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产业群内企业地方联系的因素主要有产业的(如工业类型、生产柔性专业化)、企业的(如企业规模和组织类型、企业市场范围等)、地方的(如地方专用性人力资本、地方政策及社会文化、地方生产配套能力)因素等。
(1)产业因素。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来看,整个产品的中间环节和中间产品很多,即使是一个大型企业也不可能完全实现自我配套,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可以向上向下延伸得较长。因此,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一大批专业配套企业的兴起,并由此在本地建立起较稳定的产业联系。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电子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逐渐明显,技术和市场变化的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些因素使得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模式具有较强的柔性专业化特征。单个配件的生产批量不是很大,且随着设计和功能更新而不断调整供应时间和数量。企业间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分工和合作关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确立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位置。地方联系不仅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还可以节省运输时间和费用、控制产品质量、实现及时生产。
(2)企业因素,包括企业规模和企业间组织形式等。
①企业规模。一般说,规模偏小的配套企业数量较多,这类企业对本地的客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很多企业自身并没有独立的产品设计能力,通常按照既定的技术路径进行装配加工,将产品交付给客商,从中获得加工费。因此,这类企业对本地客商的依赖性较强。
②企业间组织形式。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企业通常通过网络组织形式联系起来。网络组织构筑在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之上,能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风险,从而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这些地区的外资流入,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进入之后,在母国(地区)与之有着产业联系的上下游配套企业相继前来投资办厂,以维持原有的生产联系。实际上,这些规模偏小的配套企业由于对大企业的依赖性较强,因而它们的区位能力较弱,通常随着大企业区位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客商来说,虽然他们对本地某一个特定的分包商的依赖性很小,但对自己的供货网络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供货网络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绩效与竞争能力。因此,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说,企业空间行为通常表现出群体式迁移的特点,在迁入地重新构建产业网络。这些企业网络具有柔性专业化的特点,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从而增强网络自身及整个区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3)地方因素,地方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优惠的投资政策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一般来说,地方政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形成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会吸引外商投资。在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驱动下,一些大企业纷纷把工厂迁移到该地区。
②地理和文化接近性。地方工业区位政策对企业的地方联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企业迫于地方或中央政府的压力,需要加强与本地的联系。举例来说,多数跨国公司在第三世界国家投资建厂利用的仅是当地便宜的地租和工资,这些分厂与当地的物质、信息联系少,因而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东道国已经意识到这点,相继制定有关的投资政策,旨在扩大跨国公司分厂与当地联系的强度,促进地方产业群体的形成,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地方产业配套能力。随着外资企业不断涌入以及当地企业相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地方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其意义不仅在于企业可以在本地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原材料能及时获得,本厂的产品又能很快转产,库存因而可以大大减少,这从进发货短距离运输及库存费用减少两方面降低了产品成本,从而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相关厂商的聚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技术的交流,从而大大增强了产业的竞争优势。
2.经济形势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新的全球信息产品制造中心,电子信息产业也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大户。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制订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思路。相关工作和成就将直接关系到新的一个五年规划的目标方向,进而将决定下一个五年,乃至后十年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从“两化”融合工作规划布局、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深入创新的四部曲来看,2009年是各行业、各地方全面实施规划布局的一年;2010年是重点突破阶段;2011年则是工作进入整体提升,深入创新发展新阶段;2012年则是工作进入巩固发展阶段。科学的把握好新型技术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系至关重要。
(1)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945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同比增长24.6%,实现工业利润2825亿元,同比增长57.7%,利润率为4.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全行业从业人员880万人。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93亿元,同比增长44.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全行业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全国电子产品出口59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9.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1.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销售产值列机械、冶金、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化工和纺织六大工业行业第三位。电子信息制造业按产品分为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家电、通信和其他五大类。2010年六大工业行业销售产值对比如图1-1所示,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五大类产品收入占全行业比重如图1-2所示。
图1-1 2010年六大工业行业销售产值对比
图1-2 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五大类产品收入占全行业比例
江苏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47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工业利润696.8亿元,同比增长41.2%,利润率为4.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0%多,列全国省市第二位。全行业从业人员197万人,同比增加16.6%。全行业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全省电子产品出口9596亿元,同比增长27%。2010年电子制造业收入省市前十名如图1-3所示。
