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商民流往海外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商民流往海外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初期,商人前往东西洋国家,如交趾、爪哇、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以及在欧洲贸易时短期或长期定居的商业移民者逐渐增加。洪武年间,有不少商民移居海外。三佛齐灭亡后,华人流寓者起而据之,名之为旧港。此地土地肥沃,容易生活,又是一个良好港口,贸易方便,众多广东、福建的海商聚集于此。最终,陈祖义被械送京师,斩于市。根据郑和的随员马欢、费信和巩珍的纪录,明前期东南亚的华侨已经聚族而居了。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商民流往海外

明代初期,商人前往东西洋国家,如交趾、爪哇、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以及在欧洲贸易时短期或长期定居的商业移民者逐渐增加。

洪武年间(1369—1402年),有不少商民移居海外。如爪哇属下的旧港,即渤淋邦(Palembang,又译“巴林冯”,古称三佛齐)。三佛齐灭亡后,华人流寓者起而据之,名之为旧港。旧港“国人多是广东、漳泉州人逃居此地,人甚富饶,地土甚肥。谚云:一季种谷,三季收稻,正此地也”。广东人陈祖义举家迁徙此地,“昔洪武年间,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于此处,充为头目,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艘,辄便劫夺财物”[2]。永乐三年(1405年),南海县商人梁道明在旧港贸易,不仅自己举家移民,还带动了许多闽广人定居于旧港,并成为头目,“久而情熟,挈家住居,积有年岁,闽广军民弃乡里为商,从之者至数千人。推道明为长”,“雄视一方”[3]。据《明史》载:

有梁道明者,……雄视一方。会指挥孙鈜使海外,遇其子,挟与俱来。永乐三年,成祖以行人谭胜受与道明同邑,命偕千户杨信等赍敕招之。道明及其党郑伯可随入朝贡方物,受赐而还。四年,旧港头目陈祖义遣子士良,道明遣从子观政并来朝。祖义亦广东人,虽朝贡而为盗。海上贡使往来者苦之。五年,郑和自西洋还,遣人招谕之,祖义诈降,潜谋邀功,有施进卿者告于和。祖义来袭,被擒,献子朝,伏诛。时进卿适遣婿邱彦诚朝贡,命设旧港宣慰司,以进卿为使,锡诰印及冠带。自是屡入贡,然进卿虽受朝命,犹服属爪哇。其地狭小,非故时三佛齐比也。二十二年,进卿子济孙告父讣,乞嗣职,许之。洪熙元年,遣使入贡,诉旧印为火毁,帝命重给,其后朝贡渐稀。[4]

从上文来看,梁道明可能是一个私商,长期在旧港做买卖。此地土地肥沃,容易生活,又是一个良好港口,贸易方便,众多广东、福建的海商聚集于此。如上所述,梁道明在永乐三年来朝贡。据学者推测,旧港的大头目是陈祖义。究竟陈祖义有无潜谋邀劫郑和的舰队之事,只有《明史》所载,亦无佐证[5]。但因施进卿向郑和告发,陈祖义被诛。“有施进卿者,祖义乡人也,诉于和。和整兵擒祖义,诛其党五千余人。”最终,陈祖义被械送京师,斩于市。随后,施进卿留旧港为将领、酋长,并派其女婿丘彦诚入贡[6]。“就赐施进卿冠常,归旧港,为大头目,以主其地。本人死,位不传子,是其女施二姐为王,一切赏罪黜陟皆从其制。”[7]

据陈育嵩的考证:施进卿是满者伯夷王委派到旧港管理宗教和行政事务的大臣,号“旧港管事官”。他最少有二女一子。长女俾那智,次女二姐,即施二姐。济孙(Shih Chi sun)可能是独子。施进卿死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死后家庭分裂,他的女儿二姐成为旧港大头目。济孙为争权,向明朝请求承认,明朝答应,“二十一年,进卿子济孙袭宣慰司,赐冠带、织金、文绮、袭衣、银印,中使郑和赍往赐之”[8]。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于1424年一月从中国起航,同年八月就返航了。所到的地方只限于旧港,似乎专为解决这件事情。但据马欢所记,他于1431年最后一次下西洋,仍见是施姐当权,济孙默默无闻。俾那智则入爪哇,满伯夷国王任命她为革儿昔的港主[9]。据琉球官方文献《历代宝案》记载,宣德、正统间,施二姐曾以旧港“头目娘”(Tan Mu Niang)、宝林邦“本目娘”(Pun Tan Niang)身份治理旧港,与琉球国有外交往来。她成为旧港事实上的统治者。由此可见,广东侨民在旧港建立了雄厚的基业[10]

