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背景与调整:生态专项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过程

课程背景与调整:生态专项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过程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6-1“生态专项规划设计”课的历年教学改革过程一览表教学目的:从植物群落生态化配置到生态规划设计程序方法的训练植物群落生态化配置的训练过于片面,与专业特长和生态规划设计实践的全面性不符,且由于担任教学工作的均是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背景的教师,对于植物群落生态化配置的教学无法到位,因此调整为进行生态规划设计程序方法的训练。并且小组合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背景与调整:生态专项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过程

课程同济大学景观专业本科三年级的生态专项规划设计课[1],从2000年开始作为生态教育的试点课程开设,其间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行了多次教学改动和调整(表6-1)。

主要的改动及理由包括:

(1)教学课题:从自然生态敏感区域转向城市化区域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以削减人工系统对于自然系统的破坏和影响为根本目的的,由于城市化区域中人工系统的破坏更加集中,因此更具有实践意义。但专注于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教学客观上造成学生片面地认为这一方法只适用于对自然系统的规划设计,从而无法全面认识理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并获得人工系统控制方面的训练。

表6-1 “生态专项规划设计”课的历年教学改革过程一览表

(2)教学目的:从植物群落生态化配置到生态规划设计程序方法的训练(www.xing528.com)

植物群落生态化配置的训练过于片面,与专业特长和生态规划设计实践的全面性不符,且由于担任教学工作的均是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背景的教师,对于植物群落生态化配置的教学无法到位,因此调整为进行生态规划设计程序方法的训练。

(3)教学指导:从全班混合指导到分组专人指导

全班混合指导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较高,不利于教学进度控制,而且在混合指导的过程中由于各位老师对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解不同,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也比较混乱。综合而言传统的分组专人指导更为合理,老师间的观点差异也可通过教学小组间的交流得到切磋,并引发全班的参与讨论。

(4)教学组织:从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成果到小组合作与个人独立完成相结合

由于在9周的教学过程中个人独立完成从总体规划到局部地块设计的整个旅游区规划设计过程,教学双方都感到时间过于紧张,对知识进行传授、理解、消化、吸收和创造性利用的过程无形中简化成为机械地追赶进度,因此采用小组合作与个人独立完成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并且小组合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