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管理:内容与方式简介

设计管理:内容与方式简介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管理因内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设计事务管理是以体制和组织形态为基础所进行的。同时,订出企业的设计理念,建立和维系设计标准,并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估。对于设计小组执行专案工作的过程制订明确的制度化体系和程序,来管理设计的具体进展,以符合已制定的策略目标。好的设计管理将产品以及产品所具有的传播特征视为一个相同概念的体现。

设计管理:内容与方式简介

设计管理因内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设计事务管理

设计事务管理主要负责实际的设计工作、设计咨询或公司内部设计部门方面的具体事务。设计事务管理通常是由那些被提升为设计经理的设计师来负责。因为设计事务管理需要有工业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不少国外企业中,设计经理与财务经理、人事经理、销售经理一样,在企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做好设计事务管理工作,设计经理必须参与其他的设计管理活动。相对而言,设计事务管理还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如确定设计任务书、安排设计进度、控制时间及成本等。

设计事务管理是以体制和组织形态为基础所进行的。就欧美成熟企业的经验来看,企业内部的设计管理活动是多层级的,取决于公司组织的结构与大小,一般分企业、部门、专案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在企业层级的属于设计战略管理,由企业高阶管理层,考虑如何使设计配合企业的整体的发展,正确区分需求,明确竞争对手、竞争价格及成本等相关因素,有效制定产品的战略,界定了设计管理执行的范畴和规划设计的目标,并使这种战略计划植根于企业整体发展和不同的企业计划,以便设计能够吻合企业的目标。

在部门层级的属于设计策略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产品战略,规划具体的设计策略,组织设计资源,协调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日常沟通,以有效地开展设计活动。同时,订出企业的设计理念,建立和维系设计标准,并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估。特定的管理者被委派以负责策略的企划及组织执行。

在专案层级的属于设计活动管理,这一级主要负责设计的实务工作,管理专案小组的日常设计活动,由小组负责人担任。他们除了负责界定设计问题、企划和管理专案、组织人员及配备外,日常沟通与协调、控制专案进度以确保及时执行等也都是他们的工作。对于设计小组执行专案工作的过程制订明确的制度化体系和程序,来管理设计的具体进展,以符合已制定的策略目标。

(二)设计师管理

设计人员和设计小组的管理是设计管理的重要一环,因为设计是通过设计师们来完成的。设计师或设计小组管理主要负责设计师的选择和确定设计师的组织形式,如确定是选用企业以外的顾问设计师或设计事务所进行委托设计,还是建立自己的设计部门,或者是两者兼有之。为了保证企业设计的连续性,有必要保持设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又必须为新一代的设计师创造机会,为设计注入新的活力,设计管理必须对此做出长远的安排。

在设计师的管理方式上,还可以分为驻厂设计师管理和自由设计师管理两种形式。

所谓驻厂设计师是与自由设计师相对而言的。驻厂设计师受雇于特定的企业,主要为本企业进行设计工作。他们一般不是单独工作,而是由一定数量的设计师组成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或者加入产品开发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目前许多国际性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部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设立了各自的工业设计机构。驻厂设计师一般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较熟悉,因而设计的产品能较好地适应企业在技术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但应避免设计师因长期设计某一类型的产品而思维定式僵化,缺乏新观念的刺激,使设计模式化。因此,一些企业一方面鼓励设计师为别的企业进行设计工作;另一方面不定期地邀请企业外的设计师参与特定设计项目的开发,以引进新鲜的设计创意

为了使驻厂设计师们能协调一致地工作,保证产品设计的连续性,需要从设计师的组织结构和设计管理两方面做出适当安排。一方面要保证设计小组与产品开发项目有关的各个方面直接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起评价设计的基本原则或视觉造型方面的规范。

所谓自由设计师是指那些自己独立从事设计工作而不从属于某一特定企业的设计人员。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设计师队伍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也难以吸引好的设计师到小企业来工作。因此,利用自由设计师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由于自由设计师是自由的,对他们的设计工作进行管理就更为重要。一方面要保证每位设计师设计的产品都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而不能各自为政,造成混乱;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设计的连续性,不会由于设计师的更换而使设计脱节。

