线引入到上层,就得到二层0.5m标高线。如层高为3.3m,那么从底层0.5m标高线往上量3.3m画一铅笔痕,随后用水准仪及标尺从这点抄平,把楼层的全部0.5m标高线弹出。
3)砖墙砌体的砌筑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砖砌体是由砖块和砂浆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而搭砌成的整体,所以砌体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组成砌体的原材料质量和砌筑方法。砌筑质量应符合《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3—2011)的要求。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可靠”。
(1)横平竖直
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否则在垂直荷载作用下上下两层将产生剪力,使砂浆与砌块分离从而引起砌体破坏;砌体必须满足垂直度要求,否则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将产生附加弯矩而降低砌体承载力。砌体的竖向灰缝应垂直对齐,对不齐而错位,称为游丁走缝,会影响墙体外观质量。
要做到横平竖直,首先应将基础找平,砌筑时严格按皮数杆拉线,将每皮砖砌平,同时经常用2m托线板检查墙体垂直度,厚370mm以上的墙应双面挂线,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2)砂浆饱满(www.xing528.com)
为保证砖块均匀受力和使块体紧密结合,要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太厚在受力时砌体的压缩变形增大,还可能使砌体产生滑移,这对墙体结构很不利。如灰缝过薄,则不能保证砂浆的饱满度,对墙体的黏结力削弱,影响整体性。砂浆的饱满程度以砂浆饱满度表示,用百格网检查,要求饱满度达到80%以上。同样,竖向灰缝亦应控制厚度保证黏结,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以避免透风漏雨,影响保温性能。
(3)错缝搭接
为了提高砌体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承载力,砖块排列应遵守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的原则,不能出现通缝、错缝或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4砖长(60mm)。在砌筑时尽量少砍砖,承重墙最上一皮砖应采用丁砖砌筑,在梁或梁垫的下面、砖砌体台阶的水平面上以及砌体的挑出层(挑檐、腰线)也应整砖丁砖砌筑。砖柱或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
(4)接槎可靠
整个房屋的纵横墙应相互连接牢固,以增加房屋的强度和稳定性。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一般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应将留置的临时间断做成斜槎。实心墙的斜槎长度不应小于墙高度的2/3;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顺直。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低于6度、7度地区,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凸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一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得少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不得小于1 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如图6-20所示。
图6-20 接槎
(5)砖砌体的有关规定
①砂浆的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石灰膏或其他塑化剂的掺量应适量,微沫剂的掺量(按100%纯度计)应通过试验确定。
限定砂浆的使用时间。水泥砂浆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在4h内用完。如气温超过30℃适用时间均应减少1h。
普通黏土砖在砌筑前应浇水润湿,含水率宜为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可不必润砖。
②砌筑顺序的规定: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基础高低台的合理搭接对保证基础砌体的整体性至关重要,故对有高低台的基础应从低处砌起。在设计无要求时,高低台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这样可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性,从而大大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③临时施工洞、孔、脚手眼的设置规定: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
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a.120mm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b.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c.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d.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 mm(石砌体为300 mm)和转角处450 mm(石砌体为600mm)范围内。
