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釉陶的发明和东汉青瓷的成熟

汉代釉陶的发明和东汉青瓷的成熟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釉陶在汉代,有一种表面涂有浓厚的棕黄色或绿色釉的陶器,这就是发明于战国时期的釉陶。据考古资料和化学分析证明,中国铅釉和地中海地区的铅釉陶器没有任何联系。汉代就是在制陶及原始青瓷和用铅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工艺而发明了釉陶的。东汉青瓷经过战国、秦和西汉,瓷器的制作技术在不断提高,逐渐摆脱了其原始状态。东汉青瓷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制瓷技艺已经成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汉代釉陶的发明和东汉青瓷的成熟

汉代釉陶 在汉代,有一种表面涂有浓厚的棕黄色或绿色釉的陶器,这就是发明于战国时期的釉陶。

釉陶就是在普通陶器(即瓦器)上,施一层含铅量很高的釉。铅的熔点低,在釉里起助熔剂的作用,它可以在普通的低温陶上烧成。在釉里加入一定数量的呈色金属物质,烧成后釉面会呈现出美丽的颜色。

关于铅釉陶器的起源,有人认为是受了东地中海沿岸属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埃及绿釉、褐色釉陶器的影响。据考古资料和化学分析证明,中国铅釉和地中海地区的铅釉陶器没有任何联系。铅釉陶器是中国自己发明的。科学家们分析,在秦汉时代,道家炼丹过程中,很可能采用包括铅、石英在内的一些物质作为原料进行烧炼。这些东西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便会熔融成玻璃状物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冶炼和使用铅的长期实践中,完全可能把铅与砂、黏土、灰等含二氧化硅的物质混合,进行高温化学反应,逐渐掌握其生成物即铅玻璃物质的形成规律及其特性,并且最终把它应用到陶器上去,这就导致了铅釉的发明。低温釉陶配制工艺比原始青瓷复杂,它要加入金属铅作助熔剂,配入呈色金属物质,还要求控制陶器烧成的温度、掌握适合陶胎的膨胀系数等。原始青瓷在商代发明以来,制造方法至汉代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国也有很久的用铅历史和在铜中加入铅的经验。汉代就是在制陶及原始青瓷和用铅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工艺而发明了釉陶的。

黄釉陶鸮壶(西汉

目前发现最早的铅釉陶器,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釉陶出现的初期,品种和数量很少。釉陶采用普通陶胎,一般以泥质红陶为多,灰陶很少,制作时与制普通陶器一样,在拉成的坯体晾干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施釉,一次烧成。只要配釉技术掌握了,釉陶就可以很快地发展起来。釉陶在西汉中期还只有壶类,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增加了仓、樽、罐、洗、钵、盒、魁、几、勺、杯等。到东汉末年,除上述器物外,又增加了博山炉、瓶形器、各类动物、人俑、水井模型等。在河南、山西、甘肃等地还发现了大量的水榭、高楼、坞壁、楼橹等。

棕黄色的釉陶出现较早,绿色的釉陶出现略晚。东汉时期大量流行的是绿釉陶器。釉陶质地不坚,釉也容易剥落或破碎。不过,汉代南方的硬陶上,有时也涂一层薄釉,或黄或绿,烧成温度较高,是属于商周以来的传统青釉,与汉代的铅釉还有区别。(www.xing528.com)

东汉青瓷 经过战国、秦和西汉,瓷器的制作技术在不断提高,逐渐摆脱了其原始状态。根据化学测试得知,西汉瓷器胎体中氧化铝氧化铁的含量增高,这就需要更高的烧成温度。但是西汉的烧瓷窑炉较战国时期的改进不大,因此瓷器的烧结程度没有明显提高。到了东汉,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瓷器的烧制工艺得到一次飞跃性进步,其标志是制造出了青瓷。

青瓷双系钟(东汉)

东汉时期,由于对制瓷原料进行精选,对胎釉配方加以改进,并且改造了窑炉结构,使得烧造技术大大提高,终于烧制出完全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器。

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的上虞宁波、金华等地发现了烧制青瓷的一些窑址。经过对出土的青瓷进行理化方法测试证明,这些青瓷的烧成温度已高达1300℃,瓷胎烧结良好,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使得青釉色泽较正,透明而有光泽,没有流釉。青瓷的器形主要是广口、扁圆腹、平底的四系罐。东汉青瓷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制瓷技艺已经成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