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是构成形体的最基本元素,点只有空间位置而无大小。
1)点的三面投影的形成
把空间点A放置在三面投影体系中,过点A分别作垂直于H面、V面、W面的投射线,投射线与H面的交点a称为A点的水平投影(H投影);投射线与V面的交点a′称为A点的正面投影(V投影);投射线与W面的交点a″称为A点的侧面投影(W投影)。
投影的表示方法约定:空间点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其在H面上的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如a),在V面上的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并在右上角加一撇表示(如a′),在W面上的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并在右上角加两撇表示(如a″)。如图2.11(a)所示,空间点A的H,V,W面投影分别为a,a′,a″。
按前述规定将3个投影面展开,就能得到点A的三面投影图,如图2.11(b)所示。在点的投影图中一般只画出投影轴,不画投影面的边框,如图2.11(c)所示。
图2.11 点的三面投影
2)点的投影规律
由图2.11(a)可知,过空间点A的两条投影线Aa和Aa′所构成的矩形平面AaaXa′,与V面和H面互相垂直并相交,交线aaX和a′aX与OX轴必然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aX,OX轴垂直于平面AaaXa′。而aaX和a′aX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当V面不动,将H面绕OX轴旋转90°至与V面成为同一平面时,aaX和a′aX就成为一条垂直于OX轴的直线,a′,aX,a三点共线,即aa′⊥OX,如图2.11(b)所示。同理可证,a′a″⊥OZ。aY在投影面展平之后,被分为aYH和aYW两个点,所以aaYH⊥OYH,a″aYW⊥OYW。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点的投影规律如下:
(1)点的投影的连线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①点的V面投影和H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X轴,即aa′⊥OX。
②点的V面投影和W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Z轴,即a′a″⊥OZ。
③aaYH⊥OYH,a″aYW⊥OYW,aaYH=a″aYW。
这3项正投影规律,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
(2)点的投影到各投影轴的距离,分别代表点到相应的投影面的距离
①a′aX=a″aYW=Aa,即点的V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W面投影到OYW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A到H面的距离。
②aaX=a″aZ=Aa′,即点的H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W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A到V面的距离。
③a′aZ=aaYH=Aa″,即点的V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等于点的H面投影到OYH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A到W面的距离。
3)求点的第三投影(www.xing528.com)
根据上述投影特性可以得出:在点的三面投影图中,每两个投影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因此,只要给出一点的任意两个投影,就可求出其第三投影,并且确定点的空间位置。
如图2.12(a)所示,已知点A的水平投影a和正面投影a′,则可求出其侧面投影a″。
图2.12 求点的第三投影
①过a′引OZ轴的垂线a′aZ,所求a″必在改线延长线上,如图2.12(b)所示。
②在a′aZ的延长线上截取a″aZ=aaX,a″即为所求,如图2.12(c)所示。
或以原点O为圆心,以aaX为半径作弧找到与OYW轴的交点,过此点作OYW轴的垂线交a′aZ于一点,此点即为a″,如图2.12(d)所示。
也可过a引OYH轴的垂线aaYH,再过aYH作与OYH轴夹角45°的辅助线,过交点作垂线向上交a′aZ于一点,此点即为a″,如图2.12(e)所示。
还可过原点O作45°辅助线,过a引OYH轴的垂线并延长交辅助线于一点,过此点作OYW轴垂线交a′aZ于一点,此点即为a″,如图2.12(f)所示。
4)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①投影面上的点:如空间点位于投影面上,点到该投影面的距离为零(即空间点和该面投影重合),点在另外两个面的投影则位于投影轴上。反之,空间点的3个投影中如有两个投影位于投影轴上,该空间点必定位于某一投影面上。
如图2.13所示,A点位于H面上,则A点到H面的距离为零。其H面投影a与A重合,V面投影a′在OX轴上,W面投影a″在OYW轴上。同理可得,位于V面的B点和位于W面的C点的投影。
图2.13 投影面上的点
②投影轴上的点:如空间点位于投影轴上,点到两个投影面的距离都为零(即空间点和两个面投影重合,且位于投影轴上),点的另外一个投影则与原点O重合。反之,空间点的3个投影中如有两个投影重合且位于投影轴上,该空间点必定位于某一投影轴上。
如图2.14所示,D点位于X轴上,则D点到H面、V面的距离均为零。其H面投影d、V面投影d′都与D重合,W面投影d″与原点O重合。同理可得出位于Y轴的E点和位于Z轴的F点的投影。
图2.14 投影轴上的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