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公元前4世纪末年《楚辞·招魂》中已有食用蔗浆的文字记载。《汉书·礼乐志·郊祀歌》记有“取甘蔗汁以为饮也”。但是蔗浆是如何压榨的,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找到记载。直到12世纪,宋代王灼作的《糖霜谱》记载的唐宋时代四川榨蔗过程颇为详尽[160]。到了十六七世纪的明代,我国榨蔗技术又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的“糖车”[161]的发明对制糖业是个重大的促进。这种“糖车”比前代以人力为主的榨蔗技术先进之处在于,用畜力拉动二辊以榨糖,既省力又能使甘蔗的出汁率大大增加,整个明清时代直至20世纪初,广大的乡村糖寮均使用这种榨汁技术,清代以后“糖车”的使用,只不过是畜力的使用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已。
元朝中国已是世界产糖量最大的国家。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即证明这一点。马可·波罗(1254—1324年)描述当时杭州省产糖规模如下:人们应该了解这一省份的产糖量之大,正如福州省,等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之多;这同时也说明这方面的收入之高[162]。由此可见,糖在唐代已经商品化,到元代得到巨大发展。他还写道,他们(福建省)拥有大批蔗糖,大汗宫殿用糖均出于该省,足可以看出其总价值额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产糖量较以前虽有明显增长,但仍是一种奢侈品,其主要消费者仍是官僚士大夫,并非一般民众。
中国蔗糖较大规模的输出在历史上出现得比较晚,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糖类产品的出口量日渐增大,至鸦片战争前,我国蔗糖的出口范围几乎遍及全球各地[163]。
(一)中国蔗糖主要产区
中国大陆植蔗产糖区主要是福建和广东[164]。甘蔗主要有两种——食蔗与糖蔗。前者杆粗多汁,形状像竹,用来食用;后者杆细而长,质硬宜于煮糖[165]。上述两地区无论就气候还是土壤条件而言均适合甘蔗生长。甘蔗生长所需温度以摄氏三十度左右为宜,所需水量较大,但根系发达,可吸收深层水分,又较为抗旱,适宜在典型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地区生长。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但砂质土壤为宜。因山地寒冷,将来制成的糖也是焦苦的,应该在离山四五十里、平坦宽阔、阳光充足的洲地上,选择较好的地段种植。看一下福建和广东的气候地理情况,也就不难想象此二地为何能发展成为中国大陆的主要产糖区。
广东特别是珠江流域极适合植蔗,尤以阳春、番禺、东莞、增城等县种植为多,后三县约占粤糖十分之四,阳春县占十分之六,蔗田面积与稻田面积几乎不相上下[166]。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糖)最白者以日曝之,细若纷雪,售于东西二洋,曰洋糖;次白者售于天下。”[167]这说明糖不再像元代那样名贵,已普及至平民百姓。
福建蔗糖业发达,而产糖的各县,泉漳最多[168]。“其地(闽地)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169]其中福建山区建宁府尤为突出,人们宁可冒犯法禁,费良田种瓜植蔗[170]。福建的糖,以泉漳为最盛,除红、白、冰糖、黑砂糖外,还有再制品如响糖、牛皮糖等[171],商贩运糖四方售销[172]。17世纪上半期闽糖则多于粤糖,中国外运的糖也多来自闽。
另从17世纪上半叶开始,台湾也逐渐成为蔗糖产区。最早有关台湾植蔗的载籍是元汪大渊的《岛夷志略》,“煮海为盐,酿蔗浆为酒”[173]。台湾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17世纪上半期荷兰时期。
(二)蔗糖出口(www.xing528.com)
1. 蔗糖出口日本
日本直到明末才有糖输入。明万历年间,日本萨摩和中国有了贸易关系。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7月,中国商船10艘开到萨摩,船上装的货物中有白糖和黑糖[174]。这是中国糖输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据日本学者岩生成一统计,从1637至1683年,中国船只输往日本的各种糖的数量,平均每年达169万斤。这一数字,虽然包括中国船只自暹罗、柬埔寨、广南等地输入砂糖数量,但中国砂糖直接输入日本的数量仍占绝大多数[175]。直到清雍正以前,日本国内不产糖,所需的蔗糖大量都是从中国进口。
2. 蔗糖出口东南亚
东南亚与我国的贸易交往历史悠久,与我国的蔗糖贸易持续时间较长。明末至清末民初,东南亚地区一直是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蔗糖销售的重要市场。明末清初,广东商人已经将优质蔗糖售往南洋一带。据屈大均记载:“(糖)售于东西二洋。”明末清初粤糖已经大量销往东南亚[176]。
3. 蔗糖出口欧洲
从明末开始,中国蔗糖大规模出口到欧洲,欧洲是中国糖类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地区。当时欧洲市场的糖多来自美洲的巴西等地,主要包据白糖等种类。但曾有一段时期美洲糖不能满足欧洲市场需要,亚洲特别是中国糖大量输入欧洲。这部分糖绝大多数由荷人运至。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一次将中国蔗糖运抵荷兰本国,从此开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蔗糖贸易[177]。早在161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理事会就意识到蔗糖不仅是舱物而且是一种能获取巨大利润的商品。于是,荷兰人不断扩大市场,以期开展蔗糖贸易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为了解决蔗糖供应的问题,荷兰东印度公司便以台湾为基地,通过可靠的代理商或散商收购大陆的蔗糖。
在崇祯十年(1637年),英国也开始从中国输入白砂糖。英国派出了一个船队,共有4艘船和2艘轻帆船,由威德尔和蒙太尼率领,到了广州。是年9月8日,船员鲁宾逊用28000单位里亚尔,购买糖1000担[178]。季羡林先生根据《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对1635至1834年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入糖的情况作了统计,统计显示广州出口糖主要销往英国、美国[1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