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说指秦国国君。《无衣》出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产生于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王于兴师〔2〕,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3〕。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4〕!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5〕。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1〕袍:长衣,就是斗篷,白天当衣,夜里当被。
〔2〕王:指周天子。一说指秦国国君。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3〕泽:贴身内衣。(www.xing528.com)
〔4〕作:起。
〔5〕裳:下装。
【赏析】
《无衣》出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