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艺术目的:以人为本

设计艺术目的:以人为本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这是至今已为,人们所共识的概念。设计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和环境,并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其核心是为“人”。设计作为协调诸多因素的人类改造自然和自身的主动行为,其内在的驱动力就是创造。应当说,这是设计自身受社会环境条件及人类精神需求的影响产生的平衡选择,也是设计目的顺应不同时代特征所取得的变化形式。

设计艺术目的:以人为本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这是至今已为,人们所共识的概念。设计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和环境,并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其核心是为“人”。

“人”既是生物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因此,“为人服务”便拥有了双重含义。

作为生物的人,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类型的物的作用,满足最为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需求,物的创造和使用,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过程以及生存方式的更新变化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人服务”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以设计“物”来适应人的生理特点,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所以,充分考虑人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对物的结构、材料、造型、功能等因素进行恰当的合理的设计。使其以最为完美的适应性和实用性面貌达到“满足”的要求,是实现设计目的的首要内容。

物与物组成了环境,对于主体的人来说,环境的意义在于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方式所产生的空间关系内容。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物组成,它们自身的诸多因素和组合的复杂形式使环境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状态。物依赖于环境而存在,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为人服务”的设计目的除了体现在独立的个体物的品质创造以外,还要注意这个个体与其他物的协调关系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物的存在与所处的环境达成和谐的整体。

综上所述,探讨生物的人对物和环境的需要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①研究作为物质的人的生理特点——人体计量学、解剖学、人体工学、行为科学等,使设计的物与环境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以及不断发展的新生活、工作方式的需要。②研究形成物和环境的诸因素——材料、构造、工艺技术、价值分析、环境保护等,使物与环境的关系达到和谐,符合人的需求。③研究物的沟通方式——包装、广告、陈列、展示等信息传达特点,实现人与物、人与环境的沟通,交流和反馈。(www.xing528.com)

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组成了社会,作为社会的人,对于物和环境的需求是不单纯局限于生存需求的。马斯洛在他的需求理论中将人的需求由低层到高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高层次需求,都是超越基本生存需求的社会需求,是社会的人需要不断满足的精神要求。这些要求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在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心理和精神满足。因此,“为人服务”的设计目的便是使这种相互作用关系达到和谐合理的境界,从这个角度考察设计目的的实现,必须研究下列三个方面的因素:①审美功能——研究不同职业、年龄、地域、民族、性别的人或集团、阶层对造型、色彩的心理感受,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以及演变、发展的趋势。②象征功能——研究人类的行为生存方式、思想、道德、哲学、社会学对人类心理的影响。③教育功能——研究语义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把设计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学习的新方式来思考、试验。从以上论述中不难得出结论,设计目的的最终归宿是创造合理的生存(或使用)方式。这个归宿体现了设计对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综合分析研究而达成的合目的性创造活动的全过程,是设计目的的统一和升华。“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特有的本质,它的特征在于统合现有的各种信息和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质的飞跃。设计作为协调诸多因素的人类改造自然和自身的主动行为,其内在的驱动力就是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界定了设计创造的目的和原则,使创造活动在此前提下得以实现。“合理”是创造的审美标准,是评价“生存方式”美与不美的原则。合理的概念中融会了主客观的统一,融合了真与善的协调,从而达到美的境界。合理是指合乎客观规律所取得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指合乎审美情趣而得到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合理的趋向过程就是美的形成过程。“生存方式”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它体现着特定时期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是通过创造第二自然世界来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的。所谓第二自然世界是相对于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人工系统,它与第一自然(自然界)共同构成了生存方式产生的基础。

“合理的生存方式”作为设计目的的衡量原则,是一个动态变量体系。各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状况和审美标准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它存在的不同特征。现代工业设计主张创造更合理的生存方式。“更”的概念,作为对于以往存在的修正和提高,明确地表达了设计目的在现阶段所追求的协调标准。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发展的无限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设计目的的相对和有限,决定了“合理的生存方式”所具有的一定时空的局限性和可变性。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为人类永无休止的创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用武之地。

就具体的设计对象来说,设计目的的表达是一个综合统一的完美整体。人所具备的双重属性在共同建构的整体系统中实现着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过程,影响了作为群体存在的物的风格特征。当现代主义本着“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原则为世界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几何形产品和建筑时,它所标榜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带来的异化现象,打破了人类追求物质与精神互为平衡的要求,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抵触和失落,而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艺术传统、装饰、民族等因素的关爱,便促成了一种新的观念和风格的诞生,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应当说,这是设计自身受社会环境条件及人类精神需求的影响产生的平衡选择,也是设计目的顺应不同时代特征所取得的变化形式。

纵观设计的发展历程,“为人服务”的设计目的还因为人的社会意义不同以及时代的不同特征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手工业时代,设计以多样化、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方式,体现着为少数人服务的宗旨,对贵重材料精雕细琢手工艺技巧,适应了统治者和少数贵族阶层以此炫耀权势、身份和地位的要求;工业时代,机器的出现使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从少数人的奢侈品转化为大多数人的必需品,“为人服务”的设计目的表现为立足于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完成设计。这种转化,不仅促进了对“人”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同时也促进了设计的商品化趋势,从而使设计成为全人类共同享有的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