e.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f.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6.2.4 砖砌体冬期施工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砌体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冬期施工时,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在正温条件下应浇水,在负温条件下,如浇水困难,则应增大砂浆的稠度。砌筑时,不得使用无水泥配制的砂浆,所用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石灰膏、粘土膏等不应受冻;砂不得有大于1cm的冻结块;为使砂浆有一定的正温度,拌和前,水和砂可预先加热,但水温不得超过80℃,砂的温度不得超过40℃。每日砌筑后,应在砌体表面覆盖保温材料。砖石工程冬期施工常用方法有掺盐砂浆法和冻结法。
1)掺盐砂浆法
是在砂浆中掺入一定数量的氯化钠(单盐)或氯化钠加氯化钙(双盐),以降低冰点,使砂浆中的水分在一定的负温下不冻结。这种方法施工简便、经济、可靠,是砖石工程冬期施工广泛采用的方法。另外,为便于施工,砂浆在使用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且当日最低气温等于或小于-15℃时,对砌筑承重墙体的砂浆标号应按常温施工提高1级。
2)冻结法
冻结法是采用不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砌筑砌体,允许砂浆遭受冻结。砂浆解冻时,当气温回升至0℃以上后,砂浆继续硬化,但此时的砂浆经过冻结、融化、再硬化以后,其强度及与砖石的粘结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砌体在解冻时变形大,对于空斗墙、毛石墙、承受侧压力的砌体、在解冻期间可能受到振动或动力荷载的砌体、在解冻期间不允许发生沉降的砌体(如筒拱支座),不得采用冻结法。
冻结法施工时,砂浆使用的温度不应低于10℃;当日最低气温高于-25℃时,砌筑承重砌体的砂浆标号应按常温施工提高1级;当日最低气温低于-25℃时,则应提高2级。
为保证砌体在解冻时正常沉降,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日砌筑高度及临时间断的高度差均不得大于1.2m;门窗框的上部应留出不小于5mm的缝隙;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不宜大于10mm;留置在砌体中的洞口和沟槽等,宜在解冻前填砌完毕;解冻前应清除结构的临时荷载。
在解冻期间,应经常对砌体进行观测和检查,如发现裂缝、不均匀下沉等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
6.2.5 砌块砌筑
用砌块代替普通黏土砖作为墙体材料是墙体改革的重要途径。目前工程中多采用中小型砌块。中型砌块施工,是采用各种吊装机械及夹具将砌块安装在设计位置,一般要按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及预先设计的砌块排列图逐块按次序吊装、就位、固定。小型砌块施工,与传统的砖砌体砌筑工艺相似,也是手工砌筑,但在形状、构造上有一定的差异。
1)砌块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编制砌块排列图
砌块砌筑前,应根据施工图纸的平面、立面尺寸,并结合砌块的规格,先绘制砌块排列图,砌块排列图如图6-21所示。绘制砌块排列图时在立面图上按比例绘出纵横墙,标出楼板、大梁、过梁、楼梯、孔洞等位置,在纵横墙上绘出水平灰缝线,然后以主规格为主、其他型号为辅,按墙体错缝搭砌的原则和竖缝大小进行排列。在墙体上大量使用的主要规格砌块,称为主规格砌块;与它相搭配使用的砌块,称为副规格砌块。小型砌块施工时,也可不绘制砌块排列图,但必须根据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图6-21 砌块排列图
若设计无具体规定,砌块应按下列原则排列:
①尽量多用主规格的砌块或整块砌块,减少非主规格砌块的规格与数量。
②砌筑应符合错缝搭接的原则,搭接长度不得小于砌块高的1/3,且不应小于150mm。当搭接长度不足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2φ4的钢筋网片予以加强,网片两端离该垂直缝的距离不得小于300mm。
③外墙转角处及纵横交接处应用砌块相互搭接,如不能相互搭接,则每两皮应设置一道拉结钢筋网片。
④水平灰缝一般为10~20mm,有配筋的水平灰缝为20~25mm。竖缝宽度为15~20mm,当竖缝宽度大于40mm时应用与砌块同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填实,当竖缝宽度大于100mm时应用砖砌死。
⑤当楼层高度不是砌块(包括水平灰缝)的整数倍时,用砖砌死。
⑥对于空心砌块,上下皮砌块的壁、肋、孔均应垂直对齐,以提高砌体的承载能力。
(2)砌块的堆放
砌块的堆放位置应在施工总平面图上周密安排,应尽量减少二次搬运,使场内运输路线最短,以便于砌筑时起吊。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使砌块堆放平稳,并做好排水工作;砌块不宜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应堆在草袋、煤渣垫层或其他垫层上,以免砌块底面玷污。砌块的规格、数量必须配套,不同类型分别堆放。
(3)砌块的吊装
砌块墙施工时砌块的吊装使用砌块夹具及钢丝索具,如图6-22、图6-23所示。台灵架用于安装砌块,它由起重杆、支架、底盘和卷扬机等组成,如图6-24所示。
图6-22 砌块夹具
图6-23 钢丝索具
2)砌块砌体施工
(1)砌筑墙体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定
①龄期不足28天及潮湿的小砌块不得进行砌筑。
