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七日,世祖顺治皇帝驾崩。世祖三子、时年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继承皇位,是为圣祖,改明年为康熙元年。没有几天,新皇帝康熙继位的政令,就传达到了各级地方基层政府。
据说,康熙幼年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识见。六岁时,有一次与二兄福全一起向顺治请安。顺治问他们以后有什么愿望要实现,福全答道:“愿为贤王。”但玄烨说:“愿效法父皇。”这让顺治感到玄烨这个小孩非同寻常。
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使韦小宝与年轻的康熙家喻户晓,也让很多人知道了鳌拜。鳌拜是四位顾命大臣之一,仗着年轻时立有不少军功,地位不断攀升,顺治十四年时,已是太子太保兼少保了。康熙登基不久,他利用权谋,整死了不少政敌,到康熙六年,就连另一位顾命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也被他下套绞死了,株连数十家人同死。至此,他大权在握,专横跋扈,朝野上下没有人再敢和他顶撞,这让年轻的康熙皇帝深感不安。康熙决心整治鳌拜等人。
康熙八年(1669)五月,和往常一样,十六岁的康熙处理了日常政务,升黄机为吏部尚书、郝惟讷为户部尚书、龚鼎孳为礼部尚书,起用王弘祚为兵部尚书,这些都是重用汉人的大措施,似乎与乃父的政治路线并无二致,也没有什么让人感到异样的地方。过了几天,康熙就突然下诏逮捕专权的顾命大臣鳌拜,进行审查。此举让朝野上下十分震动,也使人们看到了康熙的过人之处。原来,康熙为擒鳌拜,深谋远虑。
康熙皇帝像
康熙深知,鳌拜行伍出身,孔武有力,很难生擒,为此,他早就在侍卫当中挑选年少有力的数人,训练扑击之术。这次当鳌拜上朝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拿获。康熙严肃地指出:“鳌拜于朕前办事,不求当理,稍拂意之处,即将部臣叱喝”;引见官员时,“鳌拜在朕前,理宜声气和平,乃施威震众,高声喝问”;科道官上疏奏事时,“鳌拜屡请禁止,恐身干物议,闭塞言路”;凡在用人行政的决策时,“鳌拜欺朕专权,恣意妄为……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内外用伊奸党,大失天下之望”……所谓“种种恶迹,难以枚举”。(www.xing528.com)
过了两天,朝廷就讨论鳌拜的罪状,大家列举了三十款,要求实行族诛。但康熙并没有完全这样做。他说:“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没拘禁。”下令将其弟弟、侄儿和几个党羽杀掉,其他的相关人员只做遣黜的处罚而已。
他还经常告诫年幼的王子们要多读书,多学习骑射,绝不允许恃贵放纵。
鉴于明亡的教训,康熙很注意整肃吏治,严禁朋党,推行措施十分果断。比如,为了沿袭皇太极、顺治时代的汉化政策,反对满蒙贵族圈占汉人田地,在康熙八年,他下令将一部分明代藩王所占的田地,退还给原耕种的农民,并且可“世业”。由于这种做法仅变更了田主的姓名,实际耕种者依然不变,所以就称“更名田”。第二年又规定,“更名田”田户不用再交纳原来的“租银”,而与其他民户“一例输粮”。此项政策与废止“圈地”于同年颁布,既阻止了满族贵族的非法私欲,也安抚了民心,确属明智之举。
朝廷内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康熙决心“撤藩”,从根本上消除地方权臣或武将的割据,加强君主集权,从而巩固中央王朝。因此,就有了“平定三藩”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