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桃花源:传说变现实,存在的证据揭晓!

桃花源:传说变现实,存在的证据揭晓!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桃花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在《桃花源记旁证》中指出,桃花源很可能是存在的。根据文章描述“桃花源”像太行山、中条山的深处,好些自然状貌是差不多的,《桃花源记》中,后来写着那些人又来了,但是就迷路了,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传说变现实,存在的证据揭晓!

五胡十六国中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战乱横行,摧伤了当时的经济,导致汉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倒退。

经济的破坏是人民根本不想看到的,这时,谁能够稳定经济,谁就是历史功臣。黄河流域是重要的农耕区域,可是当时已经受到了长期的重创,人口不是死亡就是迁徙,很多人迁徙到南方,大量土地抛荒,即使是后来出现明君,比如说北魏孝文帝,只在这片区域上放牧,大量的土地成为他的牧场。东晋大地主桓温一度想克服中原,北伐的时候有书描绘,“河洛丘墟,函夏萧条。井堙木刊,阡陌夷灭”。原先的文化重镇已经不复存在,原先的宫廷一片瓦砾,原先的农田成为荒地。

许多作品都能表现出历史当时的倒退,其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陶渊明活在东晋到刘宋的变革期,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索性挂官而去。《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桃花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许多人说这桃花源不存在,这是浪漫主义的写法,是陶渊明思维世界的产物。可是大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就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在《桃花源记旁证》中指出,桃花源很可能是存在的。当时北方形成了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城堡式的部落,叫坞堡,或者叫作堡坞,或者叫坞壁。这些部落中的百姓是自给自足的,往往居住在大山深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大山深处,自己耕,自己织,这里老百姓成为坞堡领袖(领主)的包荫户。他们躲避了国家的税收,包荫到领主的羽翼之下,不给国家服徭役,也不给国家纳赋税,他们成为领主的私家人口,国家也不能管理,因为国家力量弱,甚至国家都不知道他们存在深山的哪个角落,所以当时“桃花源”中人,很可能是来到了这样的角落。根据文章描述“桃花源”像太行山、中条山的深处,好些自然状貌是差不多的,《桃花源记》中,后来写着那些人又来了,但是就迷路了,后遂无问津者。陈先生考证,陶渊明有一个朋友叫戴延之,他参加过当时的北伐,一度打到今天河南陕县三门峡这个地方,打到过桃林塞,可能看到当时的景状,把这些景状就跟陶渊明探讨过,于是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陈先生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之中,看到了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www.xing528.com)

历史会从治到乱,肯定也会从乱到治,这是历史的变化,这也是辩证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