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时代溥仪的生活世界中,都被一片金黄色包围着:琉璃瓦顶是黄的,轿子是黄的,椅垫子是黄的,衣服帽子的里子、腰带是黄的,吃饭喝茶用的瓷制碗碟是黄的,包盖稀饭锅子的棉套、裹书的包袱皮是黄的,窗帘是黄的……这种明黄色,是溥仪生活中的独有之物。
但在溥仪看来,最费事的,就属吃饭,连吃饭的术语,也有一套严格的用语。饭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等等。这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绝不容许出错。宫中一般只吃早晚两餐,“早膳”就是一般所说的午饭,但在早晨或下午有时也吃一顿点心。
至于吃饭的具体时间,基本上由皇帝决定。只要吩咐“传膳”,由几十个太监组成的御膳房队伍,很有序地向养心殿进发。平时菜肴有两桌,冬天增加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每个菜碟和菜碗都有一个银牌,是为防止下毒用的。当然,在送菜之前,已有太监尝过,叫作“尝膳”,也是为了防毒。
溥仪朝服像
隆裕太后的排场更大,据说是从慈禧那里学来的,菜肴有一百样左右,需要六张膳桌来放。溥仪虽是皇帝,却比太后少,大概有三十样左右的菜肴。溥仪曾找到过一份菜单草稿,即“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其实已是民国元年3月)。内里记录了一次“早膳”(午饭),配菜十分详细:[173]
口蘑肥鸡 三鲜鸭子 五绺鸡丝
炉肉炖白菜 羊肉片川小萝卜 鸭条溜海参
鸭丁溜葛仙米 烧茨菇 肉片焖玉兰片
羊肉丝焖跑跶丝 炸春卷 黄韭菜炒肉
熏肘花小肚 卤煮豆腐 熏干丝
烹掐菜 花椒油炒白菜丝 五香干
祭神肉片汤 白煮塞 勒烹白肉(www.xing528.com)
这些饭菜,溥仪都不太喜欢吃。一则饭菜都是提前做好,煨在火上的,时间长了味道差。二则厨师的手艺并不最佳。溥仪每餐吃的,实际都是给太后送的饭菜,太后死后仍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太后、太妃们有独立的厨房,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出来的菜十分美味可口。“御膳房”出来的饭菜,因此常常被冷落了。
太监们也会经常向太妃们汇报溥仪的饮食情况,有时可能溥仪没吃什么,太监们仍会照常汇报说:“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和一碗粥。进得香!”
这样的吃法,要花多少钱呢?溥仪也找到过一本菜价单,即《宣统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内外膳房及各等处每日分例肉斤鸡鸭清册》,上面有记载了一个月的开销:[174]
皇上前分例菜肉二十二斤,计三十日,分例共六百六十斤
汤肉五斤 共一百五十斤;
猪油一斤 共三十斤;
肥鸡二只 共六十只;
肥鸭三只 共九十只;
菜鸡三只 共九十只。
这本清册中,还记有后妃们的分例,溥仪列成了表格,十分清楚,也是一个月的:
溥仪说,除了他和后妃们的开销外,还有一大批在宫中为他们服务的人员,也各有分例。一个月中,合计起来,就要吃猪肉14642斤,合计用银2342.72两。其他还有许多辅助食品方面的开销,为数很大。
溥仪的弟弟听母亲说过,1911年时载沣辞了摄政王,从宫里回到家就说:“从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三年的摄政王生涯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对政敌或国家隐患的排除工作更是不顺心。他最大的政敌,当然是庆亲王奕劻及其身后的袁世凯等人。他的辞官隐退,似乎意味着奕劻的胜利,也就是袁世凯的胜利。在1909年的时候,袁世凯被载沣等人罢了官,退居到彰德洹水(今安阳河),曾经穿着蓑衣,像渔夫一样在洹水边垂钓,仿佛姜太公钓鱼之态。但在暗地里,他密切注意朝廷政治动向,与旧部时刻保持联系。所以在武昌起义发生时,徐世昌等人策动奕劻等军机大臣,向摄政王载沣联名保举袁世凯出来挽救国事,载沣已无力抵制了,最后被迫签发了谕旨,下令授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各军,并委任冯国璋、段祺瑞为两军统领。冯、段都是袁的亲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