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古代足球的故乡。当时称这项运动为“蹴鞠”,亦称“蹙鞠”“踏鞠”“鞠”。“蹴”“蹙”“踏”意为用脚踢、踩,“鞠”是皮球。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开始流行于战国。秦统一六国后,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
蹴鞠正式定名并经过初期的发展后,到汉代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足球运动。其显著的标志具有以下几点:
(1)专业著述的出现。当时,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名为《蹴鞠》的新书,共计25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蹴鞠专业书籍,也是世界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蹴鞠》25篇列入兵书中。汉代的兵书共有四类:第一类是讲战略战术的兵权谋家;第二类是讲军事指挥的兵形势家;第三类是讲含有迷信色彩的兵阴阳家;第四类是讲军事训练的兵技巧家。《蹴鞠》25篇就是属于军事训练的兵技巧类。《蹴鞠》25篇早已失传了,唐朝人还看到过此书。唐人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蹴鞠》书有《域说篇》”。域说就是讲球场建筑规格的,仅此一篇,就可见全书内容的详尽。
(2)形成了一套专业的竞赛规则。东汉有一位名叫李尤的人,曾经写过一篇《鞠城铭》,这是当时镂刻在蹴鞠场奠基石上的铭文。文章虽短,却能较全面地反映汉代蹴鞠竞赛的基本情况。在《鞠城铭》中,李尤笔下的足球场,是“圆鞠方墙,仿像阴阳”。即“鞠”是圆形的,球场四周围着方墙,它象征着天圆地方,阴阳相对。竞赛中,效法月份,双方各六人,共12人进行对阵互相抗衡,称为“法月衡对,二六相当”。由于是有一定规则的竞赛,因而要设置裁判员建立公正的标准,对于裁判的判罚,也有约定俗成的常规。担任裁判的人,不能亲一方而疏另一方,裁判要公正。同时,对参赛队员的要求是心平气和地服从裁判,不要报怨裁判的裁决。其健全的竞赛规则,反映出这时的蹴鞠已经具备了现在代足球运动的比赛规模了。
(3)蹴鞠所用“鞠”出现了专业的制作方法。汉代蹴鞠所踢之鞠叫“毛丸”。《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四引东汉应劭《风俗通》记载说:“毛丸谓之鞠。”又引东晋郭璞《三苍解诂》云:“鞠,毛丸,可踏戏。”在《汉书·艺文志》中的《蹴鞠》二十五篇下,唐人颜师古还做过这样的解释:“鞠以韦为之,实以物,蹴踏之以为戏也。……蹴音子六反。鞠音巨六反。”古代圆形的球多以玉石做成,故作玉旁,而这时出现的蹴鞠之鞠壳是以皮做成,故鞠作革旁。西汉扬雄《法言》也说:“捖革为鞠。”说明这时的鞠是一种以熟皮缝制,内填以毛或其他东西的圆形实心毛丸。汉代的这种球,一直沿用到中唐。
(4)蹴鞠运动这时已广为普及。它既是一种军事训练的手段,同时在民间的普及也更为广泛。在军事上,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受到了汉代军事家的重视。汉代,由于蹴鞠活动可以增强体力,培养勇敢耐劳精神,因而也被当作了军事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刘向《别录》中说得更明确,指出:“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这里提到,用足球练兵,士卒有兴趣。他们从中不仅训练了体力,体会了实战中的攻守意识,而且在比赛中也能得到欢乐。不仅是军队平时的训练项目,而且战时亦有。刘歆在其《七略》一书中也指出:“蹋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戏以讲练士,至今军士羽林无事,使得踏鞠。”史学家班固的《汉书·霍去病传》曾有这样的记载:霍去病“从军,……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东汉服虔对此的注解是:“穿地作鞠室也。”即在挖地基修筑蹴鞠场地。霍去病塞外带头踢球,起到了振奋士气的作用。(www.xing528.com)
在民间,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普通民间,蹴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汉书》上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斗鸡、蹴鞠比赛的“鸡鞠之会”。汉武帝的宠巨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桓宽写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临渊钓鱼,放犬走兔,隆材鼎力,蹋鞠斗鸡”为乐,一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蹋鞠”。在考古工作者发现的许多汉代画像石上,还有表现汉代民间蹴鞠的画面。反映出蹴鞠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运动项目了。
汉代女子蹴鞠画像
(5)出现了女子蹴鞠,也就是世界足球史上最早的女子足球活动。由于蹴鞠活动的进一步普及,更由于蹴鞠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女子蹴鞠活动出现了。这种女子蹴鞠的资料在汉代画像石中常常见到。河南南阳出土的画像石上,一女子蹴鞠者正在舞乐伴奏下两脚各蹋一鞠。其高髻长袖,与其他乐舞表演者同台表演,更显姿态优美。而在当时能够做到一人同时蹴蹋两鞠,应是表演技巧较高者。同样的画面还见于河南登封启母阙画像石上。其中“蹴鞠图”部分内容,用线极为简练生动,蹴鞠女动态优美,活泼可爱,具有舞蹈的韵律感。而其左右有跽坐者,大概是伴奏的乐队。画面内容显然是属于表演性质的蹴鞠舞形象。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最迟在这时就已首开先河了。
(6)蹴鞠运动的形式开始向多样化发展。汉代的蹴鞠,由于逐渐规范化和进一步普及,客观上促使其竞赛的形式向着多样化发展。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表现个人技巧为主的、非对抗的、既可自娱又可供人娱乐的娱乐性、表演性蹴鞠,这种形式就是唐宋时期盛行的蹴鞠“白打”的滥觞。这种蹴鞠只需要小片场地,活动方便,踢时不受场地限制。还有的是表演者以自己的技巧在音乐伴奏下踢出各种花样。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上,常常见到这类图案,而且以表现女子蹴鞠的画面为主。这种踢法流行的范围更广,发展更快,在宫廷、官宦家庭、城市和农村都有。汉高祖刘邦的宫廷范围之内,就盛行这种表演性娱乐性蹴鞠。还有一种是竞技性很强的蹴鞠,是在球场上进行的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这种比赛多是在专门的球场——“鞠城”、“鞠域”一类的露天球场或者“鞠室”一类的室内球场中进行,其规则就像李尤的《鞠城铭》中所描述的那样。这类蹴鞠形式不仅有锻炼身体、学习军事技能和战术的作用,而且也很好看,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皇帝的宫廷和官宦之家也流行这种蹴鞠活动。而宫廷里蹴鞠多是在室内球场“鞠室”中进行。汉魏时期,宫苑内已建有很多这种竞技性蹴鞠的“鞠室”。如“洛阳宫鞠室”、“含章宫鞠室”等,这些鞠室均单独给予取名,如含章鞠室、灵芝鞠室等(见陆机《鞠歌行序》)。与此同时,在当时的宫廷内也建有室外蹴鞠场——“鞠域”。《汉书·外戚传》记载:高祖的皇后吕后残害戚夫人时,曾把她禁闭在露天球场的小屋子里。《汉书·故乘传》还记载说:汉武帝外出巡视时,要参观或参加“弋猎”、“射驭”、“蹴鞠”等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