②应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宜超过15m。
③应尽量采用主规格小砌块,小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清除小砌块表面污物和芯柱用小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
④从转角处或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宜从两个方面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留斜槎确有困难,除外墙转角处及抗震设防地区,墙体临时间断处不应留直槎外,可从墙面伸出200mm砌成阴阳槎,并沿墙高每三皮砌块(600mm)设拉结筋或钢筋网片,接槎部位宜延至门窗洞口。
⑤应对孔错缝搭砌,个别情况当无法对孔砌筑时,普通混凝土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不应小于120mm;当不能保证此规定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网片。
⑥承重墙体不得采用小砌块与黏土砖等其他块体材料混合砌筑。
⑦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或壁勒中有竖向凹形裂缝的小砌块砌筑承重墙体。
⑧砂浆稠度,用于普通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50mm,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70mm。
⑨砌体内不宜设脚手眼。砌体相邻工作的高度差不得大于一层楼高或4m。
⑩施工中需要在砌体中设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600mm,并在顶部设过梁;填砌施工洞口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砌筑设计应根据气温、风压、墙体部位及小砌块材质等不同情况分别控制。常温条件下的日砌筑高度,普通混凝土小砌块控制在1.8m内,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控制在2.4m内。
(2)砌块施工工艺
砌块施工的主要工序为铺灰、吊砌块就位、校正、灌缝和镶砖等。
①铺灰。采用稠度良好(50~70mm)的水泥砂浆,铺3~5m长的水平缝。夏季及寒冷季节应适当缩短,铺灰应均匀平整。
图6-24 台灵架
②砌块安装就位。采用摩擦式夹具,按砌块排列图将所需砌块吊装就位。砌块就位应对准位置徐徐下落,使夹具中心尽可能与墙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砌块光面在同一侧,垂直落于砂浆层上,待砌块安放稳妥后才可松开夹具。
③校正。用线锤和托线板检查垂直度,用拉准线的方法检查水平度。用撬棍、楔块调整偏差。
④灌缝。采用砂浆灌竖缝,两侧用夹板夹住砌块,超过30 mm宽的竖缝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灌缝,收水后进行嵌缝,即原浆勾缝。以后,一般不应再撬动砌块,以防破坏砂浆的黏结力。
⑤镶砖。当砌块间出现较大竖缝或过梁找平时应镶砖。采用MU10级以上的砖,最后一皮用丁砖镶砌。镶砖工作必须在砌砖校正后即刻进行,镶砖时应注意使砖的竖缝灌密实。
6.2.6 配筋砌体砌筑
配筋砌体是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配筋砌体有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
1)配筋砌体的构造要求
配筋砌体的基本构造与砖砌体相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构造的不同点。
(1)砖柱(墙)网状配筋的构造
砖柱(墙)网状配筋,是在砖柱(墙)的水平灰缝中配有钢筋网片。钢筋上、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mm。所用砖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采用钢筋网片时,宜采用焊接网片,钢筋直径宜采用3~4mm;采用连弯网片时,钢筋直径不应大于8mm,且网的钢筋方向应互相垂直,沿砌体高度方向交错设置。钢筋网中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20 mm,并不应小于30 mm;钢筋网片竖向间距不应大于五皮砖,且不应大于400mm。
(2)组合砖砌体的构造
组合砖砌体是指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有组合砖柱、组合砖壁柱和组合砖墙等。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构造为: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10,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砂浆面层厚度宜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mm时,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
(3)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
组合墙砌体宜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的普通砌墙砖与强度等级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
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柱内竖向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PB 235级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φ12,对于边柱不宜少于4φ4,其箍筋一般采用φ6@200 mm,楼层上下500 mm范围内宜采用φ6@100mm。构造柱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
