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戊戌政变后,光绪帝显得较为忧郁,对什么也不感兴趣,有人甚至相信他有点精神失常。给光绪理发的太监老刘曾与一位宫女讲道:“剃完头,请示皇帝按摩不?大家知道光绪帝是个急脾气的人,对生活细节向来又不讲究,早就腻烦了,向例是摇摇头,更不挑剔奴才的毛病。奴才行礼时,皇上的眼皮也不抬,怔怔地在想心事。”“可能有精神病……光绪像木头人一样,不说也不动,听从下人的摆布。他们都知道光绪的脾气,赶紧伺候,赶紧离开。孤独惯了的人,决不愿有人在一旁打扰。在光绪爷面前当差的人,都是低着眼皮做事,一句话也不说,这是一向的习惯。”[164]
光绪显然变了。不再是一个热情新政的君主。在外国的传教士眼中,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与阿谀奉承的太监、聪明伶俐的嫔妃和珠光宝气的太后在一起,显得毫不起眼。没有一个大臣在他面前磕着头压低声音颤颤抖抖地说话,惯于奉承讨好的太监到他面前也从不跪下;即使有高个子的太监把光绪完全挡住道路,光绪脸上也并无愤怒的迹象,只显出一副温和而可怜的笑容。[165]但在慈禧的女侍官德龄眼中,光绪算是一个美男子:身长大约五英尺七英寸,很瘦弱;高鼻宽额,有着一双光亮乌黑的大眼睛,宽阔的嘴,牙齿洁白整齐,表情总是很坚毅。[166]
不过,光绪十分好学。德龄的外文甚好,光绪曾专门找她,问她学习英语的事。德龄发现,光绪识得不少英文词汇。在德龄看来,光绪“在中国实在是一个又聪明又有见识的人,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人才,有极丰富的脑力,可惜没有机会让他发挥他的才能”。光绪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钢琴,对西洋音乐有很深的爱好,而且弹得也很好。德龄回忆说:“我们常常谈到西方文明,我很惊异他对每一件事物都懂得那样透彻。他屡次告诉我他对自己国家的抱负,希望中国幸福。他爱他的百姓,逢到饥荒水旱的时候,他几乎愿意牺牲一切来救助他们。我可以看得出他对这些事情是如此地关切。有些太监说他怎样怎样暴虐,完全是诬蔑他。”
有人还从内务府档案中,发现了光绪的一份读书单子。[167]这份资料十分有意思,可以窥见光绪作为帝王的最后一段思想活动和知识追求。不妨介绍一下。
从光绪三十三年到三十四年,内务府有一个“呈进书籍档”,由数件合成,是专门办理光绪帝索要书单的记录。第一份是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由内务府奏事处交出的书目40种,都有光绪的朱笔批痕:
政治官报局刊印各书:《日本宪法说明书》、《日本统计释例》、《日本宪政略论》、《译书提要》、《驻奥使馆报告书》;
商务印书馆新印各书:《孟德斯鸠法意》、《政治讲义》(严复的演讲集)、《法学通论》、《比较国法学》、《政治学》(作者为日本法学博士小野眆)、《国法学》、《民法原论》(作者为日本法学博士富井政章)、《政治泛论》、《宪法论》、《行政法泛论》(作者为日本法学博士清水澄)、《日本预备立宪》、《国债论》、《警察讲义录》、《日本警察讲义录》、《日本警察法述义》(作者为留日学生李凌云)、《自治论纂》、《宪法研究书》、《日本监狱法详解》(作者为日本佐藤信安)、《万国国力比较》(作者为英国人默尔化)、《政治一般》、《列国政治异同考》、《欧洲最近政治史》、《欧洲新政史》、《欧洲财政史》、《经济通论》、《理财新义》、《日本法制要旨》、《日俄战纪》、《最新战法学》、《德国学校制度》、《各国宪法大纲》、《英国宪论》、《万国舆图》、《欧美政教纪原》。
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十六日,内务府又补进了五种书:《日本宪政略论》四册;《政治一般》八册;《欧洲财政史》四册;《日俄战纪》四册;《战法学》十二册。
严复译《法意》手稿
此后还看了一些其他的书。
当时商务印书馆的负责人是张元济。他是光绪十八年(1892)的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戊戌政变前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据张回忆,在戊戌期间,“光绪喜欢看新书。常常写条子到总理衙门要书。这件事都由我经手办理。那时候黄遵宪做了一部《日本国志》。光绪指明要这部书看。也是由我取来送进去的”。
