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响尾蛇又叫侧进蛇,属于蝰蛇科小型夜出性蛇。它产于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沙质荒漠,体长约45~75厘米,眼上方各有一角状鳞,全身呈淡黄、粉红或灰色,背部和身体两侧呈不显眼的斑点。尽管角响尾蛇有毒,但咬人后一般不会使人致命。
角响尾蛇生活在沙漠中那些被风吹过的松沙地区。在夜幕降临后不久它才开始捕食,一般吃啮齿类动物,例如更格卢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将自己埋藏在灌木下,与沙面保持同高,很难被发现。
像其他响尾蛇一样,角响尾蛇的尾部有响环,这是由它身上一系列的干鳞片组成的。这些鳞片曾经是有活力的皮肤,变成死皮后就成了干鳞片。角响尾蛇会摇动响环,向入侵者发出警告:被它咬到是会中毒的。
▲角响尾蛇
▲响尾蛇的响环
角响尾蛇靠一种奇特的横向伸缩的方式穿越沙漠,这使它抓得住松沙,在寻找栖身之处或猎物时行动迅速。当角响尾蛇从沙地上穿过时,会留下其独有的一行行“J”形踪迹。响尾蛇在成长过程中需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皮上的鳞状物就被留下来添加到响环上。当它四处游动时,鳞状物会掉下来或被磨损掉,野生蛇的响环上很少超过14片鳞片,而在动物园里饲养的蛇可能会有近30片的鳞片。
你知道吗?(www.xing528.com)
蛇曾是人们崇拜的一种动物。一些原始部落,如美洲印第安人就有9个部落用蛇作为图腾,有的甚至将响尾蛇作为民族标志。
响尾蛇死后仍咬人的秘密
有研究指出,响尾蛇即使死后,在一小时内仍可以跳起施袭。研究者发现,响尾蛇在咬噬动作方面有一种反射能力,而且不受脑部的影响。
研究员访问了34名曾被响尾蛇咬噬的伤者,其中5人表示,自己是被死去的响尾蛇咬伤。即使这些响尾蛇已经被人击毙,甚至头部被切除后,仍有咬噬的能力。
科学家一直以来只知道,响尾蛇的头部拥有特殊器官,可以利用红外线感应附近发热的动物。而响尾蛇死后的咬噬能力,就是来自这些红外线感应器官的反射作用。即使响尾蛇的其他身体机能已停顿,但只要头部的感应器官组织还未腐坏,即响尾蛇在死后一个小时内,仍可探测到附近15厘米范围内发出热能的生物,并自动作出袭击的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