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石油资源的国家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有关石油天然气的文献记载。当时人们已知道石油的可燃性,并按其状称之为“肥”。此后又发现甘肃酒泉的石油。南朝梁代刘昭注引《博物记》说,那里的石油“如煮肉洎,羕羕永永,如不凝膏,然之极明,不可食,……谓之石漆”。
石油天然气埋藏在地下,它的开发利用,与凿井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凿井技术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氏族时期,已有人工开凿的井。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经验的长期积累,人们凿井技术也向前发展,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为凿井技术开辟了新的道路。春秋时期我国开凿的井,深度有的已超过800英尺。战国后期(公元前255—前251年),在李冰的带领下,四川广大地区开始穿盐井、诸陂池,为地质凿井和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最早开始地质凿井的巴蜀地区,恰好是石油天然气的富集区。人们起初并不是为了开凿油气井,而是在挖凿盐井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石油天然气。有人甚至认为天然气井就是盐井,这与世界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初次开发有着共同特点。(www.xing528.com)
如果说秦汉时对石油的开发,仅限于油苗发现阶段,那么,大量史料表明,当时人们对天然气这种新能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已达到较高水平。最初的天然气井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火井”。四川临邛县的天然气井是我国记载较早的天然气井之一。《华阳国志·蜀志》提到:“孝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这说明西汉宣帝时临邓已广开盐井,在这基础上发现临邛“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跃数十里”。又据刘敬叔《异苑》卷四载:“蜀郡临邛县有火井。汉室之隆,则炎赫弥炽,暨桓、灵之际,火势渐微。”可知临邛天然气井最晚应始于宣帝之后,“汉室之隆”的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光武中兴”这一阶段,即25—54年。人们很快根据天然气的可燃性,把它用于照明,“以竹筒盛其光,可拽行终日不灭也”。因为天然气燃烧所发出的热量大,温度高,比干柴、木炭等燃料的性能优越,所以人们把它用于煮盐生产。天然气井是开凿盐井的副产品,同时也促进盐业生产的发展。四川成都西门外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提供了当时人们利用天然气煮盐的情景。五口大锅,并排置于灶上,在灶门处排列着三、四根管线,直通锅底,这些并排的管子,输送天然气,供盐锅下燃烧用以煮盐。另外,邛崃县花牌坊出土的另一块画像砖也表明,汉代我国劳动人民已开始利用天然气煮盐。用天然气煮盐,蒸发快,收效大。刘昭注引《蜀都赋》注云:“取井火还煮井水,一斛水得四五斗盐,家火煮之不过二三斗盐耳。”此外,《华阳国志》、《四川总志》等书也有同样的记载。这些资料表明,中国人不仅创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天然气井,而且最早利用天然气从事盐业生产。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征服天然气的国家,并以此为能源,为世界科技史和能源开发史谱写出光辉灿烂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