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安学校:抗战中的教育重镇!

延安学校:抗战中的教育重镇!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让留在延安的陕北公学部分师生组建并恢复陕北公学。1939年3月,抗日军政大学二大队改名为延安工人学校,5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1941年1月,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延安大学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正规综合性大学。1943年4月,根据中央精兵简政精神,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的一个独立学院。1944年4月,学院由延安迁到接近少数民族地区的陕西省定边县,称三边公学。

延安学校:抗战中的教育重镇!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把“必须大数量地培养干部”确定为党的一项任务。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党中央把迅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抗战爆发前夕,毛泽东曾向全党提出:“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2]1937年初到1939年下半年是延安干部学校的大发展阶段。1938年下半年,由于延安人口急剧膨胀,出现了粮食短缺问题,从1939年上半年起,国民党开始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封锁,使得来延安的爱国青年人数骤然减少,党中央为减轻延安的供给压力和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决定对延安部分学校采取分流向外发展的政策。从党中央到达陕北开始到1948年离开延安,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共创办了各类干部学校30余所,其中,有比较正规的高等学校,也有战时短训班;有党校、军政学校,也有工青妇的干部学校;有文学艺术自然科学院校,也有医药卫生、农业纺织学校等。

1935年11月,在瓦窑堡恢复了中央党校。中央党校的前身是创办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37年2月10日,中央党校迁至延安,李维汉、康生、陈云、邓发等先后任中央党校校长,1942年2月起,由毛泽东实际主持中央党校工作,直到1943年明确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1943年,中央党校成立一、二、三、四部。1944年,成立五、六部。1945年抗战胜利后,各部相继取消。1946年初,由党校划出的第五部,恢复原西北局党校建制。1947年3月,中央党校随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1936年6月1日,中革军委决定以西北红军大学为基础在瓦窑堡组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开始接收各地来的青年学生。[3]1938年12月,抗大第一、二分校在延安组建,一分校于1939年1月开往华北抗日根据地办学。同年7月,总校也迁往晋察冀根据地。一分校归八路军总部建制,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对外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随营学校。二分校以抗大第七大队和抗大第一大队第一支队为基础,与抗大第二、第三、第四大队和陕北公学旬邑分校、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各一部组合而成,于1939年2月开往河北省灵寿县办学。9月迁到石家庄保定边界的神南村。1943年2月返回陕北,并入抗大总校。1939年7月,以延安的部分教职员和第一、第二、第五大队各一部为基础成立了抗大第三分校。1941年10月,八路军工程学校和炮兵团教导营并入第三分校。同年11月11日,第三分校变更为军事学院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937年9月1日,成立了陕北公学。1938年7月7日,在陕西旬邑成立了陕北公学分校,1939年1月,总校迁往陕西旬邑。1939年6月,陕北公学与鲁迅艺术学院、工人学校、安吴青训班一部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前线。193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让留在延安的陕北公学部分师生组建并恢复陕北公学。1941年9月,陕北公学并入延安大学

1937年10月,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创建,1938年1月,迁至安吴堡,因而又称安吴青年训练班,1940年改名为“泽东青年干部学校”,1941年9月与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合并组建延安大学。

1938年4月10日,成立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5月11日鲁迅艺术学院改称“鲁迅艺术文学院”。[4]1939年7月,鲁艺部分干部与陕北公学、延安工人学校、安吴青训班一部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前线。9月到达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县城南庄。11月,根据中央的决定,留在延安的鲁艺部分师生恢复鲁艺。1940年11月,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办了鲁艺华中分院。后由于日伪残酷“扫荡”,鲁艺华中分院分编成江淮鲁工团和黄河鲁工团,深入根据地开展抗战文艺工作。1943年4月4日,鲁艺并入延安大学,组建延安大学文艺学院。

1938年5月5日,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创立。1941年5月,马列学院改组为马列研究院。7月,改组为中共中央研究院。1943年5月,研究院并入中共中央党校,为该校的第三部。

1939年3月,抗日军政大学二大队改名为延安工人学校,5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1939年冬,工人学校部分学员与延安的部分学校组成联合大学转入山西五台山,其余学员被派到各革命根据地去开展工运工作和发展工业生产

1939年5月,中央决定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8月,中共中央根据形势需要,决定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1943年11月,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

1939年7月,中国女子大学创立,1941年9月,与陕北公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合并组建延安大学。(www.xing528.com)

1940年5月,八路军军政学院筹建。1940年8月1日,学院正式开学。1943年3月,军事学院院部机关及部分学员迁往绥德,并入抗大总校。学院高级班学习组编入中央党校,成立党校四部。学院炮兵队则开始筹建八路军炮兵学校。军事学院工作结束。

1940年7月,边区行政学院在原来农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1944年5月,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三大学院之一。

1941年1月,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社会科学院新文字系。

1941年9月,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组建延安大学。1943年至1944年,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行政学院,先后并入延安大学。延安大学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正规综合性大学。

1941年10月10日,延安民族学院创立。1943年4月,根据中央精兵简政精神,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的一个独立学院。1944年4月,学院由延安迁到接近少数民族地区的陕西省定边县,称三边公学。

1944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基础上,成立延安炮兵学校。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学校正式开课。因召开中共七大,开学典礼仪式延到8月1日举办。1945年9月23日,延安炮兵学校奉命迁往东北。

各地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战形势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创办的很多学校属于短训性质,学习时间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出头。很多青年在经过短期培训学习后,前往各个抗日战场。延安一时呈现出开学典礼不断,毕业歌声不绝的场面。

▲延安炮兵学校开学典礼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延安干部学校的迅速增加,为便于统一领导,决定成立中央干部教育部,统一制定中央直属学校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适当调剂各学校的教员、教材和课程,计划招收新生工作,总结各学校和机关干部教育的经验教训,并负责在职干部的学习问题。为办好学校和大量培养军政干部,党中央选调了一批经过战争考验、具有军事或政治工作经验的干部到学校工作或教学授课。毛泽东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并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刘伯承、罗瑞卿、许光达、滕代远、何长工、徐向前、彭绍辉等先后任校长、副校长和教育长。在陕北公学,成仿吾任校长,李维汉任副校长,同时,又从大后方请了艾思奇、何思敬、任白戈等学者到抗大、陕北公学任教。毛泽东非常重视学校开学、毕业典礼,通常都要到会讲话。毛泽东的一些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被列为必读教材。中央领导在这些学校亲自任教或者担任兼职教师。如毛泽东在抗大第二期讲授《辩证唯物论》,每星期二、四上午讲授两次,每次4个小时,下午还参加学员讨论,从1937年4月开始,历时三个多月,共授课110多个小时。朱德讲授党的建设,董必武讲授中国现代革命史,张闻天讲授中国问题,博古讲授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在陕北公学,周恩来作过关于大后方抗战形势的报告,董必武作过关于中国法制问题的报告,陈云、李富春作过关于党的性质、组织原则的报告。

延安时期的学校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邓小平对延安时期干部队伍和人才培养的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吸收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后来政治干部除了老红军以外,就靠这批人,从这批‘三八式’里边选出的。”[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