组合砖墙的施工程序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构造柱。
(4)配筋砌块砌体构造要求
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砌筑砂浆不应低于M7.5;灌孔混凝土不应低于C20。配筋砌块砌体柱边长不宜小于400 mm;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厚度连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
2)配筋砌体的施工工艺
配筋砌体施工工艺的弹线、找平、排砖撂底、墙体盘角、选砖、立皮数杆、挂线、留槎等施工工艺与普通砖砌体要求相同,下面主要介绍其不同点。
(1)砌砖及放置水平钢筋
砌砖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压”,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直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砖墙(柱)的砌筑应达到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饱满、横平竖直的要求。皮数杆上要标明钢筋网片、箍筋或拉结筋的位置,钢筋安装完毕并经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砌上层砖,同时要保证钢筋上下至少各有2mm保护层。
(2)砂浆(混凝土)面层施工
组合砖砌体面层施工前应清除面层底部的杂物,并浇水湿润砖砌体表面。砂浆面层施工从下而上分层施工,一般应两次涂抹。第一次是刮底,使受力钢筋与砖砌体有一定保护层;第二次是抹面,使面层表面平整。混凝土面层施工应支设模板,每次支设高度一般为50~60cm,并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待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才能拆除模板。
(3)构造柱施工
构造柱竖向受力钢筋,底层锚固在基础梁上,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d为竖向钢筋直径),并保证位置正确。受力钢筋接长,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为35d,绑扎接头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楼层上下50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宜为100mm。砖砌体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预留的拉结钢筋应位置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之前,必须将砖墙和模板浇水湿润(若为钢模板,不浇水,刷隔离剂),并将模板内落地灰、砖碴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可分段施工,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或每个楼层分两次浇灌,应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
构造柱钢筋竖向移位不应超过100mm,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尺寸不应超过300mm。钢筋竖向位移和马牙槎尺寸偏差每一构造柱不应超过2处。
6.2.7 填充墙砌筑
在框架结构的建筑中,墙体一般只起围护与分隔的作用,常用体轻、保温性能好的烧结空心砖或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其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与一般砌体施工有所不同,主要为:
砌体和块体材料的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图纸设计要求,规格尺寸应一致,质量等级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试验报告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砌筑时的产品龄期应超过28天。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应符合《建筑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规定。
填充墙砌体应在主体结构及相关分部已施工完毕,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进行。砌筑前,应认真熟悉图纸以及相关构造及材料要求,核实门窗洞口位置和尺寸,计算出窗台及过梁圈梁顶部标高,并根据设计图纸及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出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
填充墙砌体施工工艺及要求如下:
1)基层清理
在砌筑砌体前应对墙基层进行清理,将基层上的浮浆灰尘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块材的湿润程度应符合规范及施工要求。
2)施工放线
放出每一楼层的轴线、墙身控制线和门窗洞的位置线。在框架柱上弹出标高控制线以控制门窗上的标高及窗台高度,施工放线完成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墙体施工。
3)墙体拉结钢筋
