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纺织业快速发展,苏杭地区成专业化纺织中心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纺织业快速发展,苏杭地区成专业化纺织中心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丝织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苏杭地区出现了专业化分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该地纺织技术很高,“西北之机,潞最工”。在纺织业中,棉纺织的发展最为迅速。松江府是棉纺织业最发达的地方,纺织已成为该地人的主要职业。这一时期,北方的棉纺织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关中地区也是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以“咸宁县鸣犊镇所出之布,为最佳名。”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纺织业快速发展,苏杭地区成专业化纺织中心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为丝织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从而推动了明代丝织产业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丝织业生产迅速发展,苏杭地区“正嘉以前,南溪仅有纱帕;隆万以来,机杼之家相沿此业,巧变百出。”[54]苏州是当时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心,城东居民“皆习机业”为生,城中“居民大半工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绫锦、纻丝、纱罗、绸绢皆出自郡城机房,产兼两邑,而东城为盛。比屋皆工织作,转贸四方[55]。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统计,这里的织工、染工将近万人[56]。苏州出现了织机专业化,市面上有大量的绫机、绢机、罗机、纱机、绸机、布机出售,进而织出精美绝伦的丝缎,供给“大部分欧洲之需”,并赢得了世界声誉[57]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58]。濮院镇,“机杼声札札相闻,日出锦帛千计”[59]。明成化间,湖州的双林镇,“溪左右延袤数十里,俗皆织绢,于是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焉”[60]

当时,广东大量收购长江三角洲苏杭地区的生丝原料,进而纺织粤纱,加上利用国外进口苏木(又称苏枋)和紫矿(即紫铆)的绛红色和紫色等新式染料进行染印,织出的“粤缎之质密匀,其色鲜华,光辉滑泽”,为“东西二洋所贵”[61]。随着丝织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苏杭地区出现了专业化分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www.xing528.com)

山西潞安府是当时北方的丝织中心,产品潞绸驰名全国。该地纺织技术很高,“西北之机,潞最工”。最兴盛时,“其登机鸣杼者,奚啻数千家”,机可达九千张,产品早已是优质的贡品,直输京师,还是与国外互市之主要物件。在纺织业中,棉纺织的发展最为迅速。松江府是棉纺织业最发达的地方,纺织已成为该地人的主要职业。“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入,无顷刻闲。”[62]此地棉布商行集中,“凡数千里外,装重赀而来贩布者曰标嘀,领各商之赀收布者曰庄户,乡人转售于庄,庄转售于标”[63]。外地采购商的资本特别雄厚,交易额巨大。尤其是上海所产的标布,对外地商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64]。除此而外,松江所属之风泾、朱泾、朱家角等市镇,也都以盛产棉布而著称。明朝后期,松江的三梭布,名闻天下,广销全国。松江人还利用本地所产的棉布,开发新产品,生产鞋袜。松江“郡中(昔日)绝无鞋店……万历以来,男人始有制鞋。……遂广开诸肆于郡治东”。松江旧无黄草蒲鞋店,万历以来,“宜兴业履者,率以五六人为群,列肆郡中,几百余家”[65]。“松江旧无暑袜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66]。明朝松江的棉制品,已名闻于全国。这一时期,北方的棉纺织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棉布在山东、河南两省几乎是每县都能生产。其中以鄢陵县所织之布尤以为优,“纺织极细者,颇亚于松”[67]。山东历城县的织布业也十分发达,所产“平机绵线所织,士民皆衣此,……此布大适于用。阔布,亦绵为之,精而长,以解京者。小布以线为之,粗而短,多为边塞所市”[68]。关中地区也是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以“咸宁县鸣犊镇所出之布,为最佳名。”[69]其次是华州东关所纺的方纱,三原县北乡屯王、线马二村所出棉线,都很驰名,远销甘肃和山西等地。当时由于北方气候干燥,不适于棉布的纺织,而直隶肃宁县人则克服了这一困难。据记:“(北方)风气高燥,绵毳断续,不得成缕,纵能作布,亦虚疏不堪用耳。”于是,明末“肃宁人乃多穿地窖,深数尺,作屋其上,檐高于平地二尺许,作窗棂以通日光,人居其中,就湿气纺织”[70]。这样布的质量就有显著的提高,其细密几与松江布的中品相类。生产量大增,该地产量约相当于松江十分之一[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