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北方大都会-三国英雄记.燃烧的江河

曹操北方大都会-三国英雄记.燃烧的江河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看中了邺县这个地方,决定把自己的大本营安顿在这里,所以开始思考漳河治理问题。北方战事暂告一个段落后,恢复和发展生产也成为当务之急。邺县的扩建是旷日持久的工程,后来曹操在邺县城西北角修建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使这场扩建活动达到了高潮,让邺县不仅超越了已经破败的洛阳、长安,也超越了天子所在的许县,以及襄阳、成都、临淄等当时一流的大城市,成为一座崭新的、规模巨大、经济发达、文化气息浓厚的都市。

曹操北方大都会-三国英雄记.燃烧的江河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年)的壶关之战结束后,河北地区暂时没有大的战事了。

曹操是在这一年三月率军回师邺县的,在此休整了好几个月,对于习惯于戎马倥偬生活的曹操来说,没有大仗可打,反倒有些不适应。

这段时间,他在邺县主要做的是命人开始整修漳河。如前所述,漳河紧贴邺县而过,方便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但也带来了水患,一旦邺县被敌人围攻,漳河水又成了攻城的武器,在军事上十分不利。

曹操看中了邺县这个地方,决定把自己的大本营安顿在这里,所以开始思考漳河治理问题。北方战事暂告一个段落后,恢复和发展生产也成为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战争造成了大量流民,袁军被打散的士卒也有相当多的人散落到民间,这些流民和散卒人数众多,他们脱离了原有的土地,聚集在社会上成为流民,如果不妥善加以安置,这些人就是下一拨黄巾军或黑山军。

曹操的司空府办公室主任(主簿)司马朗建议:“现在是大战之后,民众失散,土地无主,都成了公田,恢复生产正是时候。”

郭嘉、荀攸、董昭等谋士也都劝曹操把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屯田制引入新占领区,并大兴水利工程建设,既发展生产,又安置了流民,一举两得。

自古以来,对漳河的治理由来已久,战国时邺县县令西门豹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引漳十二渠,这些人工水利工程对于灌溉农田和水患治理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漳河频繁改道,这些工程毁坏殆尽。曹操下令组织流民,对这些水利工程进行重修。

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前后持续了十多年时间甚至更长,动用的军民也有数十万,但主要史籍对此均无正面记载,只能从一些零星史料中窥视这项工程的全貌。

据记载,曹操下令在漳河上修建了一个大坝,名叫天井堰。有了这道大坝,漳河水被拦出一座水库,这座水库名叫堰陵泽。这样一来,水流下泄便可以实现调节,枯水时多放水,有水患时利用大坝对洪水进行调节,其原理与如今的大型水库没有什么不同。

天井堰以下20里内又修了12个墱(墱,级次,泄水之处,言有十二也),每个墱相隔300步。由天井堰下来的水被这12个墱分出12条水流,每个墱口都修有水闸,控制水流的出入(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

所谓墱就是人工灌溉渠,天井堰围出了堰陵泽这个大水库,保证了漳河水流的相对稳定,使这些灌溉渠道有了水源保证,即使在枯水期也可以发挥灌溉作用。

先进的水利工程,使邺县周围乃至魏郡的广大地区农业得到极大发展。数十年后出生的晋代著名文学家左思写过一篇赋,对邺县农业发展情况有过具体描述,其中提到,丰富的水利资源使这里盛产一种叫芒种的作物,芒种就是水稻和麦子,当时的农民一般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引水种水稻,在地势高的地方种麦子等谷物。

关于邺县当时广种水稻的事,在曹丕的文章里也得到了印证。(www.xing528.com)

距这些水利工程建设晚十多年后出生的著名学者傅玄在一篇文章里介绍了水利工程对魏郡地区粮食产量提高所做的贡献,他说可以灌溉的旱田亩产达到了十多斛,而水田更可以收谷数十斛。当时一般土地亩产高的也就是十斛左右,低的也就只有三四斛,由此可见漳河上的这些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这些从漳河引出来的水,有一股被引到了邺县城内。

曹操下令在邺县修了一条暗渠,名叫长明沟,由漳河引来的水从城西引入,进入暗渠向东流(伏流入城东注),这条暗渠在城里绕了一个圈,先向南流,之后从东门出城。

从这条暗渠上还有不少小的水渠引出去,通向城里的各个地方(沟水南北夹道,枝流引灌)。这条渠出了邺县后,曹操还下令在其上修了一个稍小点的水坝,名叫石窦堰,进一步控制水流。

可见,此时的邺县便已经拥有了一套相当复杂和先进的城市供水系统。水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关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漳河水的引入,使邺县一跃成为那个时代最现代化、最为时尚的城市之一。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曹操下令对邺县进行了新的大规模扩建,这项工程更为庞大,而且充满创新精神,对后世城市建设,尤其是都城的建设影响深远。

长安洛阳这些大城市,其城垣长度与宽度都有制度规定,不能随意突破。在城垣之内,其大部分区域是宫城,它一般位于城市正中或者偏南,洛阳城里有北宫和南宫,面积相加占城内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他政府办事机构、达官贵人的府第、交易市场等又占了一部分,真正的城市平民能挤到城里居住的很少。

现在人们所熟悉的都城之内中轴线设计、对称布局、集中规划里坊等,在曹操扩建邺县之前是没有的,它们都始于曹操的首创,这些规制影响到唐代长安的城市布局,一直影响到明清日本早期的都城如藤原京、平城京、难波京以及后来的京都等也全部借鉴了这种布局方法。

修建房舍需要大量木材,并州刺史部上党郡的大山里盛产上等木材,这里离邺县很近,免去了运输之苦。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郡督选木料运到邺县,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建设用材。

邺县的扩建是旷日持久的工程,后来曹操在邺县城西北角修建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使这场扩建活动达到了高潮,让邺县不仅超越了已经破败的洛阳、长安,也超越了天子所在的许县,以及襄阳、成都、临淄等当时一流的大城市,成为一座崭新的、规模巨大、经济发达、文化气息浓厚的都市。

有了这座超级堡垒,曹操就有了稳固的后方,可以把重要将领、官员的家眷从各地接到邺县来,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安心地打仗或工作。

对那些手握兵权但又不是嫡系的将领来说,把家眷送到邺县去,不仅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而且可以打消曹操对自己的顾虑,所以张绣、张燕、臧霸等人先后主动要求把家眷送到邺县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