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银-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

白银-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银属贵金属,是人类较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南美洲16至18世纪期间的白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西属美洲的白银,多由西班牙人垄断。西班牙人在美洲开采白银,将白银运到菲律宾,再通过购买中国商品使白银流入中国。西班牙人起初主要用印度洋、东南亚地区货物交换中国货物,随着中国货物在欧洲销路日广,西班牙人逐渐改用现金采购中国货物,几乎全部以白银结算,中国向西班牙商船征税也均以白银计值。

白银-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

白银属贵金属,是人类较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早期银主要作为饰品为人们所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白银具有广泛的经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属性。纯银在自然界中很少见,大多以共生的形式存在于其他金属的矿脉中,产量低且提取技术比较复杂,因此,白银是一种较为稀有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白银的社会经济价值体现越来越突出,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逐步发展成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担当起货币的角色,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几乎被所有国家接受。因此,当时的白银不但具有货币的功能,其本身也是商品。

中国用银虽有很久的历史,但西汉以前多做工艺上的用途,东汉以后偶有用作支付工具的。一直到明初白银都算不得十足的货币。明中后期,在民间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冲击下,政府正式取消用银的禁令,特别是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102]这是明政府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形成,白银正式成为中国主体货币,开启了白银中国时代。

(一)白银输入的主要渠道

明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和日本的白银。中国虽然物产丰富,但却稀缺白银,而南美洲和日本有着丰富的白银储备。南美洲16至18世纪期间的白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日本的白银矿藏也极其丰富,被欧洲人誉为“银岛”[103]

1. 美洲白银进口中国

美洲白银多通过中国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贸易进入中国。西班牙属美洲白银自16世纪中叶开始大规模开采,大规模输入中国则大约自16世纪70年代开始。西属美洲的白银,多由西班牙人垄断。西班牙人在美洲开采白银,将白银运到菲律宾,再通过购买中国商品使白银流入中国。成书于1617年的《东西洋考》载:“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104]《广东新语》也载有:“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番有吕宋者,在闽海南,产银……闽、粤人多贾吕宋银至广州。”[105]

从1565年,菲律宾受到西班牙殖民统治长达300多年。《澳门纪略》中记载道:“其人既得地,即营室筑城,列火器,设守御。已竟乘其无备,袭杀其王而据其国,名仍吕宋,实佛郎机也。”[106]1718年,奥斯定会士迪亚士(Casimiro Diaz,O.S.A.)在其撰于马尼拉的《菲律宾的奥斯定会士,1670—1694》一书中写道,“中国贸易是维持菲律宾群岛生存的支柱,而这一贸易又靠来自新西班牙的白银来维持,美洲白银是给予这个群岛生命的血液”。[107]受到西班牙殖民的菲律宾,依靠着来自美洲的白银与中国进行贸易。西班牙人起初主要用印度洋、东南亚地区货物交换中国货物,随着中国货物在欧洲销路日广,西班牙人逐渐改用现金采购中国货物,几乎全部以白银结算,中国向西班牙商船征税也均以白银计值。据《东西洋考》中记载:“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白银五十两,谓之加征。”[108]金融史学者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中估计:“自隆庆元年马尼拉开港以后,到明末为止那七八十年间,经由菲律宾而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在6000万比索以上,约合4320万两库平银。”[109]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马尼拉大主教也报告西班牙国王说:“每年由新西班牙(即墨西哥、秘鲁等地)运来之百万比索银货,违反陛下之命令,均已流入异教徒之中国。”[110]可见明代西属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数量之大。

2. 日本白银进口中国

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早期,随着日本西部白银矿藏的发现和白银冶炼技术的发展,日本白银产量迅速增长。虽然日本白银比较丰富,但其他物质贫乏,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性很大,“盖日本所需丝、棉、药物、器用之类,悉皆仰给中国,不能缺者”[111]。日本输出的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白银。这时也正是明朝白银货币化加剧进行,对白银的需求量剧增的时候。日本白银输入中国的渠道有两条:一是中日直接贸易,二是日本商人将白银运至东南亚地区与葡萄牙、荷兰和中国商人进行的第三国交易。据学者研究:“在十七世纪初,由日本人中国人葡萄牙人以及荷兰人的船只从日本载运出口的白银,每年可达150000到187500公斤(约406—508万两),这些白银很多先运到澳门、台湾以及琉球、朝鲜、东南亚等,但最终还是流向中国大陆。”[112]明人王临亨《粤剑编》中记载:“西洋古里,其国乃西洋诸番之会。三四月间入中国市杂物,转市日本诸国以觅利,满载皆阿堵物也。”[113]第三国从中国买来杂物贩往日本,将日本的银换来中国。另《周游世界评说》中记载有:“为了满足我的愿望,当葡萄牙人去购买发往印度的货物的广州交易会或市集的时间来临时,我把我的现金交给了代表们……代表们乘中国人的船被送往广州,携带着想花或可以动用的钱,一般相当于250000至300000埃斯库多的雷阿尔或来自日本及印度的银锭。”[114](www.xing528.com)

(二)白银流入中国的数量

已有多位学者对来自各个渠道白银流入量进行估计研究。首先是中国学者的研究。全汉昇先生估计从菲律宾输入中国的白银为6000万两。在1569至1636期间,葡萄牙平均每年从欧洲运来100万比索到东方,假设其中一半用于购买中国商品,则这段时间,葡萄牙就从欧洲输入中国3400万比索,相当2720万两银[115]。他估计,在1599至1637年间,葡萄牙自日本共运出5800万两银,这些银子多经澳门流入中国[116]。全汉昇先生的估计是根据1590至1644年间从西属美洲流入菲律宾白银数的估计,按其中一半流入中国计算的,未计入1590年以前流入的数量,整个明代流入的数量理应再高一些。庄国土指出,明朝前期的海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金银的流进与流出,在赏赐与贸易相抵下,其净额都很小。另外,他估计明季从海外流入的白银总数省在28000万两以上[117]。1530至1644期间,平均每年流入约240万两。梁方仲先生则认为,自明万历元年(1573年)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止的71年间,“应有二千一百三十万比索的流入”[118],约7200万两。彭信威认为:“自隆庆元年(1571年)马尼拉开港以来,到明末为止那七八十年间,经由菲律宾而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在六千万比索以上,约合四千多万库平两。”[119]王裕巽则认为国外流入白银数量超过3亿两[120]。这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而已。梁方仲先生明确说明,他是按各种资料中的最低数量估计的,彭信威也明确指出自己所列出的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在上述各种估算中,庄国土的估算工作较为细致,可能更接近实际数量,如果再考虑到1700年以前除葡萄牙之外的其他国家从欧洲运来中国的数量,则整个明朝时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应该超过3亿两的水平。

其次,外国学者对白银流入量也进行了估计。表5-4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对流入中国白银来源与数量进行的统计,此表反映日本是中国白银的重要供给地,从菲律宾和澳门流入中国的白银主要是美洲白银和从欧洲辗转流入的白银。

表5-4  中国白银进口量及来源,单位吨

本表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55页。

根据前述对各不同渠道流入中国白银数量的各种估计,加总得出的数量,整个明代,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为3亿两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