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性”是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互动性也使新媒体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美”的重构。新媒体艺术形式很多,但具有共同点,即使用者经过与作品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响、造型,甚至意义。“互动”或者说“交互”过程是参与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以此过程实现艺术创作这一特定目标。
互动性是新媒体艺术形式与以往的所有艺术形式根本性的区别。在艺术观念上,新媒体艺术首次在媒体艺术中导入“互动”特性,使人们面对艺术时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互动性的导入使人们参与作品更具选择性,比以往更具人性化。这一点最终将使得作品的效果产生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如杜尚所说,“观众完成艺术品”,在互动艺术中,观众被赋予了新的、更加积极的意义。
从审美角度来看,一方面,互动性表现在让受众通过触摸、发声、空间移动等方式亲身参与,实现作品的造型、影像甚至是意义上的再创作。表现在网络艺术中,“互动”则是它的实时性和持续性。网络艺术以互联网络为载体,是一种充分利用光电传输的新艺术形式。网络艺术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多不同的感受,通过网络互联可以让艺术作品与世界上更多的观众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还体现在互动手段的实现上,人与媒体设备的交互就是通过输入输出,进行人机交流。操作者将自己的意图输入到媒体设备中,媒体设备经过内部计算再将结果显示出来。各种艺术形式借由新媒体艺术的互动审美,也在产生现代艺术“美学”观念的碰撞。
瑞典作曲家安德斯·林德(Anders Lind),在于默奥大学(Umeå Universitet)的创始设计研究部门担任创意总监,主要为管弦乐队、各种合唱团和独奏表演者创作音乐,且作品创作通常与电子或互动技术相结合。安德斯·林德(Anders Lind)作品的特点是实验性的自然与质朴,以互动的方式邀请观众进入音乐之旅;他擅长动画符号和交互式乐器的实验,以此来发展新的艺术可能性并邀请普通人进入当代艺术音乐世界。《线·数》(LINES)是由安德斯·林德于2016年创作的互动声音艺术展览,作品由连接墙壁、地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线条与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相结合,形成了三种隐喻“空间中的五线谱”的乐器。在作品的互动艺术和技术中,林德使用从平面到具有空间维度的五线谱变化,结合了五线谱的图形隐喻含义,引导观众作为音乐符号,用手触摸、用各种动作加入到五线谱上。没有音乐经验的观众可以参与表演,而经验丰富的音乐家或作曲家则用互动乐器的形式去发现新的音乐挑战和机会。《线·数》的互动性审美体现在新形式的音乐互动,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提供独特和参与的音乐体验(图1-19,图1-20)。
图1-19 笔者绘制《线·数》的互动效果
图1-20 安德斯·林德《线·数》互动声音艺术展览,2016
图片来源:https://www.umu.se;https://cycling74.com
从交互手段看,传统的键盘、鼠标已使用多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更新的交互手段开始涌现,人与媒体设备的交流更加自然,在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娱乐形式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人机交互主要指两种技术:一是完全抛开鼠标键盘,使用摄像机捕捉人的手势或其他肢体动作,通过神经元网络和模式识别等技术,来分析手势的意思并进行操作;二是利用持续的鼠标输入来进行控制,使鼠标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指令,仿佛数据笔在屏幕上书写。例如数据触感手套,既是输出设备又是输入设备,可提供六个自由度和更为自然的三维交互。参与者戴上三维眼镜,戴上数据手套,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中,用新的行为模式来实现人机交互(图1-21)。
图1-21 各种手势代替了鼠标的持续输入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以“鼠标交互”为例,计算机鼠标在过去几十年中基本保持不变的形式和外观,人们已经越来越熟练地操作双键鼠标。随着智能手机的设计,各种多点触控和手势交互技术作为实现与计算机交互的替代方法和手段,已被人们熟悉和掌握。尽管计算机硬件技术取得了这些进步,但“双键+滚轮”的计算机鼠标仍然是与计算机交互的主要手段。来自MIT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流畅交互小组(Fluid Interfaces Group)的普拉纳夫·米斯特里(Pranav Mistry)和帕蒂·梅斯(Pattie Maes)以戏谑和幽默的方式,通过“隐形的”鼠标阐述了交互手段“互动性”的技术和审美变化。“隐形的鼠标”是一种看不见的电脑鼠标,它提供熟悉的物理鼠标交互方式,而无须真正的物质硬件鼠标。“隐形的鼠标”消解了完全使用物理鼠标的要求,但仍然提供了人们熟悉的物理鼠标的直观交互行为。
隐形的鼠标由红外(IR)激光束和红外相机组成。红外激光和红外相机都嵌入在计算机中。激光束模块固定位置,以便于在计算机所在表面上方产生IR激光平面。用户用手虚拟握住,好像下面有真实的物理鼠标,激光束照亮与“隐形鼠标”表面接触的手。红外摄像机使用计算机视觉检测那些明亮的红外斑点,这些斑点的位置和排列的变化被解释为鼠标光标移动和鼠标点击。当用户移动手时,屏幕上的光标相应地移动。当用户点击食指时,斑点的大小会改变,摄像机会识别出预期的鼠标点击。随着计算机视觉算法的改进,除了鼠标移动和鼠标点击之外,还可以实现广泛的手势库,增加很多典型的多点触控手势,例如放大和缩小;使用多个激光束可以识别更广泛的自由手势运动,从而实现硬件鼠标无法支持的新颖手势(图1-22)。
图1-22 《隐形的鼠标》,当用户移动手时,屏幕上的光标相应地移动
图片来源:http://www.pranavmistry.com;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www.xing528.com)
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一切可能,新媒体艺术的更多表现特征也基于互动性而延伸。新媒体艺术由此在新技术上、表现性上、综合性上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一门更加综合、更加放松有趣的艺术形式。
(一)空间性
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特点,引发了“空间性”的特征延伸。新媒体艺术作品往往被艺术家视为自我意志的艺术化延伸,作品存在的环境与空间和作品的形式外观一样,成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与环境的新关系来确认和把握对新的空间的各种感受(图1-23)。
图1-23 新媒体艺术作品存在的环境与空间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这种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的,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感受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思维和肢体介入外,其他感官也要介入,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等。
(二)随机性
“互动”与“交互”的过程,也产生了新媒体艺术形式的“随机性”。作品与观众互动时接收的信息是不确定的,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是不确定的,并且永远不停地变化着,观众在不断的交互中寻求新的启迪和乐趣。这种不确定性是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意义所在,作品在与人的交互中所呈现的最终效果是不可预测的,它是计算机程序计算后无序排列的结果,是随机发生的。
(三)虚拟构建
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与语言,表现形式新颖方便、视觉效果清新,给新媒体艺术创作提供广泛的表现空间。这些可以是虚拟的存在,或者是一个模拟现实的存在,将观众的感觉融合到虚拟的环境中,在虚拟的环境中有目的地漫游、观看、触摸、听取和闻嗅各种虚拟对象。
(四)沉浸
通过网络、互动装置播放的虚拟空间,实时更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观众由被动性和依赖性转换为淡化经验世界的感觉和认知界限,成为一种全新主动认知体验,融入其中(图1-24)。
图1-24 封闭空间的新媒体艺术体验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