(1)墙体拉结钢筋有多种留置方式,目前主要采用预埋钢板再焊接拉结筋、用膨胀螺栓固定先焊在铁板上的预留拉结筋以及采用植筋方式埋设拉结筋等方式。
(2)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拉结筋,单面搭接焊的焊缝长度应不小于10d,双面搭接焊的焊缝长度应不小于5d。焊接不应有边、气孔等质量缺陷,并进行焊接质量检查验收。
(3)采用植筋方式埋设拉结筋,埋设的拉结筋位置较为准确,操作简单,不伤结构,但应通过抗拔试验。
4)构造柱钢筋
在填充墙施工前应先将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构造柱竖向钢筋与原结构上预留插孔的搭接绑扎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立皮数杆、排砖
(1)在皮数杆上框柱、墙上排出砌块的皮数及灰缝厚度,并标出窗、洞及墙梁等构造标高。
(2)根据要砌筑的墙体长度、高度试排砖,摆出门、窗及孔洞的位置。
(3)外墙壁第一皮砖撂底时,横墙应排丁砖,梁及梁垫的下面一皮砖、窗台等水平面上一皮应用丁砖砌筑。
6)填充墙砌筑
(1)拌制砂浆
①砂浆配合比应用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2%,砂及掺和料±5%,砂应计入其含水量对配料的影响。
②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和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
③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一般在拌和后3~4h内用完,气温在30℃以上时应在2~3h内用完。
(2)砖或砌块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湿润程度以达到水浸润砖体深度15mm为宜,含水率为10%~15%。不宜在砌筑时临时浇水,严禁干砖上墙,严禁在砌筑后向墙体洒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因含水率大于35%,所以只能在砌筑时洒水湿润。
(3)砌筑墙体
①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时,墙底部应砌200mm高烧结普通砖、多孔砖或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或浇筑200mm高混凝土坎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C20。
②填充墙砌筑必须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操作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自检,如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
③填充墙砌筑时,除构造柱的部位外,墙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④填充墙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砌体灰缝应为8~12 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竖向灰缝宽度分别为15mm和20mm。
⑤墙体一般不留槎,如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施工时不能留成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于墙中引出直凸槎(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槎)。直槎墙体每间隔高度≤500mm,应在灰缝中加设拉结钢筋,拉结筋数量按120mm墙厚放一根φ6的钢筋,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两边均不应小于500mm,末端应有90°弯钩。拉结筋不得穿过烟道和通气管。
⑥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⑦木砖预埋:木砖经防腐处理,木纹应与钉子垂直,埋设数量按洞口高度确定。洞口高度≤2m时每边放2块,高度在2~3m时每边放3~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下四皮砖处开始,中间均匀分布或按设计预埋。
⑧设计墙体上有预埋、预留的构造,应随砌随留、随复核,确保位置正确,构造合理。不得在已砌筑好的墙体中打洞;墙体砌筑中,不得在搁置脚手架。
⑨凡穿过砌块的水管,应严格防止渗水、漏水。在墙体内敷设暗管时,只能垂直埋设,不得水平开槽,敷设应在墙体砂浆达到强度后进行。混凝土空心砌块预埋管应提前专门作有预埋槽的砌块,不得在墙上开槽。
⑩加气混凝土砌块切锯时应用专用工具,不得用斧子或瓦刀任意砍劈,洞口两侧应选用规则整齐的砌块砌筑。
7)构造柱、圈梁
(1)有抗震要求的砌体填充墙按设计要求应设置构造柱、圈梁,构造柱的宽度由设计确定,厚度一般与墙壁等厚,圈梁宽度与墙等宽,高度不应小于120mm。圈梁、构造柱的插筋应提前预埋在结构混凝土构件中或后植筋,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构造柱施工时按要求应留设马牙槎,马牙槎宜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不小于60mm,高度不宜超过300mm。当设计无要求时,构造柱应设置在填充墙的转角处、T形交接处或端部;当墙长大于5m时,应间隔设置。圈梁宜设在填充墙高度的中部。
(2)支设构造柱、圈梁模板时,宜采用对拉栓式夹具。为了防止模板与砖墙接缝处漏浆,宜用双面胶条黏结。构造柱模板根部应留垃圾清扫孔。
(3)在浇灌构造柱、圈梁混凝土前,必须向柱或梁内砌体和模板浇水湿润,并将模板内的落灰清除干净,先注入适量的水泥砂浆,再浇灌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应避免碰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