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磁峰医院发展历程概述:从药铺到现代医疗

磁峰医院发展历程概述:从药铺到现代医疗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磁峰没有医院,人们看病都是去四家药铺,分别是培云堂、保龄堂、康复堂、云福堂。后岳联方也成为磁峰名医,并传弟子杨万春等。1958年5月,联合诊所更名为磁峰公社医院,下设“医疗、防疫、妇女”三个科室。1971年,医院又恢复为磁峰公社医院建制。1993年4月2日撤乡建镇时,磁峰医院更名为磁峰镇医院。

磁峰医院发展历程概述:从药铺到现代医疗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磁峰没有医院,人们看病都是去四家药铺,分别是培云堂、保龄堂、康复堂、云福堂。四家药铺都是私人开设的,老板分别是邓大章、周保卿、唐彩章等,医师自行聘请,一般2—4名。民国初期,郭映兰私人开办了一家西医诊所,名曰“映堂诊所”,另一家是罗在阳开办的西医诊所,名曰“柏麟医社馆”。在缺医少药与交通十分不便利的情况下,一些方便群众的民间医生开始出现,著名的有清末贡生、儒医贾又溪,有相传近300年的赵氏世医。赵氏医术世代传承,创始于清初的举人赵永贞,后代有赵帮奇、赵喜均(二位均为秀才),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赵氏医术后又传至世孙赵廷珍、赵方勋、赵永安。赵氏全家以医为业,传弟子岳联方、邓常等。后岳联方也成为磁峰名医,并传弟子杨万春等。赵氏医业后裔赵光明(又名赵文广)传承祖业,在当时也是远近闻名的中医外科医生。当时著名的中医还有贾石卿,骨伤科医生刘理高,儿科医生黎瑞廷及其后人黎克忠、蒲锡三等。

1952年4月,磁峰中西医药结合,成立了磁峰乡联合诊所,原有药铺及医务人员均合并到诊所,诊所属自负盈亏的集体单位性质。1958年5月,联合诊所更名为磁峰公社医院,下设“医疗、防疫、妇女”三个科室。1960年6月,磁峰公社医院更名为磁峰公社卫生院,院址由中场迁到上场的白家公馆,面积近500平方米,业务由彭县文教卫生局领导,行政上受磁峰公社领导。1962年7月,为全面贯彻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磁峰公社卫生院又改名为磁峰联合诊所。1963年,为了方便群众就医,联合诊所在现在的石门村、庙坪村、鹿坪社区分设了三个医疗点。1965年,联合诊所复名为磁峰公社医院,下设医疗组和兼管计划生育的防疫妇幼组。1969年,当年的各大队分别办起了医疗站,原三个医疗点撤销。1971年,医院又恢复为磁峰公社医院建制。1974年,由于机构及设备的需要,医院扩建平房、楼房各一栋,总面积900多平方米。1993年4月2日撤乡建镇时,磁峰医院更名为磁峰镇医院。2008年“5·12”大地震后,在福建红十字会和上级相关领导部门的全力支持下,院址迁到现在的蟠龙村一组,占地4000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并更名为磁峰镇公立卫生院,基础设施和各项医疗设备较为齐全。2019年,卫生院有职工40人,卫生技术人员36人,医院开放床位40张。卫生院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检验科放射科、康复理疗科等临床医疗技术科室。

卫生院基础设施较为齐全,有迈瑞彩色多勒普超声诊断仪器、数字化X光机(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干化学法电解质分析仪、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B超、碎石机,并与彭州市中医院远程心电、彭州市人民医院远程DR、四川大家医疗检验中心共建检验室,设置有12通道心电图机、动态血压监测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机等基本诊疗仪器设备。2017年,卫生院被评为“全国满意乡镇卫生院”。

2019年,卫生院利用“十三五”专项资金270余万元对卫生院的硬件进行了提升和改善,对部分科室的布局进行了规范性调整,重点打造了儿保区域,做好了候诊区各类标识、应告知内容、服务周到的温馨提示等,改善了整个医疗环境。卫生院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为当地及周边的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条件。(www.xing528.com)

磁峰镇卫生院在当代也培养造就了服务人民的医学技术人才,老一辈的有前医院的赵光明、董万良(又名董万红)、赵正元、邓白林等,后代传承有赵氏中医的赵正良,医术较高的曾祥富,有在岗在位的中西医结合理疗的医生钟思鸿,有现退休、曾在彭州市中医院从医的教授周邦培等。

磁峰镇卫生院是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是甲等乡镇卫生院,是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医联体成员单位,是核工业416医院对口支援单位,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指导医院,是彭州市中医医院、成都市中医区域指导中心成都片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医联体成员单位,颇受群众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