根据郑和的随员马欢、费信和巩珍的纪录,明前期东南亚的华侨已经聚族而居了。据马欢记载:(www.xing528.com)

爪哇国者古名阇婆国也。其国有四处,皆无城郭。其他国船来,先至一处名杜板,次至一处名新村,又至一处名苏鲁马益,再至一处名满者伯夷,国王居之……杜板番名赌斑,地名也。此处约千余家,以二头目为主。其间多有中国广东及漳州(黄本作漳州,吴本作汀漳,国朝典故本作漳泉)人流居此地,……于杜板投东行半日许,至新村,番曰‘革儿昔’,原系沙滩之地,盖因中国之人来此卜居,遂名新村。至今村主广东人也,约有千余家。……自新村投南船行二十余里,到苏鲁马益,番名苏儿把牙(Sura baya),其港口流出淡水,自此大船难进,用小船行二十余里,始至其地,亦有村主,掌管番人千余家,其间亦有中国人。……国有三等人:一等回回人,皆是西番各国为商流落此地,衣食诸事皆清致;一等唐人,皆是广东漳泉等处人窜居此地,食用亦美洁,多有从回回教门受戒持斋者;一等土人……[11]

爪哇有名杜板,番名赌斑(Tuban),此处约千家,以二头目为主。“其间多有中国广东及漳州人流居此地,鸡羊鱼菜甚贱。”[12]前文所述施进卿的大女儿即被满伯夷国王委任为这里的港主(Shahbandar),负责沟通国王与外商的联系,征收商舶岸费和货物进出口税,她还是爪哇伊斯兰教九大圣贤之最伟大者拉登·巴固(Raden Paku)的义母,对伊斯兰教传播做出重要贡献。此地伊斯兰教的盛行,华侨亦多信奉。

东南亚地区盛传许多关于郑和的传说。例如印尼三宝垄的华侨,在他们最早的移民故事中就有郑和。据载:约在550年前,明成祖派舰队到南洋搜寻被一头大白象带走的国玺。在三宝太监指挥下,舰队由太平洋群岛到阿拉伯,访问了许多地方,使许多国家归顺明朝。当舰队驶到爪哇北岸,三宝的副手Ong King Hong(王景弘)病得很严重。三宝下令舰队在一个湾下碇,即今三宝垄港,然后用他的座船驶入加隆河,离岸不远,发现山边有一个山岩洞,暂时可以栖身,三宝的随从人员就筑起一小屋给病人疗养。三宝配制一些药物给病人,病情渐有好转。约10日后,三宝决定继续航行,留下一艘船,10名人员和足够的给养品给王景弘。王景弘休养的时候,就指挥随从清理土地,种植庄稼建筑房屋。后来他身体复原,但不回中国,而用他的船来贸易,来往爪哇北岸。他的部下也和印尼妇女结婚。这个华侨区逐渐繁盛起来,许多印尼人也在他们附近建立农庄,成为华侨区的一部分。

王景弘是一个虔诚的回教徒。他把回教的道德观念教理和宗教仪式,传授给印尼人和中国人,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此外,又劝他们尊敬三宝的伟大成就和崇高品德。他在岩穴中置三宝的小塑像,按规定时间率众进行礼拜。王景弘于87岁去世,丧葬采用回教仪式。他死后被称为“三宝的可敬的航海家”,按照爪哇历规定的日期,印尼人和中国人共同进行礼拜。三宝亦享有尊号,称为“伟大的三宝”。中国阴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当地人都前住烧香礼拜。这个地区越来越繁荣了。人们对三宝和王景弘的敬意还是不衰。三宝垄城终于建立起来,人们就把三宝作为保护神来祀奉[13]

郑和是否到过三宝垄和王景弘是否留在印尼的事,中国史籍没有记载,但我们不能认为没有记载,就完全否定这件事情。三宝垄的华人从不怀疑郑和来过三宝垄,而且在今天岩穴地址附近登陆,于是在此地立庙来纪念他。不论有无其事,但最早在三宝垄建立居留地的就是中国商人。而辛勤开发这个地区的也就是中国人,此点为大家承认的[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