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至改革开放前,灵山畜牧业生产虽然受“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左”倾干扰,但总体还是发展的。1949年全县肉类总产量只有2152吨,1978年增加到1.39万吨,增长5.44倍。
养牛。1949年,全县牛存栏5.70万头。解放后,县人民政府采取各项措施,保护和加快养牛业的发展。1957年,全县牛存栏8.48万头,比1949年增长48.7%。1958年以后,由于片面强调“耕牛公有化”,不允许私人养牛,牛的用途局限于役力使用,严格控制出售和屠宰,全县养牛业处于徘徊不前甚至减少的局面。1978年,全县牛存栏8.04万头,比1957年减少5.4%;出栏2579头,减少17.7%。
养猪。1949年,全县生猪存栏6.04万头,出栏5.77万头。解放后,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养猪业日趋兴旺。1957年,全县生猪存栏11.60万头,比1949年增长92%。1958—1960年,由于“左”的干扰,不允许私人养猪,养猪业出现“滑坡”现象。1960年,全县生猪存栏5.61万头,比1957年减少51.7%;生猪出栏5.66万头,比1957年减少21.84%。1961—1965年,贯彻“私养为主,公私并举”方针,养猪业得到恢复发展。1965年,全县生猪存栏15.62万头,比1960年增长1.78倍。“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干扰,出现只讲形式、不讲实效错误倾向,盲目发展集体养猪,收效甚微。1976年初,全县集体养猪存栏13.64万头,当年出栏仅2.92万头,出栏率为21.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养猪业得到了一定恢复发展,1978年全县生猪存栏和出栏分别达到35.88万头和14.84万头(www.xing528.com)
其他养殖。1949年,全县羊存栏1677头。1978年,全县羊存栏1.07万头,创历史最高水平。养鸡、养鸭、养鹅业从解放初期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