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山东文登有个孩子叫徐士林,他幼年丧父,和寡母相依为命。因为家庭贫困,无钱上学,徐士林只好留在家中帮母亲干些杂活。可是每当听到邻近私塾里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心中就非常羡慕。一天晚上,他终于憋不住了,就跪在母亲面前,要求上学。母亲被他的至诚之心所感动,答应今后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徐士林知道自己能上学实属不易,所以他天天早起晚睡,刻苦攻读。皇天不负有心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徐士林中了进士,先任内阁中书,后又升任礼部员外郎。清雍正十年(1732),又调任福建汀漳道道员。
漳州(今福建龙海西)面临南海,自古以来民风强悍,渔霸专横,乡民们喜好械斗,一言不合就动刀动枪,从不把杀人偿命这条法律放在眼里。徐士林一上任,当地就发生了命案。死者家属到州府报案,州府派出吏役去捉拿凶手。谁知凶手闻风而逃,并且纠集一帮地痞流氓逃到附近山上落草为寇,据险拒捕。面对这伙凶狠的盗贼,吏役们无可奈何,只好空手而归。
徐士林很感烦恼,自己刚上任,若不拿此事开刀、杀一儆百的话,以后怎么治理漳州?身旁的师爷提议,可派军队进山搜捕凶手。徐士林认为不妥,说:“这小股盗贼躲进崇山峻岭,就像蟑螂藏匿在家中,即使翻箱倒柜,一时也难以找到。看来不宜动用军队,还是应以智擒为上策。”这时,婢女受夫人的差遣,又来请徐士林去后厅吃饭。“吃饭”两字一下子给了徐士林灵感,他有了捕盗的办法。(www.xing528.com)
第二天,徐士林把乡里一些身强力壮、安分守己的村民召集起来,命令他们分别把守住通往各座山岭的路口,只准进山,不准出山。三天过去后,徐士林估计这伙盗贼手头的粮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就派师爷进山,对他们进行软硬兼施的劝降。师爷说:“漳州位于偏僻之地,乡民自以为天高皇帝远,从不把王法放在眼里。如今来了徐大人,他执法如山,素以威严闻名。不过,徐大人说了,念你们不懂王法,这次可从宽发落,只要你们徒手出山,官府绝不追究。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希望你们好自为之。”又是两天过去了,躲进山里的盗贼被饥饿逼得逐渐下了山。徐士林早就料到这一天,他安排被害人家属隐匿在山下的路口旁。当盗贼下山时,由他们辨认凶手,再由旁边的吏役当场拘捕归案。几天过去后,杀人凶手无一漏网。乡民们惊叹不已,直夸徐大人办案有方。
从此以后,漳州的杀人案犯再也不敢据山拒捕了,而那里聚众械斗的民风也随之改变了不少。(《清史稿》戴云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