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楠
2019年1月15日,又一个噩耗传来,著名作家白桦病故,享年89岁。在唏嘘不已之后,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在青岛多次采访过的白桦的孪生兄长叶楠。他们1930年生于河南的信阳,叶楠原名陈佐华,白桦原名陈佑华,由于是双胞胎,因此他俩的相貌几乎一模一样,站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而且他两人的爱好几乎完全一样,从小就喜爱戏曲与文学,后来都是著名的作家、电影剧作家,载入我国电影史册。叶楠已在16年前——2003年73岁时因患绝症病逝。现如今这对才华横溢的双子星座都先后陨落,确实让人深感惋惜。我找出当年的采访本和在《青岛电影》月刊1981年4月和1982年1月3日《青岛日报》发表的当年采写叶楠的专访文章,加之对长期在青岛生活和工作的叶楠又尤为仰慕和熟悉,怀念之情油然而生,顿时思绪万千……
晚年白桦(左)电影《 巴山夜雨》海报(右)
那是我应邀协助文友赵曰茂主编《青岛电影》月刊时,1981年3月14日上午,春雨乍停,我来到著名作家叶楠在青岛的住所采访。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年才52岁的他却已是满头白发,他爱人正在厨房洗着一大盆衣服。叶楠是前天刚从潍坊返回青岛的,并拟于次日去北京。他本是驻青的北海舰队的创作员,前不久被调到北京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员,不过那时他在青岛还有个家。我这次访谈主要针对的是他刚刚获得了中国第一届电影金鸡奖编剧奖的电影《巴山夜雨》,以及1979年获得好评的他编剧的电影《傲蕾·一兰》。
叶楠深有体会地告诉我,如果说《巴山夜雨》获得了成功的话,他最为深切的感悟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为了阐述这一点,他向我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经历。1945年,他15岁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家乡的河南信阳师范读书,从一位很有才华的文学教师那里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知识,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影响很大。这期间,他认真阅读了安徒生、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许多外国作家的作品。他十五六岁便学习写作诗歌和散文,经常在上海和河南的一些报刊上发表。1947年,他参与了我党的地下工作,随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冬,他奉调考入海军学校机械工程系内燃专业,1954年,他又毕业于苏联太平洋舰队潜艇学习队机电军官大学班,被安排到青岛,在北海舰队潜艇部队从事技术工作。1959年,他得以重新写作,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甲午风云》是与其他同事合作、由他执笔完成的。这是部影响巨大的电影,从此他的创作就一发而不可收。
电影《甲午风云》海报
其实,他胞弟白桦也是与他同时参军的,后在昆明军区和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于1953年创作了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轰动影坛。他还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等。
可见,这对双胞胎兄弟尽管一直分居两地,但一直是在文学创作道路上阔步前进。
叶楠是个创作高手和快手。他说:“我写电影剧本,一般是酝酿和构思的时间比较长,实际写作时间只有一周左右。写《傲蕾·一兰》上、下集用了七天,写《巴山夜雨》用了五天。总之,我觉得,写作时间拖长了,就难以写好,但生活是关键。”他总结自己的创作规律大体是:发现题材——了解生活——旅途构思——闭门写作。
电影《傲蕾·一兰》海报(www.xing528.com)
在谈及青岛时,叶楠深情地说:“我有幸在青岛生活了20多年,无数次出入青岛湾、团岛、栈桥、小青岛、汇泉湾、太平角、大小公岛,再就是大海了,这一切已经铭刻在心头了。我是在青岛重新开始文学生涯的,那蓝色的海、金色的沙滩、飞翔的鸥鸟、片片渔帆,最能唤起人们的想象了。谁在这里不心旷神怡呢?这如画的祖国山水,会激发人们更加热爱生活,会使人感奋向上,追求美好的情操……”他还对我说:“我写电影文学剧本,几乎都是在青岛开始构思,或者在青岛修改、完成的。有些作品,虽然场景不是青岛,而人物的原型开始却是在青岛发现和积累的。如《巴山夜雨》,故事虽然发生在长江三峡,但其中的很多人物,在青岛是可以找到类似的形象的,最早出现的形象的确是在青岛。又如北影1999年拍我提供的剧本《印有金锚的飘带》,是1975年我在青岛开始构思的,其中有些人物的原型是我的战友。”这次采访即将结束时,叶楠告诉我,他即将迁居北京,并说:“我人虽然走了,但心和这美丽的城市是永远相系的。我将永远爱恋那五月的樱花、九月骄阳下的海滩、严冬飘雪的栈桥……”
20世纪90年代,我出差到北京还专门拜访了叶楠,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离青后,他一直笔耕不辍,到京的当年(1981年)就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集《绿海天涯》,1984年担任剧情电影《姐姐》的编剧,1985年担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后,又与张华、徐小明共同担任动作电影《木棉袈裟》的编剧,随后又担任剧情电影《鸽子树》的编剧。此后,叶楠又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一帆风顺,燕鸥》、中短篇小说集《海之屋》,1992年担任电视剧《唐明皇》的编剧,1993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血红的雪》,1994年担任剧情电影《姗娘》的编剧并创作小说《叶楠卷》,1995年创作散文集《苍老的蓝》,1996年担任电视剧《古吴春秋》的编剧,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花之殇》,2003年出版了《叶楠中短篇小说自选集》。
笔行至此,我陡然想起1981年在青岛采访叶楠过程中,北京有位朋友给他打电话。我隐约听到,是他的孪生胞弟白桦编剧的电影《苦恋》(又名《太阳和人》),在文坛上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叶楠放下电话后沉思良久,忧虑不已,其手足之情之浑厚可想而知。后来得知,《苦恋》从剧本发表的1979年9月到1981年10月,围绕这部电影的争论持续了两年。其实,白桦是个才子型作家。他才华横溢,纵横于诗歌、小说、散文和电影戏剧剧本各个文学创作领域,而且都有非凡的成就。当年轰动一时的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剧本,白桦从起笔到完稿,一气呵成,前后只花了四五天时间。2005年,他出版了《每一颗星都照亮过黑夜》,这是他的生动写照,也是他的不懈追求。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2017年5月24日,在北京电影学院礼堂召开颁奖典礼,向白桦颁发第三届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
电影《苦恋》海报
1981年3月14日笔者在青岛采访叶楠的原始记录和1982年1月3日在《青岛日报》上刊发的叶楠专访
现在,叶楠、白桦都已相继辞世,这是中国电影界以致文学艺术界的重大损失。感慨万千之余,写就《忆叶楠》,以志纪念。
2019年2月4日除夕于青岛夹缝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