图1-3 2010年电子制造业收入省市前十名
南通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7.5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光伏电池及组件523MW,同比增长62.9%。光缆324km,同比增加24.4%。集成电器74亿块,同比增加24.4%。
(2)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909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2%,同比增长17.1%,实现工业利润3300亿元,同比增长16.8%,利润率为4.4%,与去年同期持平。全行业从业人员940万人。2011年1~11月,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83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工业投资29.2个百分点。2011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增速呈前高后低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2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1.0%。其中,出口66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8%;进口468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
江苏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35亿元,同比增长22.5%,约占全省工业经济比重的20%,占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近24%,继续列全国省市第二位。实现工业利润745.2亿元,利润率为4.02%,与去年同比有所下降。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174家,全行业从业人员234万人,同比增加18.8%。全行业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全省电子产品出口产值11160亿元,同比增长18.2%。江苏省2010、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数据对比如图1-4所示。
图1-4 江苏省2010、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数据对比
2011年,南通市工业经济运行回暖迹象明显增多,总体形势好于全省、好于预期,总体实力、运行质量、综合效益、发展活力均显著增强。1~11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产值1064亿元,同比增长25.23%。目前,南通市已形成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通信、整机5大类29个品种的电子信息产品体系,其中16种产品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
(3)2012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进入2012年,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全行业企稳态势逐步显现。生产增速小幅攀升,行业效益有所好转。
①产销增速呈现趋稳态势。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增幅超过15%;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84619亿元,同比增长13.0%,利润总额3506亿元,同比增长6.2%;销售利润率达到4.1%,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看,产销增速呈现趋稳态势。2011年至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月度增速情况如图1-5所示。
图1-5 2011年至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月度增速情况(www.xing528.com)
②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一是利润降幅逐月收窄。从年初的下降43.2%,收窄至年中的下降14%,到10月底的下降4.1%;二是亏损面有所下降。1~10月全行业共有亏损企业3911个,比上半年减少342个企业,亏损面达到23.3%,比上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35.5%,比上半年下降5.6个百分点;三是全行业实现利润率3.3%,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企业去库存化临近尾声。1~10月,全行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增长3.6%,比年初的12.4%下降8.8个百分点。
③出口增速继续提升。2012年1~11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0685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出口5273亿美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1~9月提高0.6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的33.9%;进口4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1~10月提高1.0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的26.7%。11月当月,电子信息产品出口676亿美元,增长9.2%;进口488亿美元,增长4.3%。
④各行业均呈现不同程度企稳向好态势。通信设备行业继续保持增速领先位置。1~11月,通信设备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12100亿元和6293亿元,分别增长18.0%和20.0%,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6.2和10.2个百分点。1~11月生产手机10.4亿部,下降1.1%;移动通信基站10310.6万信道,增长36.8%;程控交换机3112.1万线,下降27.7%。
电子元器件行业比重提升。自8月以来,电子器件行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月度增速一路走高,连续4个月月均超过20%,11月二者增速分别为27.2%和32.8%,达到年初以来最好水平。截止到11月底,电子器件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为12595亿元和8102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4.8%,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9和5.0个百分点;电子元件行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9.7%和7.4%,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1和2.4个百分点;1~11月生产集成电路898.8亿块,增长11.6%;半导体分立器件3801亿只,增长0.2%;电子元件23181.3亿只,下降1.8%。
家用视听行业稳步回升。受能效补贴等惠民政策效应的影响,进入下半年,家用视听行业生产增速连续6个月回暖,11月,家用视听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增长17.2%,比6月提高12.6个百分点。1~11月,家用视听行业实现销售产值4827亿元,同比增长9.0%;出口交货值2326亿元,同比增长0.8%,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1~11月,生产彩色电视机12515.3万台,增长9.1%,其中液晶电视增长11.2%,占比83.4%;CRT电视下降40.2%;PDP电视下降26.4%。
计算机行业生产增速低于平均水平。1~11月,计算机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为20461亿元和15475亿元,分别增长11.1%和10.1%,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0.7个和0.3个百分点。1~11月生产微型计算机31446万台,增长10.6%;笔记本电脑增长8.7%;数码相机6648万台,下降4.6%。
