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设计活动的产生与艺术设计学导论

艺术设计活动的产生与艺术设计学导论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我国设计界多数人认为,设计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同人的生产劳动有关。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艺术设计的产生提供了前提。而追求功能性恰是艺术设计最基本的目标。反之,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又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逐渐从自然中解放出来,并开始成为自然的支配者,而随着生产实践的深入,作为主体的人类除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外,其蕴涵的内在潜能也得以发挥。

艺术设计活动的产生与艺术设计学导论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设计最初究竟是什么样子,它又是如何产生的?由于年代的久远,自然的风化和人为的破坏,以及文字资料的匮乏等诸多原因,加之“艺术设计学”研究起步较晚,许多问题尚无定论,如“设计”究竟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至今困扰着我们,难以定性。因此,对设计产生的探讨,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我国设计界多数人认为,设计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同人的生产劳动有关。

首先,从人类创造活动的主体——人来看,他是诞生于整个生产劳动的。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艺术设计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恩格斯曾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1](1)正是因为有了劳动,人类的祖先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正是因为劳动,类人猿的前后肢得到分工,学会直立行走,手变得灵巧自由了,并能够以手制造、使用工具;也正是在劳动中,人们学会了交流,创造了语言,而语言的出现,使人的思维有了可能。劳动反过来又推动了人类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其感觉器官的社会化,思想感情的物质化。所以,“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有了创造的主体,才有创造活动,也才有创造物。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骼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2](2)艺术的产生是这样,设计的产生也当如此。

其次,从人类创造活动的目的与功能看,它也是直接为人类的生产劳动服务的。人的造物行为,是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据考古证实,人类祖先最初或萌芽状态的劳动,是从自然界中“拣”现成的石块或木棍为“工具”的。这种反复不断的劳动不仅保证了自身食物的需要,而且逐渐改变着其生理条件,使手的灵巧性增加,脑容量加大,有了思想意识。在经过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的进化后,人类不仅学会了使用现成的物件(石块、木棍等)做工具,而且开始按照自己的需要,有意识地改变原有物件的形状,加工制造出新的劳动工具,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生产需要。第一件工具的出现,既是人类诞生的标志,因为它表现出的是一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也是创造活动或设计的开始,因为它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包含了创造者的目的性。这最初的目的,虽然只是为了实用,并已基本符合或达到了人们对工具的“使用”的需要。而追求功能性恰是艺术设计最基本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再次,从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审美形式的形成看,设计也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人类早期的创造物——工具,虽然是以生产劳动为目的的,但它一旦形成,必然包含着创造者的意识活动。反之,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又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逐渐从自然中解放出来,并开始成为自然的支配者,而随着生产实践的深入,作为主体的人类除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外,其蕴涵的内在潜能也得以发挥。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打制的工具或捕获的猎物身上,既看到了对象的使用价值,又观照到自身意志的实现,认识到自身的智慧、力量和技艺,即人的本质力量,从而引发满足、自豪和喜悦之情,人的审美意识也就积淀形成。当然,这种审美意识开始只是依附于劳动成果(工具、武器、猎物、房屋)的使用价值之上的一种附带的精神价值,但它一经产生,就必然作为客观属性的一方来满足人类对它的需求,反过来,它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着人类的审美意识和感官功能。例如原始人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掌握了打制各种石器工具的规律,并自觉地利用规律来服务于自己的目的,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形式美感也由此形成,而这种形式美感的形成是有个积淀过程的。“北京人的石器似尚无定形,丁村人则略有规范,如尖状、球状、橄榄形……到山顶洞人,不但石器已很均匀、规整,而且还有磨制光滑、砧孔、刻纹的骨器和许多所谓的‘装饰品’”[3](3)(图2-1)。从李泽厚先生的表述中可以确定,人类的美感是在工具的加工制造活动中产生,并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类对色彩审美性质的认识同样来自生产实践,从火的发现和使用中,感受到红色的快感,这种颜色对人的视网膜产生强烈刺激,使人情绪昂扬、激奋,于是人们称之为“暖色”;人类又在葱绿的山林,清澈的河流中,感受到绿色的美,这种颜色带给人以惬意、舒适、宁静之美感,后来人们称之为“冷色”。

总之,人类最初的造物行为或艺术设计,无论其属于物质创造,还是精神产品;无论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审美的立场,它只能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产物。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4](4)(www.xing528.com)

图2-1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1、2、3—穿洞兽牙4—穿洞小砾石5—穿孔海贝壳6—骨管7—小石珠8—钻孔鱼眼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