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具有假定性和象征性的特质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结合

具有假定性和象征性的特质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结合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艺术程式化风格对其影响,使其具有假定性及象征性的特质表现。中国艺术设计更注重的是精神意向和气势。中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其次,中国美术的水墨技巧的运用。中国水墨艺术形式与中国画的传统融为一体。(二)互联网、通信行业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通信行业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迅速,呈现形式多样。

具有假定性和象征性的特质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结合

(一)叙事审美的数字转型

中国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数字美学一方面受到传统美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艺术的传播形式,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意义,与数字化的流动和生成审美相交织。

杜甫云“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中庸》言“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用近代艺术学者芮格(Riegl)所主张的“艺术意志说”来解释,即中国画法六法上所说的“经营位置”,不是依据透视原理,而是“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全幅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宗白华,2013)。

从中国艺术史看,其中“气韵”居六法首位,而“应物”处于较次要位置,讲究“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追求“寓意”“神似”的艺术效果。在古代传统美学思想中,儒家思想长期主导着农业经济。在《论语》中,孔子评价《诗经·关雎》哀乐适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开始提出美学思想。长期以来,中国儒家的“中和之美”“温柔敦厚”,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在艺术风格上,追求自然美的潇散淡远;注重情感在艺术美的创造中的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体现了“传神悟对”“迁想妙得”的“传神论”。自唐以前,绘画一直是以“勾线填色”为主造型。盛唐时期吴道子“兰叶描”“吴带当风”,南朝齐梁谢赫提出的《画品》“六法”“气韵、骨法、应物、随类、经营、传移”。唐宋绘画从“工巧”向“写意”,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审美主体和艺术家的审美自觉性,融合了佛教艺术等外来艺术形式,延绵不断地涵化异文化,同时也发展本文化,形成中国艺术审美重视人与物的“合”“和”“宜”思想(李希凡、谭霈生、陈绶祥,2002)。

中国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审美,传承了传统艺术,但仍存在差异。

在主题和艺术表现方面,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审美,更多地体现在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上。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思想也很大程度上熏陶了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审美。中国艺术程式化风格对其影响,使其具有假定性及象征性的特质表现。中国艺术设计更注重的是精神意向和气势。这种特点,某种程度上更多借鉴了中国戏曲文化,这是一种在文化孕育之下的潜意识的传承。

1.在主题选择方面,以教育、艺术、娱乐和商业相结合为创作目的和手段

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个性在于表现的间接性。艺术角色的表现并不是计算机自动生成,而是创作者和观众的间接联系;艺术的表现和展示需要将理性转化为激情。在叙事主题方面,中国大多媒体艺术都坚持“文以载道”和“寓教于乐”的传统,强调明确的教化与启蒙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略显忽视了互动方法的幽默和娱乐,客观上来说,对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形式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017年台湾国际兰展“DISCOVER SUSTAINABLE ORCHIDS台南台兰·生生不息”,以及2018年台湾国际兰展“兰亭荟萃·以兰会友Sparkle Taiwan!In Orchid We Love”,表现的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身体的数字审美,在主题选择方面,以教育、艺术、娱乐和商业相结合为主。台湾国际兰展每年一次,是世界三大兰展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一直被视为高雅君子的象征,并与“梅、竹、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在台湾国际兰展中,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叙事意向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意境的相互结合。在空间艺术中更注重意境的表现和渲染,在空间形态构筑中强调“气韵”“写意”“留白”的审美环境。2017年的兰展首次应用了VR技术,为观众提供了新的视角,使观众置身于兰花培育花房,观众成为千万朵兰花中的一员,观众的身体参与在改善空间和新媒体艺术方面发挥着作用。2018年的兰展则借用了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主题审美意象,在空间设计中以各种景观小品,结合光媒体艺术,观众在兰花丛中“曲水流觞”“以兰会友”,以自身的参与真正介入展览环境中,点缀出“兰亭荟萃”的诗意美景(图5-31)。

图5-31 2017年台湾国际兰展“台南台兰·生生不息”,2018年台湾国际兰展“兰亭荟萃·以兰会友”

