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定义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来自普通本科教育领域中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一个概念。从内涵上来说,通识教育着眼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强调知识结构的均衡发展以及个人素养(人格、文化、道德、审美、思想等)的全面提升,以避免知识结构单一以及人格缺陷带来的褊狭、片面和扭曲。就其外延来说,通识教育包括除了专业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形式。自20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首次提出“通识教育”一词并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以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引入这一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仅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将人作为未来社会生产链中的一环进行培养的路子显然是工具理性主义在高职领域里的一种变相反映,并不是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在这种链条中丧失了人的主体性而成为一种工具。
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广义的专业教育是相对于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在内的普通教育阶段而言,即旨在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教育。可以说我们国家整个职业教育(Vocation Education)和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都是一种职业预备性质的专业教育(Occupational Education),这是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它所应对的是日益分化的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其逻辑前提是一个人必须具备一项基本的谋生本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这一谋生的本领并非天生具备,往往是专业教育或培训的结果。从中观层面上来说,我们通常把一所学校按照不同专业分类所进行的教育称之为××专业教育(Speciality Education)。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大学就是由这样若干个专业教育实体机构组成的集合。从微观(狭义)层面上来说,在某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把(主修)专业课教学称之为专业教育,反之则是非专业教育,其传统表现形式就是所谓的(辅修)公共课等。
2.通识教育的优点
(1)通识教育教会你如何思考。
①培养你的思考能力、条理性和智慧。心智就像肌肉,越锻炼就越强壮,越能领会观点,胜任智力工作。不管是文学、社会学还是会计学的具体领域的心智锻炼都将增强你学习其他学科领域的能力。起初看来很难的东西如注意力集中的习惯、抓住论证思路、区分主次、领会新概念的能力等,在你通过学习不同学科而锻炼和扩展了心智以后就都变得容易了。
你会了解到思考有自身的规范、秩序结构和使用规则。许多学科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认真学习计算机编程或数学、音乐、逻辑、诗歌,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避免地帮助你的知识结构形成和思想的发展,养成系统思考和理性分析的习惯。一旦你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你就能够胜任每一种工作,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会更幸福。你在上了编程课或者诗歌课后,或许永远也不会再编一个程序或写一首诗,但是你可能成为更好的丈夫或者妻子、牧师、商人、心理学家,因为你随身携带了可以应用在任何行动中的系统的解决办法、等级分明的程序和理性知识。
②帮助你学会自己思考。你从通识教育中获得的众多知识和掌握的考察和分析工具将使你拥有自己的意见、态度、价值、观念,它们不是来自父母、同伴、教授的权威,不是建立在无知、异想天开或偏见的基础上,而是根据自己可靠的理解和考察、论证和证据的评价而得来的。你不再是众多琐碎无聊的事实的消极接受者,而是主动寻求知识间关系的探索者。你的多学科学习将促使你看到观点、哲学、主题领域的关系,确定它们各自的适当位置。
判断力像智慧一样依靠善于思考和众多领域的知识。良好的判断力要求你在面对压力、扭曲和过分强调的真理面前坚持独立思考。
因此,尽管通识教育或许不能教给你如何切除阑尾或者起诉你的邻居,但它将教会你如何思考,也就是说教会你如何生活。单单这个好处就让这样的教育比任何具体的职业培训更实际、更有用。
③世界变得可以理解了。一旦你拥有了众多事件、哲学、程序、可能性的知识,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变得连贯有序和可以理解了。意外的、奇怪的事不再是让人眼花缭乱、困惑不解。看到一个文盲或者除本专业外对其他一无所知的人被一简单的现象弄得伤透脑筋,这是多么让人伤心啊。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不知道这本书在讲些什么”或者“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做这样的事”。包含生物学、历史、人性等任何东西的通识教育将为我们提供众多理解工具。
(2)通识教育教会你如何学习。
①大学提供的是一个望远镜,而不是打开的或合上的书。你在大学获得的真正教育不是在那里掌握的一堆死的知识,而是学习技能本身。不管大学多么有名,教授多么厉害,都不能在四年里教给你现在或者将来需要了解的任何东西。但是通过教会你如何学习、如何组织观点,将帮助你更容易地理解新东西,更快、更彻底和更持久的学习。
②学的东西越多,你能学习的东西就越多。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当你学习某些东西时,你的头脑会记住你是如何学习的,必要的时候确立新道路、新类别以便让未来的学习更快捷。学习中使用的策略和养成的习惯也能让你的学习更容易。
同样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从一个学科转移到另一个学科。篮球运动员通过举重或者打手球为打篮球做准备的时候,没有人会问:“篮球运动员举重和打手球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很明显,这些练习锻炼肌肉,提高灵活性、协作能力等,这些都可以转移到打篮球上,甚至比整天无休止地练习篮球的效果可能还好些。思想同样是如此。在众多不同学科的练习将增强你的思考力,有利于你准备从事的任何工作。
③旧知识理清新知识。通识教育提供的笼统知识通过最常用的学习方法“类比法”帮助你学习新学科。正如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注意到的,人们通过使用熟悉的、已理解的东西来解释不熟悉的新东西,效果往往最好。你知道和熟悉的东西越多,你能掌握的东西就越多,学习也能变得更快更容易。心智在很多时候几乎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创造类比,用熟悉的东西来理解不熟悉的东西。可以这样说,通识教育帮助改善你的观念和理解。这个过程解释了为什么大学一年级新生因为思维能力和知识的欠缺学任何东西都会很困难。但是在经过一年的斗争后,知识基础已经创立,进一步学习就变得容易了。大脑工作速度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东西。
④笼统的知识增强创造性。众多不同学科的知识提供了跨学科观点的孕育,心智的完整性有助于产生新观点,加深理解。那些突然的顿悟、天才的火花、看来没有源头的解决办法实际上是思想对某个问题的无意识工作的结果,或者是使用了因为长期学习和积极思考而储存在大脑中的材料的结果。你的知识储备越多,知识领域越广泛,你的创造性就越大。众多不同知识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妙和复杂的,结果常常难以预测。当本杰明·富兰克林放风筝来研究电流性质的时候,他并没有预见到后来的精彩发明,那些得益于他的发现的学生制造了洗衣机、微波炉、计算机、雷达装置、电热毯、电视机等。而发明这些东西的人在学习富兰克林著作的时候也并没有预见到这些。
3.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多数大学新生而言,对所学的专业未必十分了解,甚至可以说迷茫。开展大学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有助于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对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顺利进入专业,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和方法,从而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专业学习和生活。
