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 年的9 月1 日,东京和横滨发生7.9 级大地震,即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关东大地震。地震引发的火灾使东京从中心城区到下町地区遭到毁灭性破坏。包括银座、日本桥在内的几乎整个中央区被烧毁,火灾还殃及千代田区、文京区、台东区、墨田区和江东区[12],东京共38.36 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在这次灾害中焚毁殆尽。
针对灾后重建工作,日本政府要求将“防控地震次生火灾蔓延”作为规划建设的重点,并以这次东京灾后重建为契机,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土地区划整理事业法规。依据这一法规,规划建设比较宽阔的城市道路,成为阻止火灾蔓延的隔离带;同时,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呈比较规则的网格状,位于网格之内的用地也重新划分,划分形式趋于规整;基于新的路网和土地划分,上下水、燃气等市政设施也得以完善。关东大地震的受灾范围全部按照这一制度进行了重建,今天东京中心城区内相当大比例的路网都是这次灾后重建建成的。可以说,依据土地区划整理事业法规开展的关东大地震灾后重建对东京中心城区及部分下町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转变—从江户时代的特征转变为当代城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www.xing528.com)
关东大地震灾后重建也促进了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灾后重建时期,日本政府利用世界各国的赈灾捐款设立公共法人“同润会”,在东京的代官山和表参道等地建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层集合住宅(被称为同润会公寓),倡导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第一期推出的同润会公寓共有包括代官山在内的16 个选址,广受社会欢迎。同润会之后历经发展—从“日本住宅公团”到“住宅·都市整备公团”,再到“都市基盘整备公团”,发展为今天的“都市再生机构”(也被称为“UR都市机构”)[13],成为日本城市更新领域国家层面的重要机构。东京都住宅供给公社等地方性机构也大力推进建设混凝土结构的集合住宅这项重要国策。由此,原本普遍希望个人拥有土地,建造独立式住宅的传统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住宅小区和集合住宅的概念逐渐被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