2.中国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传统和民族化

首先,取材于古典文化。中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无数瑰丽的神话故事和优秀的民间传说,也留下了许多灿烂的艺术文化。这些古代设计思想对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来说,无疑是取之不尽的。

其次,中国美术的水墨技巧的运用。中国水墨艺术形式与中国画的传统融为一体。在几千年传统写意文化和审美精神的熏陶之下,写意风格成为中国新媒体艺术在审美追求、综合性材料实践上的一种明显特质,带来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性”,并造成艺术中虚虚实实的意境和清新优雅的风格,其格调洒脱空灵飘逸,充分将中国传统诗画的写意和笔墨情趣融入了新媒体艺术的每一个画面。

台湾Anarchy Dance Theatre及互动新媒体设计团队创作的新媒体舞蹈《第七感官》,曾于2012年受邀至荷兰TodayArts艺术节及西班牙Centro Parraga演出。《第七感官》通过糅合舞蹈与多元数码影像世界的方式,塑造了新媒体艺术身体叙事的抽象与无限时空。Anarchy Dance Theatre舞蹈剧场成立于2010年,以舞蹈剧场的形式为创作核心,透过肢体舞蹈表达对于人与生活的关心。艺术总监拥有建筑及舞蹈双重专长,舞蹈创作跳脱传统舞蹈的框架,对表演空间的使用具有更强烈的企图与创意,糅合了中国传统的“写意”元素,并且于编舞创作中结合《云门舞集》意境,对新艺术媒体和数字技术的使用更为灵活。《第七感官》舞台上舞者的肢体动作启动即时互动投影的感应开关,现场观众不仅能欣赏舞者的舞动姿态,更享受到高科技动态声光即时影像(图5-32)。

(二)互联网通信行业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通信行业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迅速,呈现形式多样。

图5-32 台湾Anarchy Dance Theatre及互动新媒体设计团队创作的新媒体舞蹈《第七感官》

对于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发展,5G将带来更好的网络设备,更流畅的用户体验,更个性化的服务等,并且机会随处可见。中国通信行业4G网络系统的运营,在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5G时代,通信产业链将升级和转型,无论是终端制造商,运营商还是应用平台提供商,都需要重新规划和布局。5G网络的速度是4G网络的数百倍,这无疑有助于信息传输的快速发展。这种快速的传输速度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使用网络的便利性,从而大大增加了互联网平台上的点击次数和网站流量。因此,对于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而言,尤其是网络艺术,拥有足够的有吸引力的内容和服务,可以在5G时代获得更好的推广和更多的人气。

除此之外,新媒体艺术的用户内容服务体验也将不断优化。5G的到来也将为用户的内容服务和体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高清视频,VR游戏和物联网等行业将获得利润并加速发展。(www.xing528.com)

高清视频行业蓬勃发展,用户的视觉体验将大大提升。近期,中国移动已经完成了基于5G网络的8K高清视频点播示范。与4K视频相比,8K UHD视频不仅可以提高画面质量,还可以实现真实场景的高度还原。与5G网络相结合的8K高清视频技术将改变传统媒体产业,全面推动广播电视产业端到端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推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包括现场表演、影视剧、娱乐消费的普及),从而推动8K UHD视频产业加速发展。由于5G高清视频的发展,新媒体视频观看体验将不断得到改善。

随着5G的到来,中国VR产业将得到推广和扩展。VR技术在4G时代逐渐出现并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但尚未得到普及广泛应用。其中大部分用于用户体验,因为4G网络仍不足以承载大规模VR应用。5G网络与4G网络相比,数据吞吐量高达10倍,通信容量增加100倍,延迟为1/10,因此可以突破VR传输的障碍,VR技术在移动客户端应用上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推出5G+VR直播,VR游戏互动内容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好的视觉体验。据预测,全球VR游戏产业市场的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450多亿美元,这将为所有新媒体相关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VR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潜力。