(1)入学专业教育可以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未必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的,有的是家长代替学生选择的,有的是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的,有的甚至是专业调剂后“被选择”的。新生入学前,对本专业的认识及了解并不全面。因此,在专业学习之前,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对本专业的未来发展有所认识。因此入学时的专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日后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具有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2)入学专业教育可以明确专业定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前景、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电子信息专业主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3)入学专业教育可以确定学习目标。学生入校之初,就要告诉学生有哪些学习目标,大学三年专业学习应达到什么水平。如通过计算机、英语以及技能考核等考试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始专业学习。
4.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1)通过新生见面会的形式,初步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让学生充分正确的认识专业优势,增强学生对电子信息专业的认同感和职业优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学生快速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2)开展新生职业规划教育活动及专题讲座,对新生进行职业目标教育。可以请一些电子信息行业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做现场报告会,用现行例子说明本专业是有前途的,鼓励学生努力学好专业。
(3)以定期班会或座谈的形式,对新生进行巩固教育。专业教育不是一次会议或报告就结束的,应该是入学后较长期的、持续的教育,可以适当延长专业教育时间周期,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都是进行入学专业教育的最佳时期。
5.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应该说,无论是普通本科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有着什么样的形式和名称,天然的就包含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这两大部分内容,除此之外并无他物。作为一组多层面、多内涵的伴生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理念)。通识教育指的是教育应当使人通达而不是褊狭,先有“育人”,而后有“专才”,我们所培养的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生理、心理等)健全的人、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具有正义感并能独立思考的人,然后才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它所对应的概念就是专才教育,即培养某一领域的专精型人才的教育。
(2)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是指建立在(狭义)专业教育之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全面地培养一个人,使之既有通达的见识,又具备精深的专业特长,而不是把人培养成单一的“会工作的机器”。它所对应的是专业教育模式,即旨在培养具有较强适用性和针对性的专门性人才培养模式(如前苏联高等专科学校所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3)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专业教育主要是指具有鲜明专业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则主要是指非专业性的技能、知识,包括那些带有共性的、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非功利性的、通用性的知识和能力。他们是一组对生性概念,其传统的对应表现形式就是专业课教学和公共(基础)课教学。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高职领域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表述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二者有本质区别。在这里,它们是并列关系: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模式是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育是这种模式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教育内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识教育有助于拓展专业教育的广度,培养跨专业、跨职业的眼光和思维,专业教育有助于更好地促进通识教育的深度,使其在宽广的学识基础上学有所长、术有专精。具体到高职院校层面,只有在通识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广义)专业教育的发展道路,灵活高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保持通识教育与(狭义)专业教育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人才培养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全面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www.xing528.com)
有学者指出,“技艺授受”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人文性、学术性、职业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具体到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在通识教育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根本差异。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级部分,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高深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作为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一种独特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而非学科体系的知识传授,高职通识教育与本科通识教育的比较见表2-2。因此,我们可以说,实施和加强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这一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的前提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才能够真正形成。
表2-2 高职通识教育与本科通识教育的比较
正如卢梭所说:“在使爱弥尔成为一名军人、教士或行政官员之前,他先要使他成为一个人。”“一个人要能完全胜任工作并充分享受工作的欢乐,就应懂得工作的社会学的、历史学的、心理学的、文学的基础艺术的各个方面。”
6.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辩证统一的实现策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高职教育领域,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专业教育模式下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为主,通识教育处于弱势、次等的地位。具体表现在:近几年来,我们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对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学术性”关注不足;在强调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的同时,忽略了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强调“就业导向”的同时,弱化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完善。如何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辩证统一,相互融合,使我们培养出的是具备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并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化的“警犬”?这是个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1)用通识教育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在普通本科高校领域,关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①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即学生在所学专业之外再学一些本专业外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并列的概念。
