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元年(1723),青海罗卜藏丹津反清,清帝命大将军年羹尧统领大军前去镇压。
一天夜里,全营将士都已安寝,只留下几个巡哨在营帐间游动警戒。三更时分,年羹尧突然从行军床榻上跃起,二话不说,便跑到帐外,叫出传令官传下将令:分兵数队,离营十里埋伏,又另派帐前将官,带兵接应,并声称本帅已知四更时将会有敌军来劫寨。众将士听他这么说,都有些茫然不知所以。但年羹尧素来军令严苛,他的一句话,在军中比皇帝的圣旨还威风,大家哪里敢多嘴,虽然心存疑团也只得乖乖遵命。
谁知四更时分,大批敌军果然掩袭而至。他们人人衔枚疾进,马蹄也裹上布条,一点声息都没有。要不是预先设伏,早有应战的准备,清军可真不知会被打得多么狼狈。而现在敌人的突袭反在明处,一切行动都被对方掌握,自然要吃败仗了。只听清军主将一声令下,埋伏的士兵一涌而出,先是放一阵乱箭,接着是马队挥刀冲锋砍杀,最后是步兵挺枪合围攒刺。敌军被这出其不意的一击杀得溃不成军,丢下无数尸首,仓皇逃去。清军大获全胜,不由得都对主帅年羹尧佩服得五体投地。(www.xing528.com)
第二天,众将入大帅营帐拜贺大捷,一位参赞军务的官员问道:“我们与大帅同在营中,杳无所闻,不知大帅何以预知敌兵将至?且时间也算得这么准?”年羹尧自负地一昂头,哈哈大笑,非常得意地说:“有送信者为我通报,只是你们自己没感觉到罢了!”众人听了,越发不解。年羹尧见大家仍是一脸疑惑之色,便解释道:“昨夜在营帐中,我忽然听见近处群雁飞过发出嘹唳之声。你们知道昨晚是月黑之夜,没有月光,大雁早就该歇宿了。如果它们半夜飞起来并高声鸣叫,必定是有人惊醒了它们。大雁栖宿的地方总是在水边,而离此百里之外恰好有一个小湖泊,那是敌兵进犯我军的必经之路。此地人烟稀少,三两个人不至于将一大群雁儿都惊动。深夜群雁飞鸣,那就肯定是敌兵乘夜色昏黑前来偷袭我们。大雁飞得快,三更听到近处的雁鸣,估计远处的敌人大约会在四更赶到,所以我立刻下令在险要处设下埋伏,给敌人一个迎头痛击。为稳妥起见,再另拨兵马作为接应,必使敌方大败才算事了。”众人听他这么一分析,都啧啧嗟叹,深感年大帅果真是一代将才,用兵如神。(《南亭笔记》鹏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