为实现设计的协调,编制产品设计项目的任务书是很重要的。设计任务书不仅要提出产品功能要求,还要使设计师了解企业的情况,使设计工作与整个企业的视觉识别体系和企业的特征联系起来。为此企业有必要制定一套统一的设计原则,作为每一位设计师共同遵守的规则,以保证设计的协调一致。这里,设计管理必须要在统一性和创造性之间做出某种平衡。如果对设计师设置过多限制,势必扼杀他们的创造性;如果对设计师放任各自的“个性”发挥,又会带来种种麻烦,使设计失去管理。如何把握住这种平衡是设计管理成功的一个关键。因此,在制定和实施设计标准时,应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在必要时可以适当变通。为了保证设计的连续性,最好与经过选择的一些自由设计师建立较长期的稳定关系。这样可以使设计师对企业各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积累经验,使设计更适合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的目标,并建立一贯的设计风格。[11]

(三)设计项目管理

设计项目管理是在企业安排各种实际工作时,考虑设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占的位置。设计在企业的创造性、革新性活动与企业经营工作如制造、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准备阶段的控制之间,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设计是新产品开发与企业经营之间的一种协调机制,设计管理也就成了企业的一项中心的、决定成败的活动。

好的设计管理将产品以及产品所具有的传播特征视为一个相同概念的体现。因此,设计项目的各个方面应该以一种“平行”的方式来发展,而不是前后脱节。这就需要有一种贯穿设计项目各个方面的总体思想,在项目开始时就应对产品、包装、用户说明书、宣传样本、广告等方面的工作通盘考虑,齐头并进地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许多互为补充的技巧,使各专业设计人员相互沟通。

这样做不仅会使设计项目各方面的目的性达到统一,而且由于以前很少共事的各方面专家的交流,有可能产生出一些新的观念,成为项目开发的动力,并且将企业内部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如果达到了这一目标,那么,设计工作就不仅是产生了一种产品的整体意识,也激发了企业本身的整体意识,这将是设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贡献。(www.xing528.com)

企业为了完成特定的设计项目,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设计小组。就一些有内部专业设计部门的大型企业而言,一般是根据不同的新产品设计项目,成立产品开发设计小组,该小组与相关的技术,工程研究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形成产品开发设计矩阵体系。设计项目的组织形式首先取决于企业产品的类型,即明确企业未来的产品是一种在销售过程中具有高度技术和功能优势的产品,还是一种高度设计定位的产品。前者主要是一些生产性的设备。如机床、工程机械电动工具等,而后者主要是指家具家用电器、日常生活用品耐用消费品,这些产品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形态、色彩、时尚或其他重要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如果企业的产品是技术性的,最好在企业内部指定一位胜任的人员,安排他负责这项设计工作。因为技术性产品需要较为专业化的技术知识与技能,由熟悉本企业技术特点的人员来主持设计将有助于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设计工作首先从描述用户对未来产品有什么期望着手,然后订出技术方案,并制出工作样机。这种工作样机能够很好地完成其技术功能。这时请一位工业设计师参与到设计小组中来,重新考虑用户的需要,并对产品外观、色彩、人机学关系进行调整,改进或重新制作样机。这一阶段后,企业内部的人员便能够独立工作了。这类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是由技术人员主持、在设计师协助下完成的。如果能预见到在长时间内类似的工作较多,并且产品具有相同的特点,那么企业最好雇用一名自己的工业设计师,使他对产品的技术特点有详尽的了解,从而提高设计的质量。

如果企业的产品是以消费者定位的耐用消费品,消费者主要根据眼睛的判断来决定购买与否,那么企业最好委托企业以外的设计师或设计事务所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引入一些企业本身所不具有的信息。这些企业以外的设计师必须在所设计的内容和最终产品的外观方面具有权威

【注释】

[1]左正兴,程颖,覃文洁,向建华.现代设计方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王晓宇.建筑装饰材料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3]张鹏,张红艳.基于程序设计类课程教育技术本科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与实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31(01):45—49.

[4]胡俊红.设计策划与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陈琛.报纸版式中的平面设计分析——探究报纸版面设计的一般法则[J].传媒论坛,2019,2(24):53.

[6]肖丽玲.平面版型在服装立体造型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

[7]孙云珂.地域文化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8]杨子军.儿童卫浴产品色彩设计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9.

[9]芦青.基于设计心理学的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10]李雨蒙.交互类声音视觉化的设计表现方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11]马咏蕾,刘垚.设计管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