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郑和下西洋:创造南海和印度洋的发展局面

明代郑和下西洋:创造南海和印度洋的发展局面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405年12月,郑和率领的船队初次开洋,到1433年7月最后一次返国为止,前后共计七次下西洋。明初的西洋,有二重含义:一指南海南部以西的海洋;一指位于古里的西洋国。下西洋,即指开航古里。所以郑和自称有七次,而不计1424年到旧港封印的一次。在短短的二十八年中,创造了南海和印度洋地区蓬勃发展的政治局面。这次下西洋,是郑和船队第一次抵达波斯湾。这是郑和船队航程最远的一次。

明代郑和下西洋:创造南海和印度洋的发展局面

从1405年12月,郑和率领的船队初次开洋,到1433年7月最后一次返国为止,前后共计七次下西洋。明初的西洋,有二重含义:一指南海南部以西的海洋;一指位于古里的西洋国。下西洋,即指开航古里。所以郑和自称有七次,而不计1424年到旧港封印的一次。在这期间,中国的航海家驾驶着本国的船队,在东起琉球、菲律宾和马鲁古海,西至莫桑比克海峡和南非沿海的广大海区,定期往返,同亚非两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发展了双方的贸易往来,交流了彼此的文化和技术,沟通了海上航线,促进了海外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短短的二十八年中,创造了南海和印度洋地区蓬勃发展的政治局面。

(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二四〇中所载《郑和航海图》(局部)

郑和、王景弘统率的宝船队,前后七次出航,往返次数、时间,郑和在1431年(宣德六年)分别于太仓刘家港所立《通番事迹记》[1]和福建长乐南山天妃宫的《天妃之神灵应记》[2]予以记述,足以校正《明史》中的错误[3]

第一次:永乐三年六月至永乐五年九月(1405年7月至1407年10月)。从洪武初曾设置市舶司的江苏太仓刘家港出航,到占城、爪哇、翠蓝屿、锡兰,远至印度西岸的甘巴里。

第二次:永乐五年九月至永乐七年夏(1407年10月至1409年8月)。航程和第一次相同,增加了暹罗港。

第三次:永乐七年九月至永乐九年六月(1409年10月至1411年7月)。航程如前,但由暹罗湾直航旧港(今苏门答腊旧港),然后复航爪哇,由爪哇西航印度,终点是印度西岸的阿默达巴德

第四次:永乐十一年十一月至永乐十三年七月(1413年12月至1415年8月)。船队出马六甲海峡后,西航印度。船抵印度西岸的古里(今科泽科德)后,复远航至波斯湾的忽鲁谟斯(今伊朗霍尔木兹)。这次下西洋,是郑和船队第一次抵达波斯湾。(www.xing528.com)

第五次:永乐十五年五月至永乐十七年七月(1417年5月到1419年8月)。船队到占城、爪哇、彭亨,过翠蓝屿、锡兰、印度西岸,复西北行抵忽鲁谟斯、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尔(今佐法尔)、阿丹(亚丁)和东北非海岸。

第六次:永乐十九年正月至永乐二十八年八月(1421年春至1422年9月)。船队出马六甲海峡后,经翠蓝屿北上至浙地港(今孟加拉吉大港),再沿印度海岸访问琐里、古里等国,航阿拉伯海再访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尔、阿丹,复沿东非海岸到木骨都束(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不剌哇(今索马里布拉瓦)、竹步(今索马里周巴河口)、麻林(今肯尼亚麻林地)。这是郑和船队航程最远的一次。

第七次:宣德五年十二月至宣德八年七月(1431年1月至1433年8月)。航程大致与第五次相似,不同的是船队主力停泊波斯湾的忽鲁漠斯港,派出分队从印度西岸的古里航经阿拉伯海抵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尔、阿丹,直达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二四〇中所载《郑和航海图》(局部)

二十八年间,郑和船队跋海涉洋,航程万里,与许多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了政治、经济贸易关系。据《明史》载:“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月、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南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刺、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刺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刺、天方、黎代、那孤儿,凡三十余国。”[4]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航海贸易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时间之长,是无与伦比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