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球类项目教学与训练成果

球类项目教学与训练成果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握拍、站位与准备姿势1.握拍乒乓球握拍方法与击球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比赛中,运动员站位是否合理,对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有直接影响。乒乓球运动中的步法主要有:单步、跨步、跳步、并步、交叉步和侧身步六种。

球类项目教学与训练成果

(一)握拍、站位与准备姿势

1.握拍

乒乓球握拍方法与击球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握拍法主要分为直握法和横握法两大类,前者多为亚洲运动员所采用,而后者是欧洲的传统。

(1)直握法

①直拍快攻的握拍法

拍前:食指自然弯曲,食指的第二指节和拇指的第一指节分别压住球拍两肩,食指与拇指间的距离要适中。

拍后:其他三指自然弯曲叠放,中指的第一指节侧面顶在球拍背面约1/3处,这种握拍法的手腕比较灵活,也便于利用手指来变化拍形角度,敏锐地调节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

②直拍弧圈的握拍法

中式直拍弧圈的握拍与快攻打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正手拉弧圈时,拍面背后的三指略微伸直,以利于击球时较好地保持前倾拍形的稳定。

日式直拍的握法则区别较大。拇指紧贴拍柄左侧,食指扣住拍柄,形成一个小环状;中指和无名指基本伸直,以第一指节托住球拍背面,小指自然地贴在无名指之下。这种握拍法将手臂、手腕和球拍几乎连成一线,类似于横拍,从而扩大了右半台的活动范围,正手拉弧圈和扣杀时易于充分发挥手臂的力量。缺点是手腕不够灵活,处理快攻球、台内球、追身球及反手近台球比较困难。

(2)横握法

①深握与浅握。20世纪70年代以前,防守型(包括攻守结合型)的横拍是主流,不少削球选手都采取了深握法。近年来,随着横拍弧圈球打法、技术的发展,采用浅握法的进攻型横拍已经更为普遍。

②基本握拍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于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贴在球拍的背面。深握时,虎口紧贴球拍;浅握时,虎口轻微贴拍。

2.基本站位

站位是指运动员与球台之间所处的位置。基本站位是指一个范围,而不是某个固定点。不同类型打法的选手,其基本站位的范围大小也不相同。比赛中,运动员站位是否合理,对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有直接影响。站位正确,有利于保持稳定的击球姿势和向任何一个方向迅速移动。

(1)运动员的打法类型不同,基本站位也各不相同

左推右攻打法在近台、球台左1/3处。直拍近台两面攻打法在近台、球台端线中间略偏左处。弧圈球打法应离台70厘米~100厘米,直拍弧圈球打法在离球台端线偏左1/3处,横拍弧圈打法则在稍中间位置。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与球台的距离介于近台快攻打法与弧圈球打法之间。但是,直拍者在球台端线偏左1/3处;横拍者则在中间偏左处。削球打法离球台1米以外,在球台端线中间的位置。其中,攻削结合型打法离球台稍近些,削中结合进攻型打法离球台稍远些。

(2)运动员的各自特点不同,其站位也不相同

这和运动员的技术特长、习惯、身高、形态等均有关。例如,反手推挡和正手拉弧圈球好的选手,站位稍远并偏中间;正手侧身和步法好的选手,即可站位稍近并略偏左些。但是,每个人的站位均不是固定不变的。

(3)根据对方运动员的打法特点不同,其站位也不相同

如对手是左手握拍,站位应稍向中间移位;对手是弧圈球打法,应稍退后;双方均是削球打法时,基本站位应靠前;本方是近台快攻打法,对方是削球打法时,基本站位应稍向后退一些。

3.准备姿势

准备姿势是指击球队员准备击球或还击球时的身体各部位姿势。合理的姿势,有利于脚腿蹬地用力和腰、躯干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与迅速起动,同时制造出最大的击球力。保持合适的击球姿势,还可提高击球的命中率。

(1)下肢

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身体稍向右侧,面向球台。两膝自然弯曲稍内收并内旋;前脚掌内侧着地、提踵,重心置于两脚之间。同时,两脚不停小幅度、小范围、小动作地交换着重心,随时准备起动,便于发挥腿部力量。

(2)躯干

稍含胸收腹,上体略前倾,下颏微收,两眼注视来球,要“收腹、提气”,便于腰髋的转动和发力。

(3)上肢

执拍手和非执拍手均应自然弯曲置于身体前侧方,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执拍手肩关节的三角肌放松,肘关节略外张。前臂、手腕、手指肌群放松,自然握拍,使拍面稍前倾成半横状,置于身体腹部右侧前方。

