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蜀道难:杜甫与李白名篇《蜀道难》的艺术魅力

蜀道难:杜甫与李白名篇《蜀道难》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被人传诵。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蜀道难:杜甫与李白名篇《蜀道难》的艺术魅力

●唐李白

噫吁嚱〔1〕,危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3〕,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4〕

西当太白有鸟道〔5〕,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7〕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8〕

青泥何盘盘〔9〕,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10〕,以手拊膺坐长叹〔11〕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12〕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13〕,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14〕,砯崖转石万壑雷〔15〕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www.xing528.com)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

〔1〕噫吁嚱(yīxūxī):拟声词,表示惊叹。

〔2〕危:高。

〔3〕蚕丛、鱼凫:传说中的四川古国名。

〔4〕秦塞:四川北面的关中之地。

〔5〕太白:太白山,在今陕西眉县附近,位于古咸阳西。

〔6〕高标:最高峰。

〔7〕回川:曲折的河流。

〔8〕猱(náo):擅长攀爬的小猿。

〔9〕青泥:青泥岭,入蜀的必经之路。

〔10〕扪参(ménshēn)历井仰胁息:参、井都是天上的星宿,“胁息”指屏气。

〔11〕膺:胸口。

〔12〕巉(chán)岩:陡峭的岩石

〔13〕子规:杜鹃鸟。

〔14〕喧豗(huī):轰响声。

〔15〕砯(pīnɡ):水击岩石声。

【赏析】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洛阳杜甫相识。其诗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被尊称为“诗仙”。《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被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中的乐府诗,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