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割据有其背后的历史因素。
世家大族,世世代代掌握着学术资源、文化资源,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他们按照门第的高低,世代都担任很重要的官职,并且占有大量的经济资源,建立自己的庄园,而且他们不与中小地主(寒门地主)通婚,甚至坐不同席。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文化语境,崇尚清谈,谈的是生死、有无、“六合之外”的话题。他们掌握着文化资源,而且还有为他们服务的制度——九品中正制。最初曹丕想利用这个制度把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但是这个尝试失败了,最终还是为世家大族服务了。
到了东晋时期,已经真正形成门阀政治。门和阀两个字其实说的就是贵族府邸前的柱子。门阀就是指世族,门阀政治就是皇权与大族共治。在中国历史上这种情况是不多的,当时皇权必须让大族分得一杯羹,没有世族的许可,皇族不稳固。东汉与西晋基本上是儒家大族的舞台,走上历史的基本上就是大族。
曹魏时期略有不同,曹魏是曹操这一支,而曹操家出身于寒门,本姓夏侯,后来做了宦官曹腾的养子。他代表寒门地主的利益。因为寒门出身,他能够接触社会民生,所以他崇尚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主张唯才是举。曹操拉拢了一大批原先不是他这阵营的人才,如孔融、陈琳等。曹操的主张非常开明,符合乱世的需求。这个时间段有一大批人热衷于清谈,许多大贵族也是清谈,谈宇宙生死、有无,今天看这些谈论无关社会的问题,可是在那个时候却是有实际内涵的,因为统治者世家大族,倡导的是儒家思想,而清谈的内容不属于儒家范畴,它是老庄思想。像阮籍、嵇康这些人流露出和儒家大族、司马氏政权的对立情绪,司马氏政权想拉拢他们,他们有时候格格不入,有时候和稀泥,于是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里就得提到曹魏,提到曹魏就得提到曹操。我们非常赞同鲁迅先生的说法,曹操很容易让人们就想到历史上的大白脸,在戏台上活跃的那个人物是个奸臣,实际上这不是真实,真实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鲁迅先生说他至少是一个英雄,没有他,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应当也是实事求是的情况。
司马氏政权就和曹魏政权不同,司马氏政权是很典型的儒家政权,可是它打着的是儒家政权旗号,实际上为了权力,打击异己、诛杀异己,它每个毛孔都充满着为自己服务的诡谋,统治者自身也意识到这一点。《世说新语》之中有段故事,东晋有一个大贵族王导,他是帝师,是仲父,没有王导就没有东晋政权。当时他要给东晋的明帝小皇帝讲讲司马氏政权创建的历史,他就讲宣王的历史,然后从司马懿说起,说他如何诛杀民族,打击异己,等到了司马昭也就是文王的时候,变本加厉,甚至曹魏的皇帝高贵乡公曹髦都死在了司马昭手里,可见多么血腥。说完这些,这个小皇帝很害怕。《世说新语》讲,“明帝闻之,覆面着床”。小皇帝盖着自己的脸,靠着床,他说“若如公言祚安得长”,如果您说的是真的,我们政权居然每个毛孔都充满着诡诈和血腥,那我们的国祚怎么能够长久呢?(www.xing528.com)
司马睿跑到了南方,可南方地主不买账,后来王导之流出个主意,他们把皇帝扶上帝位。而司马氏政权的车驾和王氏并列,这时候南方地主才买账。原来皇帝还有这么大的威信,“王与马共天下”。据说司马睿原本拉着王导,同升御床,一同受贺,而王导推辞,晋元帝才没有勉强。司马睿对王导称“仲父”,王导对元帝、明帝、成帝都有重大的功勋,他为三朝重臣。而成帝给王导的信,用了好些让人今天觉得不可理解的话,比如说他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这些原本是下级给上级的语汇,甚至还亲临王导府邸,礼敬王导的夫人,而王导上朝,晋元帝都要起立相迎,可见王氏一家在东晋朝堂上的位置。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中对具有代表性的家族进行概括,王氏、庾氏、桓氏和谢氏。“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这个时间段,这个时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也就是说皇权和大族共治。这个时候皇权和大族势力达到某种平衡,几家大族也达到某种平衡,虽然当时也有争夺,比如长江上下游之争,但是长江上下游的关系又受到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虽然东晋政权内部有矛盾,但是这个矛盾适可而止,这几家大族谁也没有超过谁,而跟皇权达到了某种平衡,并没达到决裂的地步。东晋王朝就在这种秩序下展开。
可是到了南北朝他们的关系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有原先门阀的余威,可是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了。《南史·王僧达传》记载,当时黄门侍郎即皇帝身边的臣子路琼之说:“身昔门下驺人路庆之者,是君何亲。”意思是,原先我们府邸有一个养马的人叫作路庆之,是你什么亲戚?路庆之是谁,是他爷爷。可见路琼之是多么的尴尬。等路琼之走了,王僧达索性把路琼之坐的床给烧掉了(古人没有凳子,坐的是床,直到隋唐以后凳子椅子才大量出现)。这个事就被太后知道了,太后和宋孝武帝说,我还活着,我们家人就被别人欺负,我死后我们家人还不得要饭去。而皇帝说:“琼之年少,无事诣王僧达门,见辱乃其宜耳。”意思是,谁让他去了,他去了自讨其辱活该,王僧达是贵公子,我能加罪吗?可见这个皇帝都已经窝囊到什么地步。
但这个时候南朝发生了许多转向。南朝建立的刘宋政权以及后边几个政权,当权者出身基本上没有世家贵胄了,多为寒门地主,它仰仗的是寒门势力。这时候皇权和大族产生剧烈矛盾,王僧达后来就被弄死,皇帝实在受不了他,世家大族也出现一定改变。
以上就是我们说的世族膨胀。世族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最终画上句号那是隋唐科举制时代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