4.步法

步法是乒乓球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法的灵活与否将直接影响击球质量和技术水平。

乒乓球运动中的步法主要有:单步、跨步、跳步、并步、交叉步和侧身步六种。

①单步。在来球角度不大的情况下击球时采用“单步”,即以一脚前脚掌为轴,另脚向前、后或左、右移动一步。

②跨步。在来球急、角度大的情况下,击球时多采用“跨步”,即先以来球同方向的脚向侧跨一大步,另一脚再跟着移动。

③跳步。在来球较快、角度较大的情况下击球时,多采用“跳步”。用一脚用力蹬地,使两脚几乎同时离地,向左右前后跳动。

④并步。两面攻运动员,从基本站位向左右移动时采用“并步”,即一脚向来球方向移动,另一脚随即跟着移动一步。

⑤交叉步。在来球远离身体的情况下,击球时多采用“交叉步”,即先以来球反方向的脚向来球方向移动,并超过另一脚,然后另一脚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

⑥侧身步。在来球紧逼身体的情况下,击球时多采用“侧身步”,即左脚先向左跨出一步,然后右脚随即向左后方移动。另一种可以用左脚先向前插上,右脚向左后移动。

(二)发球技术

1.平击发球

(1)正手平击发球

站位近台,右脚稍后,重心在右脚执球手与执拍手均在身体右侧前方。抛球后,执拍手稍向后引拍,拍面稍前倾,球约与球网同高时,触球中部,向前挥拍,重心前移至左脚。

(2)反手平击发球

站位近台,中线偏左,左脚稍后,抛球后,右手向身体左后方引拍,拍形垂直,球约与球网同高时,右臂向右前方发力,击球中部。

2.正手发右侧上旋急球(奔球)

站位近台,左脚稍前,身体稍向右转,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持拍手自然置于身前。抛球时,持拍手向右后上方引拍,手腕放松,拍面较垂直。当球下落至与网等高时,上臂带动前臂由右后向左前方挥摆,腰同时向左扭转。击球瞬间,拇指压拍的左侧,手腕同时从后向前使劲抖动,球拍沿球的右侧中部向侧上摩擦。第一落点在本方端线,第二落点至对方右大角

3.反手发急球(www.xing528.com)

站位近台,右脚稍前,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身体略向左转,左手掌心持球,右手持拍置于身体左侧。抛球时,持拍手向左后方引拍,拍面稍前倾。当球下落到网高时,持拍手由左后向右前加速挥拍,以前臂和手腕发力为主击球中上部。第一落点靠近本方端线,第二落点在对方端线附近。

4.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站位左半台,左脚在前。当持球手将球向上抛起时,持拍手迅速向后上方引拍,身体随着球拍后引而向右扭转。发左侧下旋球时,手臂自右后上方向左前下方挥摆,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右侧中下部向左侧下部摩擦球;发左侧上旋球时,手臂自右上方向左下方挥摆,球拍从球的右侧中下部向左侧面摩擦球。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当球拍触球时,如能用手腕辅助发力,将能增大球的旋转。

5.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右脚在前,左脚稍后,持球手将球抛起后,持拍手向左后上方引拍,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合前臂发力。发右侧下旋球时,持拍手由左后上方向右前下方挥摆,拍面稍后仰,触球时拍面从球的左侧中下部向右侧下部摩擦;发右侧上旋球时,持拍手由左上方经身前向右下方挥摆,触球时拍面从球的左侧中下部向右侧面摩擦,手腕有一个上勾动作。

6.正手发转球与不转球

左脚稍前,身体稍向右转,前臂向后上方引拍,与肩同高,拍柄朝下,拍面稍后仰。击球时,前臂快速向前下方挥动并稍外旋,手腕内收发力,摩擦球的中下部。发转球时,拍面稍后仰,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转球,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7.正手高抛发球

左脚稍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与球台约成60度角。抛球前,持球手臂稍贴身体,稍收腹,球置于掌心,两膝微屈。抛球时,手腕固定,前臂平稳向上直抛,腰与膝同时顺势向上挺伸,重心在左脚上,同时向右后上方引拍,手腕充分外展。挥拍击球时,球拍从右后上方向左前方快速摆动,腕关节内收发力,腰向左转配合用力。

8.发短球

反手发短球的准备动作与反手发急球相似,不同点是手臂先向后上方引拍。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球的第一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

(三)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技术的重难点是正确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飞行弧度和落点。

1.接上旋球(奔球)。正反手攻球或推挡回接,拍面适当前倾,击球的中上部,调节好向前的力量。

2.接下旋长球。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时多向前用力。

3.接左侧上(下)旋球。可采用攻球和推挡(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倾(后仰)并略向左偏斜,击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来球的左侧上(下)旋力。

4.接右侧上(下)旋球。可采用攻球或推挡(搓球或拉球)回击,拍面稍前倾(后仰)并后右偏斜,击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来球的左侧上(下)旋力。

5.接转与不转球。在判断不准的情况下,可轻轻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线和落点。

6.接高抛发球。如球着台后拐弯的程度大,应向拐弯方向提前引拍。

7.接近网短球。用快搓、快点或台内突击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8.接不同性能球拍的发球。长胶、生胶、防弧胶的发球基本属不转球,用相应的方法回接。

