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凫本是一种捕鱼的水鸟,称之为“鱼老鸹”。蜀族早在茂汶盆地时,已开始驯养此鸟捕鱼,至今江南一带仍有人养有此鸟,广西漓江养者不少。磁峰石门村闶洞岩下三身共一头石刻鱼可能是鱼凫氏的图腾标志,而蜀族的后裔以捕鱼主项为生,兼以捕猎与农耕,因此称鱼凫氏。茂汶盆地的岷江里,因常年捕捞导致鱼少,且繁育期短,故他们翻山进入磁峰湔山。这里,四面都是河流,鱼肥虾美。《彭县志》说:“湔氐县在故城西北五十里……”嘉庆《彭县志》说:“磁峰就是小郫‘产多嘉种’。”可见,当时鱼不但繁多而且种类也很多,其质也佳。特别是当时还是水域的成都平原边缘,更是捕鱼的好地方。他们常去捕捞,专业捕鱼户甚至还迁至丘陵高冈上居住。蜀族得名,应与捕鱼有关。部落称鱼凫氏,统治者就称鱼凫王了。
捕鱼的同时,他们也在高冈丘陇上试行农耕,并多有得益,这就使他们家庭殷实,生活富裕。也许,在这个时期才称鱼凫氏。不管怎样说,在湔山的蜀族大部分以捕鱼为生,除内河土溪河与蟠江河外,他们还发展到岷江与湔江,乃至当时还是沼泽的成都平原边缘,此时可算是鱼凫时代渔猎最鼎盛的时期。
约在公元前的殷周时代,杜宇在皇城山承袭(有学者说篡夺)了鱼凫的王位。在河中鱼类濒稀,山上动物减少时,他充分利用从中原带来的农耕技术,大力发展农耕事业。(www.xing528.com)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杜宇的身世。杜宇,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代表。这个部落的头领曾是中原华夏人,后才迁到(或逃到)朱提(今云南昭通)的。他为什么到云南呢?这里有几种推测:1.该部落在中原受其他部落歧视、欺辱、排挤,抬不起头,只得逃往云南;2.杜宇氏族或志在千里,蓄谋发展,受其他氏族欺压而不得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良禽择木而栖,只要有才干,哪里都能发挥作用;3.昭通产银和铜,早已有中原矿工(奴隶)逃到那里当矿工。关于这段历史,任乃强先生是这样说的:“朱提,在今云南昭通……它的附近诸银矿绝佳,大约在殷周之世,已有中原矿工(当时矿工全是奴隶)逃到其地采银……知杜宇实华夏人亡命至朱提,实以农艺技术教朱提人,开发了一方农业文化,奠定秦汉置县的基础。其与蜀族女子(王)利结婚者,应为朱提酋长。杜宇运银铜至蜀市易,为王利所爱而结婚。因其教农为蜀人敬重,女利一切信任之,遂篡政权,别立‘蒲泽氏’。”可见,来蜀贩银铜的是杜宇氏族的酋长,被鱼凫氏女王利看上,方留此大展宏图、实现农耕文化愿望的。他在华夏时精通农业生产技术,看到磁峰广袤无垠的山地和已逐步凸现的成都平原丘陇,再加之女王利也生得十分漂亮,便就留在磁峰小郫皇城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