慈禧呢?生活还算不错,除了对义和团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她曾说过,因为义和团的事,她的名声完全毁了。她说:“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错误。不过因为一时的不当心,使我铸成了这大错。以前我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人人都称赞我对于国家的丰功伟绩,但自从这事以后,美玉上就有了污点,并终生不能洗除。我时时为这事懊丧不止。”
慈禧在宫中依然过着舒适的生活。但她的脾气,却变得很差。有一个太监陪她下棋,说了一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她顿时大怒,说:“我杀你一家子!”果真叫人将这个太监拉出去打死了。伺候过慈禧的太监都说,除了李莲英外,轮着谁在慈禧跟前站班,谁都会提心吊胆。慈禧年老体衰,有了面部肌肉抽搐的毛病后,很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有个太监可能多看了几眼,她就很敏感地问道:“你瞧什么?”太监一时答不上来,也被挨了几十大板。别的太监知道慈禧的忌讳后,站班时更不敢抬头,慈禧也不高兴:“你低头干什么?”太监无法回答,也遭了几十大板。还有一次,慈禧问一个太监天气怎么样,有着家乡口语习惯的太监说:“今儿个天气生冷生冷的。”慈禧听着这个“生冷生冷”感觉不舒服,叫人将这个太监打了一顿。[168]不仅太监,宫女们也常挨打。不过这些在宫中大概也是正常的事情罢。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在颐和园中度过了她的七十四岁生日,不料得了痢疾,卧病在床的第十天,突然做出了立嗣的决定。这一二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弃世。
从十九日开始,庆亲王奕劻参与了立嗣的重大决定。奕劻是乾隆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之孙,光绪十年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封庆郡王,二十年晋封亲王,位高权重。
在西太后慈禧的时代,每个在官场上做事的人,若想有一个很好的前程,就必须时刻为慈禧着想,讨慈禧的欢心,做到投其所好。比如荣禄,通过贿赂大太监李莲英,让荣禄的老婆陪慈禧游玩,得到了不少最新的情报,自然他的讨好奉承,较别人更让慈禧欢心。奕劻也是这样,首先在李莲英那儿花上比别人多得多的银子;他的女儿四格格比荣禄的老婆又机灵得多。溥仪这样回忆说:“如果西太后无意中露出了她喜欢什么样的坎肩,或者嵌镶着什么饰品的鞋子,那么不出三天,那个正合心意的坎肩、鞋子之类的玩艺就会出现在西太后的面前。”这正是四格格的功劳,奕劻的官运因此发达起来。(www.xing528.com)
光绪二十九年(1903),奕劻进入了军机处,权力都超过了其他军机大臣,不久又成了领衔的军机大臣,儿子载振也当了商部尚书。这样的官场攀升路线,自然会招人不满。御史当中有人出来弹劾了:奕劻“自任军机,门庭若市,细大不捐,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将私产一百二十万两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存储”;有位御史还奏称,有人送奕劻寿礼达十万两,花一万二千两白银买了一名歌伎送给奕劻的儿子,这都是很大的贪污受贿行为。结果,一个御史遭到斥责,一个御史被罢了官。奕劻安然无事。
慈禧并非对奕劻毫无提防之心,最不能释怀的,可能是奕劻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袁世凯在奕劻身上也投入了大量的银钱,袁的心腹徐世昌后来就说:庆王府里无论是生子,还是死人,或是过个生日什么的,全由袁世凯的直隶总督府代为开销。据说,奕劻正式成为军机处领衔大臣前,袁世凯就派人传话过来:“王爷就要有不少开销,请王爷别不赏脸。”不久,奕劻正式升任领衔大臣,大家都对袁世凯的未卜先知十分叹服。
袁世凯这样大肆地贿赂奕劻,很快引起了慈禧的警觉,准备找借口将奕劻开除。但奕劻广泛的外事关系,使慈禧的计划根本没有可能实现。而对于袁世凯,慈禧却有的是办法。光绪三十三年(1907),将袁调任外务部尚书。从直隶总督的位置出来,是明升暗降,又失去了兵权,袁虽然不高兴,但仍以高姿态让出了北洋新军的统帅权。尽管如此,袁的实力还在,慈禧居然听说,袁世凯等人准备废除光绪,立奕劻的儿子载振为皇帝。慈禧当机立断,将奕劻临时调到清东陵查看工程,把袁世凯的得力手下段祺瑞的第六镇北洋军全部调出北京,开往涞水。诸事调定后,就迅速宣布,立溥仪为嗣帝,封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等奕劻从东陵回来,一切大事已定,无可变更了。
