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loess)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的、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黄土是指原生黄土,即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均一土体;黄土状沉积是指经过流水改造的次生黄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
1.黄土的形成
黄土是第四纪形成的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其粒径大于 0.005 mm,小于 0.05 mm。黄土粒度成分百分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有所不同,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黄土的矿物成分有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及自生矿物3 类。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占碎屑矿物的 80%,其次有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磁铁矿等;此外,黄土中碳酸盐矿物含量较多,主要是方解石。黏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针铁矿、含水赤铁矿等。黄土的化学成分以SiO2 占优势,其次为Al2O3、CaO,再次为Fe2O3、MgO、K2O、Na2O、FeO、ΤiO2 和MnO 等。黄土的物理性质表现为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且有许多可溶性物质,很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也易造成沉陷和崩塌。黄土颗粒之间结合不紧,孔隙度一般在 40%~50%。中国北方新生代晚期土状堆积物中常见有古土壤分布,尤以黄土高原为主,如图 5.28 所示。
图5.28 我国西北的黄土地貌
2.黄土的特征与分布
黄土层还有其他土壤所不具备的独特品质。黄土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层,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但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给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要科学治理。(www.xing528.com)
黄土是距今约200 万年的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典型的黄土由黄灰色或棕黄色的尘土和粉沙细粒组成,质地均一,含多量钙质或黄土结核,多孔隙,有显著的垂直节理,无层理。黄土在干燥时较坚硬,被流水浸湿后,通常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甚至发生塌陷,即黄土具有失陷性。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 万平方千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 72.4%,一般厚 50~200 m(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 336 m),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华北的黄土平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其中山西、陕西、甘肃等省,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区,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各个地质时期形成的黄土地层俱全。
3.黄土的沉陷与失陷性
黄土经常具有独特的沉陷性质,这是任何其他岩石较少有的。黄土沉陷的原因多种多样,只有把黄土本身的性质与外在环境的条件结合起来考虑时,才能真正了解黄土沉陷的原因。
粉末性是黄土颗粒组成的最大特征之一。粉末性表明黄土粉末颗粒间的相互结合是不够紧密的,所以每当土层浸湿时或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黄土层本身就失去了它的固结性能,因而也就常常引起强烈的沉陷和变形。黄土的失陷性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