接发球能力的高低,常由其所掌握的基本技术来决定。随着基本技术水平的提高,接发球能力也会得到逐步增强。但推、搓、削、拉用之于接发球和对攻或对削时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接发球时是在对方完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去使用这些技术的。当对方发球时,不仅可以随意地把球发到任何位置,而且还可以用最大的力量或速度去击球,从而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复杂性。这样,对接发球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除了要适应对方发球的旋转变化和落点变化之外,还要将球有把握地回到比较恰当的位置,才能避免遭受对方的攻击。

(四)攻球技术

攻球技术可分为正手攻球和反手攻球两大类。每一类中,通常又分为快攻、中远台攻、快拉、快拨、突击、扣杀和滑拍。

1.正手攻球技术(以右手持拍为例,下同)

(1)正手快攻:左脚稍前,身体离台约30厘米,持拍手在身体右侧引拍,由体侧向前上方挥出,挥至前额,手腕内扣,使拍面稍前倾,在球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后迅速还原放松。

(2)正手中远台攻:左脚稍前,身体离球台1米,持拍手向右后方引拍,拍面稍后仰。击球时,上臂带动前臂在腰、肩、腿的配合下向前上方挥拍,手腕随挥拍逐渐使拍面前倾,在下降前期击球的中部,同时上体左转,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击球后迅速还原放松。

(3)正手快拉;左脚稍前,身体离台40厘米左右。击球前,身体重心略下降,前臂下沉,拍面近似垂直;触球瞬间,手腕稍内旋,前臂加速用力向左上方提拉摩擦球体,击球的下降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击球后迅速还原放松。

(4)正手突击:身体离台30厘米以内。击球前,持拍手上臂贴近身体,前臂在转腰的同时稍后引;击球时,前臂配合手腕突然发力,在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下部,击球后迅速还原放松。

(5)正手快拨:身体贴近球台,右脚向右前方上步的同时前臂伸入台内。击球前,前臂和手腕充分放松;击球时,根据不同性质的来球,靠手腕向前上方转动发力将球击出,在球的最高点期击球的中上部(上旋球)或中下部(下旋球),击球后身体迅速还原。

(6)正手扣杀:左脚在前,身体右转,手臂向后引拍,拍面稍前倾。击球时,上臂在腰的配合下带动前臂快速发力,在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上部。

(7)滑拍:重心在左脚,手臂自然弯曲。击球前,球拍位于身体右侧成半横状;击球时,手臂由右向左移动,在高点期击球左侧面,触球时手腕外展,顺势向左滑使球左旋,将球击到对方左角。

2.反手攻球技术

(1)反手快攻:右脚稍前,身体离球台约40厘米。击球前,持拍手向身前左侧引臂,前臂上提,拍面稍前倾,略高于来球;击球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快速向右前上方发力,腰肩随之转动,在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上部。

(2)反手快拨:动作方法和特点基本同“反手快攻”,唯动作幅度更小些。

(3)反手快拉:击球前,重心略下降,持拍手肘部下沉,拍面稍后仰;击球时,前臂配合手腕随势转动拍面,快速迎前向上发力,在球的下降期前段击球的中下部。

(4)反手扣杀:右脚稍前。击球前,上体向左转动,持拍手尽可能向左后方引拍;击球时,手臂在身前横摆,配合腰部力量,向前下发力,在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上部。

(五)弧圈球技术

1.正手加转(高吊)弧圈球:击球前,左脚稍前,两膝微屈,重心放在右脚上,右肩低于左肩,持拍手自然下垂,球拍引至身后侧下方,手腕固定,拍面稍前倾。击球时,手臂在向上前方挥摆的过程中,前臂用力快攻,腰部随之向左上方转动,擦击球的下降期中部偏上。击出弧圈球后重心移至左脚,然后迅速还原放松。

2.正手前冲弧圈球:击球前,持拍手引至腰部右侧与台面同高,手腕相对固定,拍面前倾。击球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方挥拍,上体随势转动,触球瞬间,手腕略为转动发力,在高点期擦击球的中上部直至顶部。击球后,迅速还原放松。

3.正手侧旋弧圈球:击球前,持拍手向右后下引拍,手腕内屈、固定。击球时,上臂带动前臂由右侧后方向左前上方挥出,上体随势向内扭转,在下降前期擦击球的右侧中部偏下。击球后,身体迅速还原放松。

4.反手弧圈球:击球前将拍引至下腹部,拍形前倾。当球弹起时,以肘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六)削球技术

1.正手削球:左脚稍前,身体离球台1米以外。击球前,手臂自然弯曲,将球拍向右上引至肩同高,重心放在右脚上。击球时,手臂向左前下方挥动,拍形稍后仰,在球的下降期击球的中下部,同时手腕向下用力。击球后,球拍随势前进,重心移到左脚,然后迅速还原。

2.反手削球:击球前,右脚稍前,手臂弯曲,球拍向左上方引至与肩同高,拍柄向下,重心放在左脚下。击球时,手臂向右前下方挥动,拍面后仰,在球的下降期击球中下部,同时前臂与手腕加速削击来球。击球后,重心移到右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