②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专业教育通识化,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宽。在这里,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上位概念。
③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专业教育应该在通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在这里,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下位概念。
针对在高职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尖锐对立,将通识教育与开设通识课或通选课画等号,将通识教育视为“鸡肋”和点缀等现象。我们赞同上述第三种观点,即用通识教育思想来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因为通识教育绝不是专业教育的对立面和附庸,在通识教育模式下,专业教育本来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绝不只是开设一些通识课或通选课,它需要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都贯穿这样一种思想和理念,并通过具体有效的举措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扭转通识教育在现实中不利局面,也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
(2)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制度化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制度、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图2-1是高职院校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图2-1 高职院校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①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培养。
②根据通识教育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合格公民养成的技术型人才培养。
③建立与通识教育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比如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和方法的应用等。
④能够确保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实现的有关制度安排——比如学分制、自由选课制等。
当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从院校决策者到教学者乃至一名普通园林绿化工人的集体支持和参与。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国家层面有相关的制度安排,基层院校有决策者和教育教学管理政策撰制者的思想和智慧。需要他们的高瞻远瞩、慧眼如炬才能使之变成现实。有了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重视,构建这种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阻力和困难将会小得多。
(3)营造富有通识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除了那些有形的通识教育方式(如通识课程、通识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课程等)即显性通识课程之外,通识教育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营造一种具有高职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隐性通识课程),用文化的力量熏陶人、感染人、影响人,达到一种“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这也是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具体方式包括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比如校训拟制宣讲、校园建筑景观设计建造、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师生行为方式规范、校园偶像塑造、校园视觉符号设计规范等,特别是制度安排方面,做出有利于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通识教育思想贯彻的系列规定。通过营造以“求知、求专、求变”为精神内核和凸显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来实现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软环境的要求。
完整的大学教育离不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做事离不开科学,做人则离不开人文。第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出素养全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发挥大学的主体性,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人生有两件事,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
其中学做人更重要,做人是最基本的最底层的建设,而做事是构建在做人的地基上的高楼大厦;做人是灵魂,是血液,做事是身体,是骨干。没有打好地基的高楼大厦经不起风吹雨打是不牢固的;缺少灵魂的身体就是行尸走肉,缺少血液的身体是贫血的不健康的。如果不会做人,只会做事,即便掌握了若干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做好!做人通过做事来检验,做人是做事的道德基础。
请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老板,下面四种人用哪种人?有德有才,无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
下面举一个国外的事例:
美国加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技术工程师,有一个叫史密斯的年轻人去面试,他在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一会儿,有一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老者进来了,史密斯站了起来。那位老者盯着史密斯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在史密斯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位老人一把抓住史密斯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谢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可能再也看不到我的女儿了。”“对不起,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史密斯一脸迷惑地说道。
“上次,在中央公园,就是你,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儿从湖里救上来的!”老人肯定地说道。史密斯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老人把自己当成他女儿的救命恩人了。“先生,你肯定认错了!不是我救了你的女儿!”史密斯诚恳地说道。“是你,就是你,不会错的!”老人又一次肯定地说。史密斯面对这个对他感激不已的老人只能作些无谓的解释:“先生,真的不是我!你说的那个公园我至今还没有去过呢!”听了这句话,老人松开了手,失望地望着史密斯说:“难道我认错了?”史密斯安慰老人说:“先生,别着急,慢慢找,一定可以找到救你女儿的恩人的!”
后来,史密斯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有一天,他又遇到了那个老人。史密斯关切地与他打招呼,并询问道:“你女儿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吗?”“没有,我一直没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开了。
史密斯心里很沉重,对旁边的一位司机师傅说起了这件事。不料那位司机师傅哈哈大笑:“他可怜吗?他是我们公司的总裁,他女儿落水的故事讲了好多遍了,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女儿!”
“哦?”史密斯大惑不解。那位司机接着说:“我们总裁就是通过这件事来选拔人才的。他说过有德之人才是可塑之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