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批冲进邺县的曹军中,有个年轻人的身份很特别。
他就是曹操目前年龄最大的儿子曹丕,本年他18岁,虽然古人20岁举行过弱冠之礼后才算成年,但18岁也是大小伙子了,这个年龄一般可以娶妻生子了。
曹操对待他的儿子们,包括死去的曹昂,从小就开始在文武两方面加强训练,到了十六七岁时,就把他们放到队伍里锻炼。曹丕也参加了邺县之战,他是首批进城的曹军将士之一。
当然,曹丕不可能像普通士兵一样厮杀,他身边应该有不少卫士,他们进了城就直奔袁府。
袁绍生前,这里想必极尽奢华,藏着大量珍宝钱物。现在袁绍死了,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外面,逢此战乱,府里的卫兵杂役能跑的早就跑了,袁府里冷冷清清。
曹丕进了袁府,有人报告说发现了袁绍的老婆刘氏,曹丕就过来看。
刘氏就是那个心肠特别歹毒的女人,此时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为了求活命,还把自己捆了起来(两手自缚)。
不过她倒没怎么引起曹丕的注意,倒是她身后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引起了曹丕的强烈兴趣。这个女人低着头,浑身脏兮兮的,好像吓得不轻,不停地哭。但是,尽管这样也难掩她的姿容。
曹丕问刘氏她是谁,刘氏回答说是二儿媳妇,也就是袁熙的妻子。
刘氏很有经验,发现曹丕不停地盯着儿媳妇看,心里明白了大概。她给儿媳妇整理了一下头发,又用手巾擦了擦脸(顾揽发髻,以巾拭面),曹丕这才看清了她长的样子,果真美丽无比(颜色非凡)。
曹丕没说什么,点了点头就走了。
曹丕走后,刘氏激动地对儿媳妇说:“这下好了,我们不用死了(不忧死矣)!”
这个女子确实是袁熙的妻子,一般人认为她名叫甄宓。
其实,至少在唐代以前的所有书籍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叫什么,提到她时通常称“甄氏”“甄后”,她的祖籍是冀州刺史部中山国,由于父亲名叫甄逸,她还被称为“甄逸女”。
甄宓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说来话就长了,还是放在以后再讲吧,这里姑且也称她为甄宓。甄宓本年23岁。
甄逸当过县令,家里有三男五女。
这是个有些不简单的女子,在她很小的时候,家人发现她睡觉时好像有人把一件玉衣盖在了她的身上,大家对此都很奇怪(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
甄宓3岁时父亲去世了,甄宓哭得很伤心,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有孝心。一个叫刘良的术士给甄家的几个孩子都看过相,刘良被甄宓的面相惊到了。
刘良指着甄宓对她的母亲说:“你家的这个女孩,真的贵不可言!”
甄宓8岁时院外有耍杂技的人(外有立骑马戏者),姐姐们都上阁楼观看,只有甄宓没去。
姐姐们觉得奇怪,甄宓说:“这难道是女人该看的吗?”
甄宓喜欢读书,9岁时已经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她还经常用哥哥的笔砚写字。
哥哥不以为然,对她说:“你应该学习女红,读书学习,还想当女博士呀?”
甄宓很严肃地对哥哥说:“听说古时候贤惠的女子都学习前人的经验,用来借鉴。不读书,拿什么借鉴呢?”
总之,这是个有见地、爱读书的女孩,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女孩算是另类。(www.xing528.com)
甄家的家境还算不错,当时天下大乱,又逢灾荒,百姓为糊口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换粮食。甄家积存了大量粮食,趁机用这些粮食换回很多金银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
甄宓当时十几岁,看到这种情形,对母亲说:“乱世不可求宝,因为一个人本来没罪,可能会因为拥有一件珍宝便被定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财丧身。现在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把家里的谷物开仓赈济给乡邻,这才是惠及众人的德行。”
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理,于是把家里的粮食无偿分给邻里乡亲。
甄宓的二哥名叫甄俨,在甄宓14岁时去世了,二嫂很悲伤,平时又要操持家务事,十分辛苦。但甄母很严厉,对儿媳妇不太好。
甄宓多次相劝,对母亲说:“二哥不幸死得早,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又要照顾孩子,按道理您对待她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
母亲听后惭愧地流下了泪,对待二嫂的生活起居就像对待甄宓一样。
有文化、长得漂亮、有爱心、出身清白,甄宓被袁家人看上了,由袁绍做主把她娶为袁熙的妻子,不过不是正妻,袁熙的正妻是吴氏,甄宓只是侧室。
后来袁熙担任幽州刺史,甄宓就留在邺县侍奉婆婆刘夫人。
曹丕对甄宓一见钟情,离开袁府马上去见了父亲,说明心意。
曹操一向开明,作为父亲也尊重儿子的选择,就同意了曹丕的请求,并很快把这件婚事办了。
曹丕娶了个美貌的妻子,也算这场艰难攻城战所取得的战果之一吧。
可这件事并不那么简单,这件事以后隐隐约约时常被人议论,并最终演变为一场绯闻。
南北朝有一部著名的野史,经常编排一些八卦新闻。这部书说,曹操早就知道甄宓很漂亮,一心想占为己有,邺县攻破后,急忙命人把甄宓找来。
但是,手下人向曹操报告:“您去晚了,五官中郎将已经抢先一步。”
五官中郎将是曹丕后来担任的官职,这里指的就是曹丕。
曹操听后,叹了口气:“唉,打了这么久,算是给这个小奴才打的(今年破贼正为奴)!”
意思是,父子俩都好色,儿子抢了老子的女人。
野史不仅编排父子,还编排兄弟,把曹丕的弟弟曹植也拉了进来。
唐朝编了一部文集,收录了曹植写的一篇文章,到唐代有人给这篇文章作注,顺便又提起曹丕娶甄宓的事,按照这里面的说法,说爱上甄宓的还有曹植,他也向父亲提出要娶甄宓,但是没有成功,曹操把甄宓给了曹丕。曹植为此心绪难平,吃不下睡不着,还害了相思病。
后面这件事影响更大,很多人都相信哥哥抢了弟弟的梦中情人。但是,邺县被攻破时曹植才13岁,说他参加了邺县之战都有点勉强。再说了,他与18岁的哥哥去争一名23岁的女人,就显得更不靠谱了。
有些年头的、能流传下来的书我们都称为古籍,但古籍不等于严肃书籍,更不等于真实历史。古代也有人喜欢编八卦、传八卦,不能一看到古籍就深信不疑,还要看这是司马迁写的还是古代的小报娱记们写的。
八卦新闻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靠谱,而在于能否成为焦点,现在是这样,古代也如此。要成为焦点就得傍上曹操父子这样的名人或者他们写的名作,有绯闻不奇怪,关键是把它当成街谈巷议看,还是当成史实看。
如果当年这类新闻已经在社会上传开的话,估计传到曹操耳朵里他也会一笑了之。因为曹操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就是史书中说的“通脱”的人,他不会被流言困扰,也不会被流言激怒。
这件事,只当是紧张战事中的一个小小的花絮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