袁世凯、奕劻联合废帝立新的阴谋,当时很多人其实并不太清楚。据溥仪的回忆,他曾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太监说起过光绪之死的疑案。在光绪死前的一天还是好好的,仅因服了一剂药,身体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后来得知,这剂药是袁世凯派人送来的。按照常规,皇上得病,太医们每天开的药方要分抄给内务府大臣们各一份,假如是重病,还须抄给军机大臣一份。内务府大臣的一位后人和溥仪说过,光绪死前,病情不过是一般的感冒,药方所述的脉相也极为平常,死前一天有人也见过光绪在屋内站着与人说话。
但《清实录》中这样记载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壬申,光绪病重,慈禧下令,让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到宫中教养,在上书房读书;又命载沣为摄政王。次日,光绪病势加剧,光绪的谕旨很快传了出来:[169]
自去年入秋以来,朕躬不豫,当经谕令各省将军督抚保荐良医。旋据直隶、两江、湖广、江苏、浙江各督抚,先后保送陈秉钧、曹元恒、吕用宾、周景涛、杜钟骏、施焕、张鹏年等来京诊视。惟所服方药迄未见效。近复阴阳两亏,标本兼病,胸满胃逆,腰骶酸痛,饮食减少;转动则气壅咳喘,益以麻冷发热等证,夜不能寐,精神困惫,实难支持。朕心殊深焦急。著令各省将军、督抚遴选精通医学之人,无论有无官职,迅速保送来京,听候传诊。如能奏效,当予以不次之赏。其原保之将军、督抚,并一体加恩。将此通谕知之。
这份谕旨的内容,讲的都是光绪的病情和医疗情况,并非幽闭中的光绪自己拟的。
袁世凯像
当大家听到光绪病重的消息,都很惊讶,而且病重消息传出来不到四个小时,光绪就晏驾了,死得这样快,着实让人感到惊疑。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慈禧病重时,她不甘心光绪死于其后,就派人下了毒手。溥仪认为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溥仪更坚信,在他被宣布为嗣帝的那天,慈禧依然是康健的,没有什么病重之虞。光绪死后两个小时,慈禧授命监国摄政王载沣说:“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意思是载沣尽管是摄政王,也是当今新皇的父亲,但一切大事,还得听她的。
但第二天,慈禧的话就不同了。她说:“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有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慈禧正式将国家大事委托给了载沣,但毕竟载沣是先皇光绪的亲兄弟;她似乎有些不放心,要求重要事件得请示皇太后,即光绪的皇后、慈禧的侄女那拉氏。
据记载,光绪死于瀛台涵元殿,他的房间陈设极其简陋。和北京城的普通百姓一样,他也是睡大炕,四壁糊纸,已经破裂霉烂,情景十分凄凉。[170]这年,他才38岁。
有两年皇宫生活体验的德龄,对光绪充满了同情。在她回忆录中的扉页,她这样写道:[171]
光绪,一代天子,是被世人误解最深的中国皇帝之一。在一个噩兆下,在一块被迷信笼罩着的土地上,他出生了。无法逃避的旧礼教和旧习俗束缚了他,使他的一生成为一幕幕人生的悲剧。在宫中做慈禧太后女侍官的年月里,我有幸能很好地了解光绪,得到了许多关于光绪的不幸遭遇以及他对政治改革先进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当然,这只是个人的观点,一个赞赏光绪的仁慈、博学和聪明的女人的观点。但是我坚信,如果光绪不曾被1898年的政变所挫败,那么中国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溥仪也不会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在中国大地上也不会出现军阀的混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