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采用范蠡(lǐ)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富国强兵,终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举灭吴,洗刷了会稽之耻。
平定吴国后,勾践率兵向北渡过淮河,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同时向周王进献贡品。周元王以天子的名义册封勾践为东方之伯。各诸侯国见越国势力日益强大,纷纷前来朝贺,并尊奉越王勾践为霸主。这时的勾践如愿以偿、八面威风,和当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越王真是判若两人了。
班师回越后,论功行赏,范蠡因策划兴越灭吴的功劳最大,被封为上将军。
第二天,范蠡求见勾践说:“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二十年前大王在会稽受辱,臣之所以不死,只是为了越国的强盛而苟且偷生一时。如今吴国已经灭亡,倘若大王能赦免臣二十年前当死不死之过,请大王允许臣辞职归隐。”
原来,范蠡侍奉勾践二十余年,对勾践“可与同患,难与处安”的品性了如指掌,对宦海的沉浮、世态的炎凉也早已看透。他知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居,若不及早急流勇退,日后恐无葬身之地,所以他在受封之后立即提出了辞职的请求。(www.xing528.com)
勾践对范蠡的请求很感意外,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寡人全仗先生和文种的辅佐,才有今天,寡人将和先生共享越国。倘若先生违背寡人的愿望,必将身败名裂。”范蠡答道:“国君做事凭借法令,臣做事凭借志趣。臣的生杀大权掌握在大王手中,臣愿听凭大王的处置。”当晚,范蠡携带金银珠宝不辞而别。
范蠡乘船出海,辗转来到齐国。一到齐国,他就派人给文种送去一封信。信中写道:“古人说过这样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此种人可以同患难,但难以共安乐。望先生能急流勇退,及早脱身,否则,前途必是凶多吉少。”文种看罢信后,很是感动,心想范蠡漂泊流浪在外,还不忘自己的安危,真不枉为二十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知己。于是,他假托有病,不再料理朝政。
谁知即使这样,仍然难逃厄运。不久,有人诬告文种图谋不轨,这正好给勾践除掉文种提供了借口。因为勾践自称霸后,就将文种视作心腹之患。所以他赐给文种一把宝剑,说:“先生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仅用三术便已灭吴,还有四术深藏先生胸中。寡人请先生带着这四术去为我先王效力吧。”文种仰天长叹一声,愤然自刎。
范蠡和文种都是才华卓越、聪明绝顶的谋士,但范蠡能在功成名就之时及时隐退,后来成了富甲一方的陶朱公,他这种“大名之下,难以久居”的远见卓识是文种所不具备的,所以两人的结局也就大不相同了。(《史记》戴云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