随着5G高速网络的出现,物联网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5G将带来“世界互联”时代,创造出更加便捷、智能、高效的制作和生活场景。预计到2021年,全球将有280亿移动设备连接,其中将有160亿个物联网设备可供使用。在未来十年,物联网领域的服务对象将扩展到各个行业的用户,M2M终端的数量将大大增加,甚至到处都是。可以说5G是为所有的互联而设计的。中国的通信信息行业发展,不仅是网络速度的提高,而且是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改革,这将进一步影响到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智能和效率,而且可以使各种行业更加智能化,如交通、艺术设计、教育、电子卫生、安全、旅游等,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三)技术的发展带来数字审美的功能建构

中国互联网、通信迅速发展下的新媒体技术,又促进了中国公共空间中的新媒体艺术的功能建构,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技术平台。

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可被视为数字技术、艺术观念、媒体变革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图形学、视觉艺术、媒体文化和传播是其构成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身体叙事承担着文化艺术传播的功能。人文精神、文化艺术的继承和社会现实都对创作过程发生影响。因此,中国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数字审美功能建构,表现为以下特征:

1.数字化审美塑造了空间聚落

身体叙事的参与性,通过数字化审美的沟通,塑造了空间聚落。艺术具有社会的、“客观的”历史作用……艺术所呈现的美与崇高、快乐与真理等不仅仅是从真实的社会中获得的。不管艺术在多大程度上被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趣味和行为的标准以及经验的范围等所决定、所塑造,所命令,它总是比现实的美化、升华、创造型和合法性等具有更多不同东西。……作为既定文化的一部分,艺术是肯定性的,是支持这一文化的;作为既定现实的异化,艺术是一种否定力量(王一川、郭必恒,2015)。社会生活越来越受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体验影响,现实世界通过数字调和和干预得到体验的增强。

2.商业娱乐和大众艺术审美被普遍数字化

公共空间的新媒体艺术也是如此。在社会信息服务应用领域,工业设计标准信息服务,智能娱乐产品和先进数字娱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社会已形成了“数字化”的认同(陈媛媛,2016)。从原始的诗歌、绘画和音乐到“缪斯九神”,从传统艺术到电影、电视、广告、表演艺术、涂鸦艺术、数字艺术和其他新兴艺术类别,文化从狭窄的特定艺术范畴扩展到人类的所有精神和意识领域,特别是大众文化的兴起,日常生活开始普遍审美。基于人类审美习惯和特点的设计,当代审美的延伸与内涵得到数字化拓展与延伸,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处、无时不现数字美。

3.共同的“数字话语”促进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信息传播

数字化的审美与追求已成为通过媒体、其他流行音乐卡通文化、通俗影视、亚喜剧和滑稽表演等来实现时代价值的一种形式。作为大众艺术中诙谐、调侃、幽默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人人参与,不分贵贱”的民主化艺术特征。在今天,AR和VR已被统称为扩展现实(XR),而5G的更高速度、更大容量和更低延迟将改善娱乐体验。高质量传输画面的AR和VR有助于中国的博物馆体验焕然一新。

2008年,中国更多的博物馆提供免费入场券,一些展区的参观人数大幅增加。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许多博物馆正在寻找新的方式,让游客体验历史过往的“生活”。

如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使用AR和VR结合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古蜀文化。神秘的图腾和太阳神鸟金箔,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特色,而这些黄金饰品只是博物馆5000多件黄金、玉石和象牙展品中的一部分。这些遗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至550年。金沙文物发掘坑保存得很好,可以让参观者回溯到3000多年前的过去,那时这里的古人在此祈求天地平安。但是,参观者可能会发现很难理解这些手工艺品和展品的含义。如今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借助整合科技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改善游客的体验。博物馆希望借此可以帮助观众了解古蜀文化,观看历史和体验过往;同时,也有助于学者们理解历史文化、古人生活方式、如何建造建筑或文物、如何出现在这一地区。文化遗产的数字活化,使更多人了解历史(图5-33)。

图5-33 博物馆AR和VR结合,改善游客体验

【注释】

[1]动画短片《月亮回家》,片长9分17秒,系本文作者独立创作,曾获得多项国内外奖项。

[2]作品《月之乡愁》,系本文作者于2018年独立创作的动画作品,曾获首届“江南古运河”文化创意作品联展银奖,2019“香港视宴奖”银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