软件业保持平稳增长。1~11月,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19万亿元,同比增长27.3%,增速比1~10月提高1.5个百分点,比电子信息制造业高15个百分点,但低于去年同期5.5个百分点。其中11月完成收入2377亿元,同比增长41.4%,达前11个月最高水平。前11个月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比重达到51%,增速达27.2%。其中,集成电路设计在有利的产业政策带动下增长步伐加快,1~11月实现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34%,高出去年同期10.4个百分点;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持续高速增长,实现收入3788亿元,同比增长34.3%。在工业形势企稳向好、两化融合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速逐步加快,1~11月实现收入3558亿元,同比增长35.5%,高出去年同期3.8个百分点;软件产品收入继续保持23.8%的平稳增速。2012年1~11月主要行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增速对比如图1-6所示。
⑤中部地区增速下滑,东部地区小幅回暖。2012年1~11月,中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为6804亿元和2475亿元,同比增长38.5%和98.1%,比年初分别下降26.5和3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为5246亿元和2555亿元,同比增长40.4%和8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8.6和72.9个百分点。1~11月,东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为62931亿元和36724亿元,增长7.9%和4.1%,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和5.7个百分点,但销售产值增幅比年初和年中分别增长4.2个和0.9个百分点,呈现小幅缓慢爬坡迹象。1~11月,东北地区实现销售产值增长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3.0%。2012年1~11月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完成情况如图1-7所示。
图1-6 2012年1~11月主要行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增速对比
图1-7 2012年1~11月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完成情况
⑥外资企业反弹加快,内资企业比重提高。2012年11月,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出口分别增长12.8%和15.7%,是自3月以来首次突破个位数增长,比10月分别提高6.1个和13.5个百分点,位居当月反弹之首;内资、港澳台资企业销售产值比10月分别提高1.6个和4.4个百分点。1~11月,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2123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行业比重28.9%,比年初提高0.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7.6%和5.7%,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4.2个和4.1个百分点;港澳台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7538亿元,增长14.0%。2012年1~11月各经济类型销售产值完成情况如图1-8所示。
图1-8 2012年1~11月各经济类型销售产值完成情况
(4)2012年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2012年以来,受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呈现小幅波动、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全年全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35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8亿元,同比增长13.7%。
①重点产品产量5升3降。重点监测的8种电子信息产品中,产量同比下降的产品为3种,比1~11月减少1种,整机产品增速总体高于电子元器件。1~12月,集成电路产量为293亿块,同比增长14.5%;光缆产量为6271万芯公里,同比增长33.2%;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为1498亿只,同比增长32.7%;显示器产量为3246万台,同比增长18.1%;微机产量为8862万台,同比增长2.0%,增幅比1~11月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产量为7487万台,同比下降3.3%,降幅比1~11月收窄3.6个百分点;彩电产量为1432万台,同比下降17.9%;数码相机产量为2713万台,同比下降7.0%。
②苏中、苏北占比进一步提高。今年全年苏北地区产业发展增速始终高于苏南和苏中,1~12月,苏北5市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2亿元,同比增长40.3%,占江苏省产业比重由去年的6.5%提高到8.2%;苏中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14亿元,同比增长16.7%,占江苏省产业比重由去年的15%提高到15.7%;苏南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19亿元,同比增长7.8%。
③内销增速稳步提高。1~12月,全行业实现内销产值13186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为全年最高,对全行业增长贡献率达70.9%;实现出口交货值12605亿元,同比增长5.9%,今年以来出口交货值增速始终低于全行业增速,全行业出口依存度为48.9%,比去年同期降低2个百分点。
④内资企业增速高于三资企业。1~12月,全行业内资企业实现产值8502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行业比例为32.3%,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实现产值17822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外资企业实现产值13081亿元,同比增长5.8%,港澳台资企业实现产值4741亿元,同比增长12.5%。
(5)2013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①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快报数据),同比增长24.6%。
②产业增速保持领先。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行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税金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9.1%、6.6%和4.0%,其中利润总额和税金增速分别达到21.1%和19.1%,明显高于工业12.2%和11.0%的平均水平,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3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如图1-9所示。
图1-9 2013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
③国际地位日趋稳固。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12.4万亿元,折美元计算,占同期全球IT支出比重超过50%。在硬件产品制造方面,我国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4.6亿部、3.4亿台和1.3亿台,占全球出货量比重均在半数以上。在软件产品开发方面,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明显高于全球5.7%的平均水平,占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④外贸增速高位趋稳。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33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8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4.0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达到35.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1.1%。进口54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5.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比重达到2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进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5.7%。从全年进出口走势来看,呈逐步趋稳态势。图1-10为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额及增速。
图1-10 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额及增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