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海外进口军事用品及红夷大炮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海外进口军事用品及红夷大炮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明会典》中记载,明代从海外进口的军事用品主要有:弓、枪、剑、盔、铠、腰刀、马、马鞍等[68]。其中日本刀和火器是明朝进口的主要军事物品之一。日本刀凭借其锋利、差价大、利润高的优势,成为明代一种数量较大的进口商品。“红夷炮”最早由荷兰人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红夷炮或红夷大炮,也称“西洋大炮”或西洋大铳、西铳。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纷纷上疏,请求引进红夷大炮。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海外进口军事用品及红夷大炮

据《明会典》中记载,明代从海外进口军事用品主要有:弓、枪、剑、盔、铠、腰刀、马、马鞍等[68]。其中日本刀和火器是明朝进口的主要军事物品之一。

(一)日本刀

制作精良的日本倭刀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日本刀凭借其锋利、差价大、利润高的优势,成为明代一种数量较大的进口商品

屈大均记载:“有曰‘日本刀’者,闻其国,无论酋王鬼子,始生,即以镔铁百斤,淬之溪中,岁凡十数炼……以故光芒炫目,犀利逼人,切玉若泥,吹芒断毛发,久若发硎,不折不缺。”[69]《东西洋考》中也有记载:“倭刀甚利,中国人多鬻之,其精者能卷之使圆,盖百炼而绕指也。”[70]由于日本刀的锤锻技术未传入中国,而人们又特别喜爱其刀剑的刃锐锋尖,所以只能以通商形式采购日本刀,而日本也屡次派遣贸易船输出大量刀剑。

日本以朝贡为名,将大批刀剑输入中国。据研究统计,日本十一次进贡,贡刀的总额达到20万把之多[71]。明建文四年(1402年),明惠帝派遣禅僧送给日本幕府足利义满国书曰:“兹尔日本国王源道义,心存王室,怀爱君之诚,踰越波涛,遣使来朝,归逋流人,贡宝刀、骏马、甲胄、纸砚,副以良金,朕甚嘉焉。”[72]足利将军以日本国王的名义进献给皇帝马20匹、洒金鞘大刀2把、硫磺1万斤、枪100把,黑漆鞘柄大刀100把、长刀100把、铠1领,等等。(www.xing528.com)

(二)火器

火器也称热兵器,是使用火药武器。火药是中国最早发明的,使用火药的武器同样也最早出现在中国。最早利用火药作战是在北宋,南宋时火器已在攻城和守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射击性火器“突火枪”。火器后经蒙古人和阿拉伯传入西方,到明初时,欧洲的火器在某些方面已领先于当时的中国,并已有少量西方火器引入中国。在引进的西方火器中,最著名的有三种:一是佛郎机,二是鸟铳(火绳枪),三是红夷炮。

佛郎机是一种铳炮,大者可视为炮,小者可视为枪(铳)。佛郎机铳炮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由葡萄牙人传入中国的。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载,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人来广州时,时任广东佥事的顾应祥从通事那里得到了一门佛郎机炮和火药配方[73]。鸟铳为单兵用枪,也称乌铁、鸟枪。《武备志》说:鸟铳“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74]又因其所安装的弯形枪托形似鸟嘴也称“鸟嘴铳”。明朝人称荷兰为红夷、红毛蕃。“红夷炮”最早由荷兰人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红夷炮或红夷大炮,也称“西洋大炮”或西洋大铳、西铳。

在与荷兰等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明朝人见识了新式火炮的威力。此时,正值明清大战,边关危急。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纷纷上疏,请求引进红夷大炮。《明熹宗实录》中记载到:“(天启元年二月)先是光禄寺少卿李之藻建议,谓城守火器必得西洋大铳,练兵词臣徐光启因令守备孙学诗赴广,于香山澳购得四铳,至是解京。仍令赴广取红夷铜铳,及选募惯造惯放夷商赴京。”[75]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命时任两广提督的李逢节和兵部侍郎王尊德转托澳门葡萄牙商人购炮募兵。1629年,澳门葡人捐献大炮10门,由公沙的西劳和陆若汉(Joa~o Rodrigues)带领技师、工匠和一些士兵押炮北上,于1630年2月进京。陆若汉等耶稣会士向崇祯帝疏请带人去澳门购炮募兵获准,再次由澳门携40门炮北上。以上4次,在澳门募购了80门红夷炮[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