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扩大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至15世纪末,欧洲航海家也开始不断向东方探索,寻求东方古老的财富与广阔的机遇。
最早开始进行东方新航路探索和势力扩张的是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在15世纪末,两国已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他们把开辟新航路同开疆拓土、扩张版图结合起来,将航海作为扩大收入来源的良机。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对东方进行探索,并先后到达东方,形成了两条通往东方的航道。
(一)东方航道的开辟
15世纪末,葡萄牙人在开发大西洋群岛和发展西非贸易网络的活动中占据优势的同时,仍不忘开辟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最终目标,继续沿西非沿岸向南探索。1487年8月,巴托罗缪·迪亚士奉诺奥二世(Joǎo Ⅱ)之命,率领船队从里斯本出发。迪亚斯的船队配备了2艘轻快帆船和1艘补给船。当迪亚士的船队越过克罗斯角再继续向南航行中于1488年1月初遭遇连续多天的大风。风暴把两艘轻快帆船吹向西南方的深海,风暴于13天后才停息。迪亚士命令船队向东航行,再掉头向北,终于看见了陆地。登陆之后,迪亚士发现海岸线已经变成东北走向,于是他相信自己已经绕过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到达了非洲东海岸,这时已经是1488年2月3日。迪亚士返航时经过一个巨浪翻滚的海角,他将其命名为“风暴角”。1488年12月迪亚士回到里斯本。当他把航行情况向诺奥二世汇报后,诺奥二世改“风暴角”为“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意思是它提供了前往印度的巨大希望。迪亚士的航行为葡萄牙探索了2000多公里未知的西非海岸航线,到达了非洲东海岸,为葡萄牙开辟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95年,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Ⅰ)继位,继续支持航海探险活动。1497年7月8日,瓦斯科·达·伽马奉曼努埃尔一世之命,率领由4艘帆船和168名船员组成的船队从里斯本启航。这支船队是15世纪欧洲装备最好、设计最周密的船队,配备了最新绘制的航海图、星盘和指南针等。达·伽马随身携带了国王曼努埃尔致印度卡利库特国王和传说中的“教士国王约翰”的信件。经过3个多月艰难航行,达·伽马一行到达距离好望角30里格的安哥拉·德·圣海伦娜,与当地黑人发生激烈冲突,达·伽马受伤。经过几天逆风航行后,达·伽马的船队绕过好望角,来到了大鱼河,逗留了2周,与土著发生了争端,被迫继续航行。1498年3月2日,达·伽马船队航行到莫桑比克港,受到衣着华丽的苏丹接见。与以前非洲部落酋长不同,苏丹对达·伽马带来的贸易商品不屑一顾。在被认出是基督徒之后,达·伽马遭到穆斯林的攻击,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匆匆北行,于4月7日来到蒙巴萨。当地苏丹认为这批西方人是他们海上贸易的对手,态度极为冷淡。达·伽马继续北上到达马林迪,受到马林迪苏丹的热情接待。马林迪苏丹想与葡萄牙人结盟对付宿敌蒙巴萨,为达·伽马提供了新向导伊本·马季德。在马季德的引领下,葡萄牙船队乘西南季风顺利地横渡印度洋。1498年5月28日,达·伽马航行到达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在当时印度洋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卡利库特停泊。经过3个多月的周旋,达·伽马采购了一些香料,于1498年8月离开卡利库特(Calicut)回国。1499年9月,达·伽马返回里斯本。
达·伽马的远航历时两年零两个月,行程往返3万多公里,发现了从非洲南端到莫桑比克近2000公里海岸线,开辟了从葡萄牙到印度,从西欧经大西洋、印度洋到东方的新航路,是葡萄牙人探索西非以来历时最久、行程最远、意义最为重大的航行。
1502年2月,曼努埃尔国王再次起用达·伽马,率领由15艘装备了大炮的船只组成的船队航向印度。在葡萄牙强大的武力面前,卡利库特的统治者答应建立两国之间的商业联系,但是他拒绝了驱逐穆斯林的要求,坚持卡利库特对所有的商人开放。达·伽马炮轰卡利库特城后,在其南部的科钦建立商业代理处,建立木质城堡,收购香料等商品。达·伽马于1503年10月返回葡萄牙。
葡萄牙闯入印度洋后,不仅凭借军事力量大肆占领和掠夺印度洋重要港口城市,还袭击并掠夺商业对手的船只。葡萄牙人对商业港口的进攻和海上掠夺触犯了印度洋原有贸易参与者的利益。于是,利益受损的埃及马木鲁克王朝苏丹和印度国王以第乌为基地建立联合舰队,力图将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1509年2月3日,第乌海战开始。葡萄牙舰队拥有19艘战舰,1800名葡萄牙士兵。联合舰队拥有2000多艘船只和2万多名士兵。经过炮战和肉搏战,葡萄牙取得第乌海战的胜利[5]。
