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有三种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这三种属性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且基本决定了色彩性质的变化。因此,在认识和应用色彩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者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三个要素分别进行介绍。
(一)色相
色相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相互区别的相貌或名称。色相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的色别名称,它可以用来称谓在可视光线中能辨别的每种波长范围的视觉反应。例如玫瑰红、橘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等。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重要的特征,它是由色彩的物理性能决定的,它的数量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从三棱镜中分出来的是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但每两种颜色之间并无明显的分界,所以,不同的色相研究者就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色相也就被分为8种、20种、24种,甚至100种之多。它们的排列是根据光的波长秩序,表示的方法就是“色相环”。
此外,如果把一种颜色添加到另一种颜色中会改变这种颜色的色相,这实际上是改变了光的波长。任何两种颜色的混合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层次,例如,黄色与绿色之间就有许多层次。为了概念清晰,艺术家一般把色相放在12个层次的色轮上来确定(辨别或命名)。
(二)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三要素中最具有独立性。明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同一色在强光照射下明度就高,反之,在弱光照射下明度就低。
在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例如,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处于光谱的中心位置;紫色是明度最低的色,处于光谱的边缘。(www.xing528.com)
色彩有明度上的差别,这是由于光的振幅不同而产生的。产生明度上的变化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光源的强弱或投射角度不同,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二是由于同一种色相中含白色或黑色的量不一样多;三是物理色的色相在明度上本来就存在差异,即使光源一样,明度上仍旧保持着相应的差异。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色彩,我们应该了解每种颜色的标准明度。这种标准明度在色轮上看得很清楚,色轮上的颜色按照中性明度的水平从黑到白依次排列。光谱色本身的明度也是不等的。在由红、绿、蓝、紫与品红、黄、青七色组成的色环中,前四种颜色明度偏低,后三种颜色明度较高。明度最高的为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在黑与白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灰色,任何一个有彩色加白、加黑都可构成该色以明度为主的序列。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按明度关系排列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其中黄色最亮,紫色最暗。明度在色彩的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而色相与纯度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
(三)纯度
纯度又称鲜艳度、彩度、饱和度,具体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绿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仍旧具有绿色相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绿色。
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相等。在人的视觉所能感受的色彩范围内,绝大部分是非高纯度的色,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含灰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
一般来说,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越大,则色彩的纯度越高,反之亦然。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另外,任何色彩在光线下,要保证色彩的完全纯净是不可能的。线越强,物体对于光线的折射也强,这就要降低色彩的纯度;光线弱了,明度降下来了,也降低色彩的纯度。在调和色彩的过程中,也有同样的规律,某一种色相只要与任何一种其他色相混合,就会导致色彩鲜艳度降低,色彩学上称为“减色混合”,所以,减色的程度越大,色彩的纯度就越差。
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或其他颜色时,纯度就会产生变化。当掺入的色彩在达到很大的比例时,视觉上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了。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并非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地掺入其他色彩使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无法辨别。有色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