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他主要工程,做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拦挡工程,指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拦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预防泥石流的措施主要有:
(1)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绝大多数沟谷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2)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www.xing528.com)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4)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
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5)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信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分析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性,下游河水突然断流,可能是上游有滑坡堵河、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监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泥石流的发生大多数是人为的乱砍滥伐破坏山坡地表植被,引起地表风化松动的结果。因为泥石流的产生条件之一就是地表必须有大量松散的风化物质。下面介绍的康定县泥石流就是人们破坏山体植被的结果。
案例阅读4.3:康定县泥石流
2009年7月23日凌晨 1 时许,康定县境内出现暴雨;3 时许,舍联乡干沟村响水沟处省道 211 线突发泥石流,在短时间内形成了长 3 000 m、宽约 50 m 的堰塞湖,库容达 300 万立方米。灾害造成省道 211 线多处中断,3 000 m 道路被淹没,电力中断,通信不畅,正在该路段施工的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项目部和中国水电七局项目部 4 人死亡、4 人受伤,如图 4.9 所示。
图4.9 康定县泥石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