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全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袁绍和曹操两个人身上,他们之间即将发生一场决战。
这场战争不仅会改变他们二人的命运,也会影响未来天下的格局,谁能打赢这一仗谁就是割据群雄中的第一人。
这一仗被称为官渡之战,发生在以官渡为中心的这个地区。
当时,袁绍的脑子里肯定压根没有这样一个地名,他要打的是灭曹之战,他从自己的大本营邺县出发,目标不是什么官渡,而是曹操的老巢大本营许县。
袁绍要进攻许县,必须越过黄河、汴水等河流,并且要攻克黎阳、白马、延津、官渡等战略要地。
作为守势的一方,曹操为迎击袁军,在自己的控制区里组织起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黄河以北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
第二道,黄河南岸的白马、延津,今河南省滑县到延津县一带;
第三道,就是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内。
曹操在第一道防线上只放了一小部分人马,这里在黄河以北,放再多的人马在那里也守不住。
在第二道防线上,曹操安排于禁和东郡太守刘延防守,不过也只给了于禁2000人,刘延的人马也不多。
前两道防线都不是重点,曹操也并非要去死守,目的只是迟滞敌人的进攻,挫败其锐气。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军进攻黎阳。
不出意料的是,曹军很快败下阵来,不过他们更多地像是主动撤退,因而损失不大。
占领黎阳后,袁绍肃清了黄河以北的所有曹军,并决定在此休整一段时间,准备进一步集结部队后再渡过黄河发起总攻。
在大部队行动前,袁绍让颜良率一部分人马先渡河,去进攻黄河南岸的军事要地白马。
沮授对这项决定表示反对,他认为:“颜良这个人生性偏激狭隘,虽然很勇猛,但不能独立担当大任(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颜良在当时很有威名,在军中的地位和名望远远超过关羽、张飞等人。袁绍曾经对沮授很倚重,几乎言听计从,可这次却不接受沮授的建议。
这是因为,沮授、田丰等本土派对此次南征不怎么支持,此前田丰反对南征,袁绍一怒之下将他下狱,而沮授对南征也较为消极。
出征前,沮授把本族的人招到一块,做了一个令人不解的行动:把家财全部给大家分了。
沮授对族人们说:“袁公如果在官渡能取胜,我们就会威无不加(夫势在则威无不加),但如果不能取胜呢?那我们就难以保全一身,悲哀呀!”
族人们不理解,一个族弟说:“曹操怎么能是袁公的对手,您何必担忧?”
沮授摇了摇头,说:“以曹操的谋略,加上挟天子作为后盾,而我们刚刚打败公孙瓒,士兵疲敝,主将骄纵,成败已经很明显了!”
沮授现在以奋威将军的名义任监军,相当于袁绍的军长兼兵团司令,论军职是袁军中最高的,但仗还没打起来,身居要职的沮授已经到处散播“亡国论”,袁绍十分厌恶。(www.xing528.com)
沮授在冀州的影响力让袁绍不至于立即有所发难,但对沮授的信任大为降低,所以,当沮授反对派颜良率兵渡河作战时,袁绍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这多少有赌气的成分。
不仅如此,袁绍一生气还做出了一项决定,把沮授的监军之权一分为三,分别由沮授、郭图和老将淳于琼担任,这是一项重要的人事调整,和临阵换帅差不多,是兵家大忌。
本土派反对袁绍南征,这一点并不奇怪,这与之前张邈、陈宫背叛曹操的道理差不多,之后赤壁之战时张昭主张投降,也都是这个原因。
作为本土派,他们想得更多的是个人得失、家乡父老的利益,他们只想关起门来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不想沾人家的光,但也不想吃亏。
袁绍发起与曹操的决战,如果获胜,对冀州本土派来说也多不了什么,因为江山还是人家的,但为此要付出巨大的人员、物资方面的代价,牺牲的是自家子弟,承受的是额外的赋税。
如果不能获胜,那就更麻烦了,为什么平白无故地要去冒这个险呢?立场不同,所以观点不一样,这是袁绍与沮授、田丰等人矛盾之所在。
对于袁绍来说,眼界当然不局限于一个冀州,他的视野不是那一亩三分地,他的视野更宏大。
这一年四月,颜良率部渡过黄河,兵指白马,身在官渡的曹操看到这种情况,决定亲自去解救白马之围。
副参谋长(军师)荀攸提出了不同意见:“现在我们兵力不足,敌不过袁绍,只有分散他们的兵力才能取胜(分其势乃可)。您到延津,做出要渡过黄河袭击他们的样子,袁绍必然调集重兵前来应战,然后我们再轻兵疾进去取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
救白马,可以曲线去救,这是荀攸意见的核心。
具体来说,就是先不管白马,而把主力开赴延津,延津是黄河上最重要的渡口之一,曹军在延津集结,给袁绍造成一种假象,以为曹军要在此渡河,向袁绍目前所在的黎阳发起反攻,如此一来袁绍就不得不调集周边的人马加强黎阳的防卫,待袁军被调动后,再迅速出击白马。
这是一着妙棋,但它也具有很大的冒险性:
一来,如果袁绍看破了曹军声东击西的企图,仍按原来的部署用兵,不调集人马向黎阳方向集中,这个计谋就失败了;
二来,即便袁绍上当,将兵力主要集中于黎阳方向,但袁军的兵力足够多,既能在延津附近与曹军交战,又能抽出人马去增援白马,这个计谋依然不能奏效。
曹操认真考虑了荀攸的建议,最后还是接纳了,不是他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评估后得出可行的结论,而是他没有太好的对策。敌强我弱是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规中矩地跟敌人打正面战,肯定会处于下风。
于是,曹操不去救援白马,而是亲自率领一支人马向延津方向开来,而袁绍果然中计,不仅顾不上加强白马方向的力量,还将进攻白马的一部分人马调往延津。
看到计策成功,曹操决定闪击白马的颜良。
曹操命张辽为主将,率一支轻骑兵疾驰白马,张辽领命后向曹操提出一个请求,想让关羽同行,曹操同意。
颜良毫无思想准备,他得到的情报是曹军主力已开赴黄河岸边的延津,那里距此至少有百里的路程,正常情况下没有两三天时间不能到这里,没想到眼前突然杀出一支劲旅。
在白马的颜良所部其实已经成了孤军,被张辽、关羽两员猛将率领的队伍攻击,结果打了败仗。
关羽更是大显神威,于万马军中亲手将颜良斩杀,之后割下颜良的首级,纵马而还(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汉末三国时代的战争,一般是阵法、计谋的较量,主将之间一对一“单挑”其实很少发生,关羽这种亲自斩杀敌方主将的行为,是不常见的。
这是了不起的战绩,关羽在后世扬名,与此战关系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