1509年第乌海战后,阿尔布魁克(Aforso de Albuquerque)接替阿尔梅达(Francisco de Almeida),担任葡萄牙的印度总督。1510年攻占了位于马拉巴尔海岸中部的果阿(Goa),由于其易守难攻且有许多设施完善的船只停泊点,逐步发展为葡萄牙在印度洋的海军基地,成为其在东方殖民活动的大本营。1511年,阿尔布魁克调集18艘战舰攻占了亚洲香料贸易中心,即通往香料群岛的必经之路马六甲,继而修建了一座大型军事要塞。此后,葡萄牙之前很少涉及的丁香、肉豆蔻和豆蔻皮才出现在其运载的货物中。1515年再度占领霍尔木兹岛。随着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军事一贸易链条逐步完成,其链条上的基卢瓦、霍尔木兹、坎那诺尔、马六甲扼守地理要冲,都是阿拉伯航海家伊本·马吉德依据古代航海资料所编写的描述印度洋季风和洋流特征的航海指南中所指出的主要城镇。葡萄牙军事——商业链条的发展,促进了好望角贸易航线的繁荣。(www.xing528.com)
1517年8月(明正德十二年)葡萄牙使节托马斯·皮来资(Thomas Pirez)等自马六甲来到广州屯门,在当地会见中国官员,说明到达中国原因,要求觐见中国皇帝,递交国书。至此,中葡正式交往开始。这也标志着中葡双方直接联系的达成,东方航道正式形成[6]。
(二)美洲航线的开辟
15世纪末,尚未完全统一的西班牙就企图打通前往东方之路。对于哥伦布远航,1530年殉道士彼得的《新世界》记载说:“一位叫克里斯托夫·哥伦布的热那亚人向罗马天主教国王和王后建议,派遣船队从这个国家的最西端出发去探索印度沿岸的群岛。他请求给他提供船只和航海所需的一切,并许诺说,他们此行将不但是去传播天主教教义,而且肯定能带回多得想象不到的珍珠、香料和金子。”[7]很明显,哥伦布的远航为的是香料、金子和珍珠。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葡萄牙海外冒险的刺激。1487年,葡萄牙人已到达好望角,因此,西班牙不得不加快海外探索的步伐。
1492年8月2日,哥伦布率领3艘帆船从帕洛斯(Palos)出发。先向南航行到加那利群岛(Canry Is.)装载补给,然后乘信风转头向西。1492年10月12日,船队到达巴哈尔群岛。哥伦布认为他们已经到达香料群岛,即所谓的“东印度群岛”。此后船队又在加勒比海穿行了近3个月,寻找黄金,有一些收获后,起航回国。哥伦布报告说,船队已到达亚洲海岸的岛屿。当然,正如我们今天所知,这是错误的,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哥伦布到死都认为他到达了亚洲。不过历史的错误,却给西班牙意外的收获。哥伦布的航行使得东西半球联系起来,为后来欧洲人在美洲的征服、定居及“开发”铺平了道路[8]。16世纪初,西班牙控制了西印度群岛。1518年,西班牙又向墨西哥、秘鲁、智利、佛罗里达(Florida)等地扩张,到中叶,已经取得了中、南美洲的大片土地。西属美洲殖民地由西班牙的印度院管理,其下分为西属美洲和亚洲两部分,分别由墨西哥总督和秘鲁总督管理:墨西哥、北美洲所有殖民地、西印度群岛、委内瑞拉和菲律宾群岛由墨西哥总督负责,秘鲁总督则管辖秘鲁和南美洲其他殖民地。
1513年,巴尔沃亚(Balboa)率领200人穿过巴拿马地峡后,发现美洲的西部还是汪洋大海,所以,新一轮的“远航”不可避免。第二次远航(即麦哲伦远航)的根本目的与哥伦布远航并没有什么区别,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签订的协议中就称:“特责成你们在属于朕的海洋里发现丰富的香料以及朕所需要而且使我国获利的其他东西。”[9]麦哲伦远航想要到达的仍是东方,如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等。总之,“为西班牙获取香料和东方的商品,激励麦哲伦和其他航海者渡过了太平洋”[10]。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着5艘均为100吨的帆船组成的船队离开西班牙,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然后沿南美洲南行,抵达南端的麦哲伦海峡,从那里向西进入太平洋。在太平洋几经周折后,于1521年3月6日到达关岛;同月,宣布菲律宾归属西班牙。4月,麦哲伦的船队到达宿务,后来与岛上的居民发生冲突,麦哲伦在冲突中受伤身亡。11月,远征队余下的2艘船到达马鲁古群岛。在获得香料后,即决定返航,其中准备从太平洋返航的船只因逆风折回,后被葡萄牙人捕获。另外一艘“维多利亚号”则穿过望加锡海峡,横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岸北航,终于在1522年9月3日抵达塞维利亚港。据载,该船运回的香料价值足以支付整个远征队的费用[11]。不过,麦哲伦远航的意义不只在于些许香料,更重要的是它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12]。
明万历三年(1575年)时,西班牙开辟了以马尼拉为中心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贸易航线。西班牙贩运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漆器等货物,以马尼拉为中转,运往墨西哥、秘鲁等国,并运回拉丁美洲,用来换取当地的白银。转口贸易在为西班牙海商和王室赚取了大量利润的同时,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对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西班牙人在华活动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地区。由于垂涎于葡萄牙人居留澳门,西班牙人也一直希望能够在中国建立一处基地开展对华贸易,但遭到明朝统治者的拒绝。1626年,西班牙人以武力占领了中国的台湾北部,建立对华贸易的基地,直到1641年被荷兰人驱逐为止[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