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形地貌与地壳变动-地质作用与地形分类

地形地貌与地壳变动-地质作用与地形分类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常按地形的成因类型、形态类型等进行地貌单元的划分。山地是地壳上升运动或岩浆活动等复杂演变过程形成的。丘陵是山地经过外力地质作用长期剥蚀切割而成的外貌低矮平缓的起伏地形。由河流侵蚀切割成冲击地质作用而形成。

地形地貌与地壳变动-地质作用与地形分类

1.地质作用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有了太阳辐射,风才能吹,水才能流,万物才能生长等,从而引起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堆积。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的发展变化着。

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很迅速、很激烈,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等;有些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久日长,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许多大山被夷为平地,曾经的沧海变成桑田。

地壳在不断的运动。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水平运动引起地壳物质水平位移,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2.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形态的外部特征,如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地貌则是从地质学地理学观点考察研究地形形成的地质原因、年代及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不断演化的过程和将来发展趋势的地表形态。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常按地形的成因类型、形态类型等进行地貌单元的划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地貌单元。

(1)山地。山地是地壳上升运动或岩浆活动等复杂演变过程形成的。它同时又受到流水及其他外力的剥蚀作用,于是呈现出山区那种崎岖不平、复杂多变的地貌。按构造形式,山地可分为断块山、褶皱断块山、褶皱山;按山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山地分最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山区的暂时性水流和河流,侵蚀山地形成冲沟和河谷,并在山坡、山麓和河谷堆积了坡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从而形成了各种侵蚀和堆积地貌,如河谷阶地、洪积锥等。(www.xing528.com)

(2)丘陵。丘陵是山地经过外力地质作用长期剥蚀切割而成的外貌低矮平缓的起伏地形。丘陵地区的基岩一般埋藏较浅。丘顶裸露,岩石风化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所覆盖,谷底则往往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或坡积物,边缘地带则常堆积有结构疏松的新近坡积物。在丘陵地区的挖方地段,岩石外露,承载力高,填方地段的承载力则较低,因此要特别注意地基软硬不均以及边坡稳定性等问题。

图6-1 河谷

(3)平原。平原是高度变化微小,表面平坦或者只有轻微波状起伏的地区。在我国东部地区,大河流的中下游,河谷非常开阔,沉积作用十分强烈,每当雨季洪水溢出河床,淹没河床以外的广大面积,沉积细小的物质,形成一片广阔的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的基岩一般埋藏较深,第四纪沉积层较低。但由于地形平坦,地层常较均匀,一般常选作建筑场地。在冲积平原上,凡是地形比较低洼或水草茂盛的地段,可能是过去的河漫滩湖泊或牛轭湖,常分布有较厚的带状淤泥,对工程建设不利。

(4)河谷。由河流侵蚀切割成冲击地质作用而形成。可分为冲击河谷(由地表水流切割而成)、构造河谷(由地壳构造运动和流水作用而形成)、火山河谷、冰川河谷、岩溶河谷、风成河谷。河谷内各地貌单元的特征又表现为河床、河漫滩、阶地、谷坡、谷岸。如图6-1所示。

(5)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通常在河流的入海或入湖口处形成。由于在三角洲中堆积大量的碎屑物,所以河口三角洲往往是很厚的淤泥层,地下水位一般很浅,常常是软土地基,其承载力都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